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許多年輕人喜歡看娛樂八卦節目,瞭解明星們的緋聞和最新動態等。

我看這類節目喜歡從微表情的方向去分析明星間的關係。

美劇《LIE TO ME》,曾經一度風靡中國。

我是微表情的愛好者,談不上是一個研究人員。曾經被企業受邀演講“微表情”的課題時,總是受到大家的歡迎。

很多人看《LIE TO ME》這部劇,是渴望從劇中學習識破謊言的技巧。

對於謊言,我們是害怕的,甚至是討厭的,尤其在親密關係中。

每個人都想要相互忠誠,沒有謊言的親密關係。如果謊言被我們識破了,那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我們真的做好了準備,有能力去面對真實的事情嗎?

我看不盡然。

-1- 【說真話的小孩】

所謂的真相,是指真實發生的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對方眼裡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一個無法用真實來表達的事情。因為真相有時會隨著情境,人物關係的需要發生變化。

有時,我們對真相是排斥的。

讀小學,我們都學過一篇文章《皇帝的新衣》。

當皇帝赤身裸體地站在群民面前,所有人都說看見了那件美麗的新衣。這時,一個童言無忌的小孩戳破了謊言,指出皇帝沒穿衣服。

那一刻,我猜想,皇帝的內心肯定是非常崩潰的,即使孩童說的是真相,但國王及大臣們可能也無法接受,甚至會把憤怒轉向那位說真話的小孩。

很多時候,我們對“我是誰”這個概念不清晰。

也許,一生中,我們都在追問“我是誰?”

把“自我”這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叫“本我”,另一部分叫“他我”。

“本我”的意思是:我認為我自己是什麼樣子。

“他我”的意思是:我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

做諮詢的時候,我經常會問,“你覺得別人是怎樣看你的?你自己是怎樣看你自己的?”

有的人,“本我”和“他我”之間的距離特別遠,他們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比如:我經常會遇到自我吹噓的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痴人說夢的人。

一個自我比較穩定的人,“本我”和“他我”兩部分的距離是無限接近的。

當自我兩部分的距離相差很遠時,對於真實的東西,以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很難去接受。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2- 真相很殘忍

俗話說,“旁觀者清”。

當旁觀者說出了一個你無法接受的真相時,我們的感覺首先是排斥。因為真相被告知的那刻,我們要體驗極大的挫敗感。

類似一種做美夢被人推醒的感覺。

美夢被叫醒,我們是痛苦的。噩夢被叫醒,我們是慶幸的。

在一次團體的小組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任何人都可以表達對每個組員的看法。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不管說什麼,大家都不做任何批判,只是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對某人的看法而已。

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各方面表現的也很努力。對家庭,朋友和組員都非常負責,甚至會犧牲掉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團體中11位成員,有5~6個人直接告訴我,“老胡,你是一個非常自私的人。你會為了工作,犧牲你身邊的人,以及親近人的利益。你需要他們支持你,才能完成你自己的事情。從這一點看,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你是獲益者......”

當時,我無法接受,心裡感到特別難受,沮喪,羞恥,憤怒。如果旁邊有一個地洞的話,我真想鑽進去待一會。

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他們都在針對我,歪曲了事實。後來,我靜下來跟自己的憤怒和羞恥的感受待在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確實有些自戀,把自己美化成了一個非常不錯的人。

別人給我們真實的反饋,我們不一定能接受。因為自己認為的我們和別人認為的我們,中間是有很大差異的。

當然,在我們慢慢地,客觀的,看待自己,審視自己時,自我的兩部分可能就比較接近了。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3- 拒絕真相的故事

畢女士跟閨蜜發生了很大的衝突。

過去無話不談的兩人,因為一件事,現在鬧的跟仇人一樣。

一年前,閨蜜告訴了她一個秘密,“在某處,看到了畢女士的丈夫和一位年輕的女人在一起,舉止非常親密。”

她的閨蜜想了很久,不知道要不要告訴畢女士,最後,她還是決定告訴她。

在閨蜜沒有戳穿謊言之前,畢女士一直生活在完美的想象中:老公非常疼愛她,孩子各方面都不錯,家裡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自己不用出去工作,也不用做家務,有保姆。每天想去哪就去哪,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現在的生活狀態,畢女士是非常滿意的。

當閨蜜告訴了她這件事,畢女士的第一反應不是去找丈夫問清楚事實真相,反而忽然對閨蜜非常憤怒,說她無中生有,出於嫉妒才這樣說的,根本就是在中傷我的丈夫。

閨蜜很受傷,覺得自己好心好意告訴她實情,結果被她這樣對待。

冷靜下來的畢女士找到丈夫,逼問他事情的來龍去脈,包括很多細節,比如:什麼時候認識的?在哪認識的?開過幾次房?在哪裡開房?有沒有一起去度假?在哪裡度假。

丈夫為了維繫婚姻,把發生過的所有的細節都告訴了畢女士。丈夫一邊說,畢女士一邊想象他們在一起的畫面,並腦補了很多可能不存在的事情。

瞬間,畢女士崩潰了,這些細節像一個個闖入者,不斷地侵擾她以後的生活。這種侵擾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

她的情緒變的非常脆弱,無法很好地入眠,丈夫有一點點響動或一點點行為,她都會跟這件事掛鉤。整個人變的超級敏感,日子過的十分痛苦,備受折磨。

她說,“早知道真相是這樣,我情願不知道的好。”

其實,丈夫出軌是有蛛絲馬跡的,只是,畢女士生活在美好的想象中,把丈夫不尋常的表現都用各種方式去合理化了。

例如,丈夫開會開了一晚上,丈夫出差回來後對畢女士沒任何的興趣。丈夫這些反常的舉動,以女人的第六感是可以覺察出來的,可是,畢女士用了“潛意識的否認”防禦方式直接否定了自己的猜想,覺得丈夫不可能做這種事,覺得丈夫是非常愛她的。

為什麼畢女士不願意碰觸丈夫出軌的真相?

