古今64名將之一、劉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

檀道濟(?-436年4月9日) ,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將領,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檀莊),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之弟。曾參與討伐,滅及等戰役,既是開國元勳。

古今64名將之一、劉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

檀道濟身出寒門,少年時期,父母雙亡,檀道濟跟隨兄姊生活,家境十分貧寒。長大成人後參加了創建的,檀道濟投到了部下。在劉裕率兵平定京城之亂時,檀道濟,被劉裕看中,劉裕奪取政權後,任用檀道濟為參軍,封爵為唐縣男。晉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親率大軍伐後秦,檀道濟被任為,充當先鋒。他迫使後秦守將投降,接著進攻新蔡,殺新蔡後秦置太守。而後急攻。檀道濟兵威大震,一舉拿下、,兵鋒直指。接著,檀道濟揮師圍攻,守軍待援不至,自覺孤城難守,於是開城投降。隨後,檀道濟又會同其他軍隊攻下;友軍的部隊攻克,後秦遂滅。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取消司馬氏帝號,自立為宋武帝,檀道濟被封為,後又受命出任、南兗州刺史等職。宋景平元年(423年)抵擋住的進攻。文帝即位後,詔檀道濟前往征討,大獲全勝,封為徵南大將軍,任江州刺史。

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病重,彭城王執政,擔心檀道濟會在文帝死後謀反,矯詔召檀道濟入朝。將檀道濟及其子等八人一併殺害。 檀道濟根據多年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

檀道濟,高平金鄉人,左將軍的弟弟。從小父母雙亡,在居喪期間十分重禮。事奉兄姊以和藹謹慎著稱。

元興三年(404年),檀道濟便隨兩個兄長投奔了劉裕,隨劉裕討桓玄入建康,成為的建武將軍參軍事、轉官徵西將軍參軍事。後討平魯山,擒獲,授官為輔國參軍、南陽太守。因幫助劉裕擴大勢力建有功勳,被封為五等侯。義熙六年(410年)八月,檀道濟升為揚武將軍、天門太守,率軍鎮壓盧循起義,身先士卒,屢立戰功。郭寄生等聚集在作唐,檀道濟討伐平定了郭寄生。其後跟從討伐桓廉、等,率領督厲文武官員,身先士卒,所到處敵人多被打敗。後來攻,劉道規親自出來抗戰,檀道濟的戰功居多。升遷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又任太尉參軍,拜為中書侍郎,轉官寧朔將軍,參太尉軍事。因前後的功勞封爵為作唐縣男,食邑四百戶。補官太尉主簿、諮議參軍。

古今64名將之一、劉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

東晉豫章公劉裕長子為徵虜將軍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時,檀道濟是他的司馬、臨淮太守,又擔任他的西中郎司馬、梁國內史,後又任他的徵虜將軍司馬,加號冠軍將軍。

義熙十一年(415年),檀道濟還參加了平定荊州(治江陵,今屬湖北)刺史司馬休之的作戰。

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檀道濟擔任先鋒從淮河、肥水出發,所到各城都紛紛投降。進而攻克許昌,俘獲後秦寧朔將軍、潁州主守,以及大將楊業。

晉軍到成皋之時,後秦兗州刺史韋華投降。直進洛陽,後秦平南將軍陳留公姚洗歸順。拔城破壘,共俘獲四千餘人,有人建議應該都處死後把屍體堆在一起成為。檀道濟說:"討伐罪人,百姓,正在今日。"全部釋放遣散回家。於是各少數民族感激和歡悅。相聚前來投奔的人很多。接著道濟又攻據潼關,與其他軍隊一起攻破。

長安平定後,檀道濟被任為徵虜將軍、琅琊內史。將去鎮守江陵,又任檀道濟為他的西中郎司馬、持節、南蠻校尉。又加號徵虜將軍,升遷為宋國侍中,兼任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

