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變臉,豈止技術性熊市而已!

紅刊財經 韓平

今年以來,A股與港股雙雙大跌,上證指數與恆生指數均自今年1月29日高點後一路下跌。截至9月13日,A股最大跌幅已經達到26%,而香港的恆生指數同期最大跌幅達到21.7%。

然後,我們聽到了一個新名詞,叫做技術性熊市。所謂技術性熊市,百度了一下,據說是指跌幅在20%左右的下跌。但是為什麼做這樣的結論,無從知曉。

港股變臉,豈止技術性熊市而已!


技術性熊市理由不足

此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公開表示,目前港股市場基本面仍強勁,當前港股的震盪是在中國與美國貿易摩擦影響下,市場缺乏方向而造成投資趨謹慎的結果。但是7個月跌了20%,年化一下,年虧損就是34%啊!

以上證指數為例來分析理論上跌幅20%的技術性熊市是否存在:在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的翻倍行情中,其周線也是最多連續兩根小陰線就開始翻紅,期間兩次幅度最大的調整,振幅才11%!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在政策面、宏觀經濟面、企業微觀面都處於良好狀態的情況下,尤其是股價一直運行在上升通道內的話,獲利盤因短期獲利太多、技術指標偏離太多而回吐的話,場外的資金是沒有耐心等待它深幅回調的,心急的投資者可能回調到5%就開始衝進去了,穩健的估計能熬到回調8%左右再動手;當回調到10%時,基本全市場都變成多頭來搶籌碼了,怎麼可能跌到20%呢?

而恆生指數的這波下跌,周線上是4個連陰,一根陽線,又是兩組3個連陰,中間也只有一根陽線。從6月份開始,更是連續6周的陰線。而且指數不論是日線還是周線,已經全部跌破了60日以內的短期均線水平了,上升通道已然不復存在了。技術指標根本不是超買需要調整,而是超賣都鈍化了!所以港股的這波下跌,完全不是技術性熊市能夠解釋的。

政策前景不明,投融資比例失衡

事實上,由於恆生指數集中了像騰訊、友邦這樣的大盤藍籌股,其基本面確實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香港很多中小盤股,包括一些科技股,其跌幅更大。

首先是中國與美國貿易摩擦的前景令人擔憂,港股市場上大量依靠對美貿易生存的企業將直接受到衝擊。去年漲幅最為強勁的舜宇光學,要依靠為蘋果這類大客戶提供配件賺錢,如果貿易摩擦開打、稅收提高,公司的盈利前景大概率會惡化。而香港本地的經濟大多依靠外貿支撐,所以也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

而在國內政策上,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大幅下調、對遊戲的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對民辦教育的監管、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對殯葬行業的監管等等,都大大壓縮了這些企業的發展空間,令比亞迪、騰訊、阿里系、以及教育與房地產、殯葬行業上市公司都先後出現了大幅下跌的走勢。

除了貿易前景不明與政策頻繁出臺外,股市下跌更直接的因素就是投融資比例失衡。在美元加息升值、資金大幅流出新興市場的背景下,要圈錢的公司卻依然接踵而至!

今年港交所可謂矯枉過正,4月正式發佈《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諮詢總結,允許雙重股權結構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已經上市的公司做第二掛牌點,赴港上市。新規一出,去年還排名全球融資第三的港交所迅速在8月上旬登上了全球同期上市公司數量與融資金額雙第一的寶座:136家企業上市,融資額1871.21億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融資水平!僅小米與中國鐵塔兩家公司的融資額度,便接近1000億港元!

對生物製藥企業上市條件的放寬,令一眾在A股融資困難的相關企業紛紛轉向港交所。不少虧損的企業也紛紛各顯神通,每家從香港股市上圈走了數億元港幣。就是在目前已經下跌20%的情況下,港交所依然對申請來者不拒。李小加表示:目前等待上市的公司多於預期,美團、海底撈等明星公司正排隊掛牌港交所。此外,投行人士預計年內仍有5家單個融資過百億的公司有希望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