一方面是她在生活和情感方面對丈夫特別依賴,另一方面是她想象的生活是很美好的。所以,當閨蜜把真相呈現在她面前時,她瞬間就崩潰了,美好的外衣被剝掉了,她要去接受這件痛苦的事情,好難。

這件事的打擊程度,對她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創傷性事件。

真相一出來,她就無法迴避了。因此,有些人不願接受真相,因為事實對她來說太糟糕了。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4- 知道真相會怎樣?

遇到重大的危機事件,需要做危機干預。

我們生活在一個錯覺的世界裡,因為錯覺的世界是可控的,可預測的,有意義的,不會受傷的。

錯覺再美好,但最終還是錯覺。

錯覺被打破的時候,我們人類會出現一些本能的動物反應:戰鬥,逃開,木僵,裝死。

真實的危機事件會直接打破錯覺,於是,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就變得不可控了。本來生活挺好的,突然,一個事實真相砸進來,把美好都砸碎了。

大部分的時候,人類還是按照動物的本能在生存。

危機事件一出來,我們的情感變的沒辦法去處理了,動物本能被激發了出來。因此,在做危機干預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原則:讓來訪者再重新回到那種錯覺中去。

也許有人會疑惑,“回到錯覺中去,難道真實的樣子,他們就不用知道了嗎?”

真相的唯一目的是:這件事我們是可控的,對未知的事情我們會害怕。

畢女士之所以要拼命地問丈夫和第三者之間的細節,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減少對未知的焦慮。

許多婚姻,在其中一方出軌後,就沒辦法再重新回到和諧的關係中去,因為信任已被打破。

中國有個成語,叫“大智若愚”。

我們明明知道事物運作的規律,如:太陽從東邊升起,人類不是無所不能的,我們的眼界有侷限。

儘管我們知道,但我們還是更願生活在一個可控的,理想的,美好的想象裡。

當我們內心特別脆弱的時候,我們會更渴望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我們會希望自己能夠掌控一切。

當天災人禍把這一切都打破時,我們的自我就被擊的支離破碎,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這種懷疑的感覺是非常痛苦的。

什麼時候我們容易懷疑自己?

就是真相擊破我們理想的自己的時候。我們會一下子從天堂跌到谷底,感覺很糟糕。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5- 什麼是英雄?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驢得水》。

影片中,有一位銅匠,被一曼老師開啟了性愛上的意識,體驗到了性愛的不同方式。

銅匠在跟老婆做愛的時候,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沒有讓老婆感到欣喜,反而覺得慌亂。老婆認為銅匠已經完全不可控了,似乎現在的銅匠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

老婆無法對銅匠指責,於是,把自己的恨轉移到了開啟讓銅匠面對性愛真相的女人身上,吵著要去殺掉對方,要跟對方撕逼等等。

可以看出,知道真相,對我們自己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面對真相,有時是需要我們有很強的內心和足夠的勇氣的。

真實的對面是謊言嗎?

不是的,真實的對面不一定是謊言,中間有很多的灰色地帶。

如果我們一定要用非黑即白的世界觀來看待的話,那我們對於真相就會特別執著且恐懼。

一位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在於他直面了生活的真相,仍有活下去的勇氣。

直面真相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有的人就喜歡生活在自己編造的世界裡,迴避真相。

做家庭訪談時,有一個掌控感非常強的焦慮媽媽,帶來了一個做事特別慢,愛拖拉,不經常說話,人際關係緊張的孩子。

這個孩子在人際關係中,不是很主動,特別膽小,甚至產生了一些學習障礙。

孩子的問題一定是家長或家庭的問題。孩子的這些症狀有一部分是為了攻擊媽媽,因為孩子沒辦法直接表達出對媽媽的不滿。

我問媽媽,“如果孩子一個人可以完全自主,不需要你為他做很多事情了,你的生活會怎樣?”

大部分的媽媽都會說:“我會生活的很好,很開心。”

我繼續追問:“好在哪裡?你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媽媽在思考的時候,突然變的傷感起來,她覺得孩子能給她價值的體現,在照料孩子,承擔孩子責任的時候,覺得特別有安全感。如果真的有一天,孩子不需要她了,變的獨立自主了,媽媽的生活會空掉。

這就是事實的真相,但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第二次,媽媽不來了,也不讓孩子來諮詢。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6- 你敢接受事實嗎?

又要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

畢女士無法接受丈夫的出軌,不想要別人來告訴她,拒絕接受丈夫已經出軌的事實。同時又希望別人來幫她解決問題,讓一切恢復到原來甜蜜恩愛的關係中去。天啊,這種事誰能做到。

在培訓新的心理諮詢師時,我經常開玩笑說,這世界上有一種人特別容易被別人殺掉:知道秘密很多的人。

秘密恰恰是最接近真相的東西,當你知道了秘密,很多時候,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保守這個保密。

人際關係中,特別是朋友和朋友之間,當你知道了對方的秘密,是否要告訴他,取決於對方能否接受這個真相。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接受真相的。

“要不要告訴別人真相”,“怎樣去告訴別人真相”是一門藝術,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平衡。

當謊言被戳穿,你敢面對事實真相嗎?

胡慎之心理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高情商溝通術》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