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稱帝。檀道濟轉官護軍,加,兼領石頭戍事。准許他直入。又因他輔佐創業的功勞,皇帝改封他為永修縣公,食邑二千戶,徙官為丹陽尹,護軍不變。

後又出任為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宋景平元年(423年),北魏鮮卑軍隊在東陽城包圍了青州刺史,竺夔告急。朝廷下詔加官檀道濟為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與王仲德一起去救東陽。未到東陽時,鮮卑軍隊已燒掉營房、攻具逃走。擅道濟正要出追,因城內無糧,於是開糧窖取陳年之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經過一夜,鮮卑兵逃去已遠,不再可追,最終只得作罷。回軍後仍鎮守廣陵。

將廢廬陵王為平民,以此先告知檀道濟,檀道濟不同意,多次陳說不可,但不見採納。徐羨之等人打算廢少帝,立,託辭讓檀道濟入朝,到建康後,把這計謀告訴他。將實行廢立的前夜,檀道濟到領軍府處住宿。這一夜謝晦轉輾不能入睡,而檀道濟則上床便睡著,謝晦十分佩服他。

廢劉義符後,太祖劉義隆還未到,檀道濟入內守朝堂。宋文帝即位,進號徵北將軍、加散騎常侍,賞給鼓吹樂隊一部。進封為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戶,但檀道濟堅決辭去。又增加督青州、徐州的淮陽、下邳琅訝、東莞五郡諸軍事。

後謝晦起兵造反,在討伐謝晦時,戰敗,退保隱圻,剛好道濟率領軍隊趕到。謝晦軍本來以為檀道濟與徐羨之一起被殺,忽然聽到他上來,人心動盪害怕,不戰自潰。謝晦事平定後,升為都督江州、荊州的江夏、豫州的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諸軍事、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之司、江州刺史,持節、常侍不變。

古今64名將之一、劉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

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到彥之北伐鮮卑,已平定黃河以南,不久重新失去,洛陽金墉、虎牢都被敵人佔領,北魏軍逼近。朝廷加檀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率軍北討。軍隊到達東平壽張縣,遇到鮮卑的將領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濟統率寧朔將軍王仲德、驍騎將軍段宏奮起進擊,大敗北魏軍。轉戰到高梁亭,鮮卑寧南將軍、濟州刺史壽昌公悉頰庫結前後迎戰,檀道濟分別派遣段宏及臺隊主沈虔之等設奇兵出擊,當即斬殺悉頰庫結。

檀道濟進軍到濟水上,連戰二十餘日,前後數十次交戰,鮮卑軍隊人數眾多,結果滑臺被北魏佔領。檀道濟在歷城保全軍隊而返回。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朝廷懷疑,對他不放心。宋文帝生病多年,屢次病危,彭城王怕皇帝駕崩後,檀道濟不可控制。

元嘉十二年,宋文帝病更重,剛好鮮卑在邊境上進犯,就召檀道濟入朝。檀道濟到來時,宋文帝病已好轉。元嘉十三年(436年)春,朝廷將要派檀道濟回鎮,突然宋文帝又發病,再召檀道濟回到餞行的道路上,於是把他逮捕交給掌刑獄的廷尉。詔書說:"檀道濟趕逢時遇,在過去受到了皇恩,他得到的寵幸和厚待,無人能及。但他不對這特殊的恩遇有所感動,去想報答其萬分之一,反而憑空懷疑和存有反心,而且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元嘉以來,猜疑多結,不義不親的心,附下欺上的事,已經為大家所知道,暴露無遺。謝靈運叛逆明顯,但他卻贊同他的邪說,常為他隱瞞。還偷偷散發財寶貨幣,招誘狡猾之徒。逃亡的人前來投奔的越來越多,日夜窺測謀劃,想要達到這非望的目的。鎮軍將軍王仲德去年入朝,多次陳說此事。朕因為他位居高位,預先賞賜封土,希望彌補互相的縫隙,使他或許能革面洗心。可是他,終於發動反叛,因為朕生病,就規劃實現其陰謀。前南蠻行參軍龐延祖瞭解了他的全部陰謀,向我密報。對天子和父母的叛變,刑罰是不能赦免的。何況罪孽之深,像他這樣嚴重。便可逮捕交付廷尉,按刑處斬。此事只限於首惡,其餘都無所追究。"

宋文帝下令逮捕檀道濟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徵北主簿檀承伯、秘書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處斬首。又收捕司空參軍薛彤到建康處死。派遣尚書庫部郎顧仲文、建武將軍茅亨到尋陽,收捕檀道濟的兒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參軍斬首。

薛彤、高進之都是檀道濟心腹,勇敢而有武力,當時人把他們比作、。起初,檀道濟見人來逮捕,脫下頭巾擲到地上說:"這是破壞你的萬里長城!"檀邕之子檀孺被寬宥,到孝武帝時,任官奉朝請。 死於宋元嘉十三年(436年)4月9日。

晉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後秦,檀道濟為冠軍將軍,與王鎮惡同為先鋒,引軍沿淮水、淝水向許昌、洛陽進發。檀軍先抵項城,後秦守將姚掌不戰而降,但在進攻新蔡(今屬河南)時,遭到了後秦大將董遵的頑強扺抗。檀道濟督軍猛攻,破其城,殺董遵,繼而攻克許昌,擒獲後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利用軍威大振之機,檀道濟乘勝前進,拔陽城,克滎陽,直抵成皋(今河南滎陽)。秦徵南將軍姚洸屯戍洛陽,急向關中乞求援兵。姚泓派將姚益男領一萬人馬星夜趕赴往救。可援軍尚未到達,檀道濟已攻下成皋,並會同

其它部隊,四面環攻洛陽。姚洸孤軍難守,只得開城門出降。次年三月,劉裕讓毛修之留鎮洛陽,令檀道濟率師繼續西進。王鎮惡克澠池,抵潼關。檀道濟和沈林子渡河北擊,進攻蒲(今山西永濟),想以此繞過潼關,進入關中。但後秦守軍戰鬥力甚強,城堅難下。檀道濟不得不回軍河南,會同王鎮惡合攻潼關。後秦太宰姚紹率軍五萬援救,開關出戰。晉軍奮擊,殺傷秦軍千餘人。秦軍受挫後退駐定城(今陜西華陰東),據險固守。相拒數月,姚紹病死軍中。秦軍失去主將,無心戰守。八月,王鎮惡率舟師由黃河入渭水,至渭橋登岸,破後秦軍。姚泓出城投降,後秦滅亡。劉裕東歸後,任檀道濟為徵虜將軍、琅琊內史。及劉裕建宋,檀道濟以佐命之功,改任丹陽尹、護軍將軍。永初三年(422),又奉命出為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監淮南諸軍。

古今64名將之一、劉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

劉裕死後,少帝即位,檀道濟與徐羨之、傅亮、謝晦四人同為顧命大臣。北魏以宋值新喪,大舉南進,共出數路,攻略宋地,司州全部及青州、兗州、豫州大部分地區很快被魏軍奪佔。檀道濟聞警,率軍救援。軍至彭城,司、青二州並告危急,檀道濟領兵不多,不足分赴,而青州道近,守軍薄弱,便統兵兼程往救。魏軍見宋援軍將至,撤去青州治所東陽(今山東費縣西南)之圍。檀道濟兵至東陽,軍糧耗盡,只得停止追擊,又見東陽城已殘敝不堪,移青州治所於不其城(今山東即墨西南),爾後回軍湘陸(今山東魚臺東南),阻止了魏軍南進的勢頭。次年,因少帝遊戲無度,荒怠朝政,徐羨之等密謀廢立,召回檀道濟共謀其事。當睌,檀道濟與謝晦同宿領軍府。謝晦心懷恐懼,輾轉難寐,而檀道濟觸床即鼾聲如雷。為此,謝晦深深佩服檀道濟的鎮靜和膽量。次日,幾位顧命大臣入殿矯詔太后令,廢少帝,迎劉義隆入承大統。

元嘉七年(430),為解除北魏對宋的威脅,文帝命檀道濟統軍北伐。宋軍前部到彥之進軍河南,收復洛陽、虎牢等地。但很快,北魏太武帝親自率軍反擊,擊潰了到彥之等部,劉宋前線部隊一片混亂,很多地方紛紛失守,退駐滑臺。翌年一月,檀道濟率師往救滑臺,軍至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濟領軍奮勇前行,大破魏軍,並乘勝北進,前後二十餘日,連戰三十餘次,宋軍多捷,進抵歷城(今山東濟南)。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出師北伐,任命檀道濟總都督各路軍事,不久宋軍戰敗,糧草吃緊。檀道濟軍中有個兵士逃到魏營投降,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告訴了北魏的將領。北魏就派出大軍追趕檀道濟,想把宋軍圍困起來。宋軍看到大批魏軍圍上來,軍心動搖。檀道濟卻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當天晚上,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裡查點糧食。一些兵士手裡拿著竹籌唱著計數,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軍探子偷偷地向營裡望了一下,只見一隻只米袋裡面都是滿滿的。他立即報告主帥,說檀道濟營裡軍糧還綽綽有餘,現在顯然不能跟檀道濟決戰。魏將得到情報,以為前面來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來誘騙他們上當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其實,檀道濟在營裡量的並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罷了。檀道濟最終憑藉"唱籌量沙"之計順利退兵。

陶淵明在彭澤當了八十多天縣令,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而解甲歸田,在江州過著隱居生活,在他老年貧困的時候,即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也就是他76歲時,正在擔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濟聽說了陶淵明最近又病了,家中又缺少食物,餓得已經躺在床上好些天,起不了床。心中甚是掛念,知道他喜愛喝酒,專門打了幾斤好酒和一些他喜歡的美食,親自到他家訪問

在一個殘敗頹圮的院落,"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一位老人,已經躺在那張屢加修繕的舊床上好多天了,飢寒交迫。檀道濟看後,心中一片酸楚,一位大名鼎鼎的文人晚年竟如此落魄,就忍不住的勸他說,"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忍,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陶淵明回答道,很堅決的拒絕了檀道濟送的酒肉

看樣子陶淵明看不慣當朝社會,不願意為"五斗米而折腰",此人極其清高,有著文人的骨氣,不為利祿所動。堂堂一個江州刺史手握兵權,屈尊來請一個糟老頭出山,居然還不給面子,按道理有陶淵明的苦頭吃,可事實不是這樣,檀道濟也沒有為難陶淵明。一位當朝戰功赫赫的武將,一位滿腹經綸的文人,一種惺惺相惜的友誼瞬間在這裡得到了昇華。

公元432年(元嘉九年),檀道濟因屢有大功,被封為司空,鎮尋陽。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劉義隆生重病,彭城王執政,擔心檀道濟會在劉義隆死後謀反,矯詔召檀道濟入朝。臨行前,其妻勸檀道濟說:"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招,恐有大禍!"檀道濟不聽勸告,說:"我率師扺御外寇,鎮守邊境,從沒有辜負國家,國家又怎麼會辜負我心呢?"結果,檀道濟一到建康,就被劉義康逮捕。檀道濟被抓時,狠狠地把頭巾拉下摔在地上,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最後,檀道濟與其子十一人,及薛彤、等親信將領都在建康被處死。消息傳到北魏,魏軍將領彈冠相慶:"檀道濟一死,南方就再沒有可畏懼的人了!"

檀道濟死後,南朝在軍事上轉入守勢,北朝則佔據主動地位,屢次南征。後北魏曾南征至長江北岸的,宋文帝劉義隆登石頭城北望,面有憂色,長吁道:"如果檀道濟還在,怎麼會到這個地步!"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7] 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檀道濟。[8]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中,檀道濟亦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