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作爲李建成的謀臣,是如何被李世民納入麾下的?

用戶3708573253


魏徵不是被李世民納入麾下的,是魏徵主動投靠進去的。

李世民抓住魏徵說他挑撥兄弟關係,魏徵呵呵一笑,大家都是聰明人,你就別玩虛的了,他說如果他用我的計策,現在就不用你跟我說話了。

李世民一看,這個人不簡單。

從此就開始了兩個人的合作模式。

魏徵太聰明瞭,他看出李世民努力做一個好皇帝的決心。

於是他就決定當好陪練。

一個好皇帝應該虛懷若谷,從善如流。

所以魏徵就動不動就頂撞他,頂撞得皇帝面紅耳赤。

就這樣皇帝還不殺他。

大家一看,天哪,李世民真是萬古明主啊。

所以魏徵用自己的耿直成就了李世民的英明。

兩個人的一生都在唱雙簧。

一個負責扮演明君,一個負責扮演直臣。

實際上李世民壓根不是那樣的人,李世民是個心眼小的人皇帝。

李世民自己都說:“朕歷觀自古人臣盡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盡誠規諫。”看到了嗎,李世民早就看透了歷史書的那一套,知道你們喜歡這個,那我就表演給你們看。

李世民有時候演戲太過,例如他給大哥送殯,據說哭得稀里嘩啦,這就是戲精了。演得很不好。

所以在表現自己仁慈這一點上,他必須要有高一個配角。

只不過別人不敢,怕玩不好,過於進入角色,皇帝暴露本性,最後用生命在演戲。

魏徵勇敢地承擔這一角色。

當然這一角色危險性還是有的,有一回李世民回去就說媽的我一定要了這個鄉巴佬,幸虧長孫皇后勸諫,這才讓李世民回到角色。

魏徵作為配角演員,他也有不敬業的一面,例如李世民後來發就發現魏徵出門把懟自己的事情得意洋洋講給別人。

李世民怒了,我受了這麼大委屈,你他媽卻得意。所以把魏徵的墓碑推倒了。

後來他自己去打高句麗,失敗而回。

覺得還是迴歸自己的角色好,於是把魏徵墓碑又給樹立起來了。

所以你問太宗皇帝怎樣把魏徵收入麾下的,就是這樣,靠演技。


錦翼


魏徵是建成的太子洗馬,負責輔助太子政務,他作為建成最得力的心腹謀臣,他早就看清李世民的政治野心,他建議建成殺掉李世民以絕後患。可惜建成作為年長世民許多的大哥太厚道、太自信,他以為憑他和元吉聯手,有太子的合法身份、有自己的文韜武略是能操控局面的,用不著太血腥。結果李世民、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合謀,又勾結玄武門守將常何,先由世民連夜上告李淵,說建成元吉穢亂後宮,釣建成元吉進宮,他帶十餘騎在必經之路玄武門設伏,元吉提醒建成帶太子衛隊,建成麻痺,加之建成以為守將常何還是自己人,結果悲劇了,建成、元吉被殺,太子心腹薛萬徹聞訊帶衛隊來參戰,世民十幾人漸處下風,危難時,尉遲恭舉起建成、元吉人頭,太子部下潰散。李淵被尉遲恭挾持,世民被立為新太子,不久登極。建成、元吉家男丁被殺絕。

叛逆的世民成了新皇,魏徵成了階下囚,被押至大殿。世民恨得咬牙切齒,大喊:把魏徵殺了!魏徵昂首挺胸上刑場,這等泰然處之視死如歸的風度征服了世民,親解其縛,赦免了魏徵並讓他重列朝廷,讓他做招撫大使去招降建成、元吉舊部,表示不僅既往不究,還量才錄用。魏徵現身說法,薛萬徹等歸降,薛萬徹後來還成了世民的女婿。薛萬徹有萬夫不當之勇,但馬上功夫上流,床上功夫太小兒科,公主的肚皮好長時間沒動靜,世民請了一大桌妹婿來喝酒兼技術指導,萬徹悟了門道,公主的肚皮也很快大了起來。世民也算服務到家了。

魏徵每次上朝,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次,他入宮議事,太宗正在逗鳥,聽說犟老頭來了,急忙把鳥兜進長袍裡,等魏老頭嘮嘮叨叨奏完了,鳥(可能是鷹)也死了,太宗急得要殺了老魏,長孫皇后穿皇后朝服勸阻,老魏逃得一命。

老魏、房玄齡、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李勩等一起開創了“貞觀之治",國富民強,掃平突厥、高昌等國,世民成為天可汗。

魏徵作為御中大夫,居功自偉,筆者在家鄉縣中時就讀過他寫的《諫太宗十思疏》,為他的治國才能折服,同時為他對君對國的忠誠而淚奔。魏徵死後,太宗稱魏徵是他的鏡子,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極盡哀榮。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我們知道唐太宗李世民被遊牧民族譽為“天可汗”,唐太宗並不僅僅只是他們名義上的首領,在遊牧民族中也擁有很大的號召力,唐太宗時遊牧民族對於中原王朝的歸屬感是最強的,可見唐太宗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魏徵曾作為李建成的謀臣,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甚至向建成提議除掉李世民,可是在玄武門事發後卻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這讓人感到驚訝,又不覺得意外,這是魏徵的才華使然,也是唐太宗胸懷天下的人格魅力使然。

魏徵,作為唐朝太宗時期的諫臣,以直言敢諫著稱於古今,據說唐太宗曾經被魏徵錚錚的諫言氣得直瞪眼,多次想要殺了他解氣。我們在中學時代也學過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語氣確實不是很客氣。那麼,曾經作為李建成謀臣的魏徵,是如何改效忠於唐太宗的呢?


《新唐書·魏徵傳》:徵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

魏徵或許是很早便知道李世民“覬覦”皇位,所以建議李建成儘早尋機剷除李世民,免得以後對他繼承皇位造成威脅,也許是李建成太過自信,又或者是沒有找到機會,最終在宣武門之變中輸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抓了魏徵以後,可能是魏徵故意將這事說漏嘴給李世民聽了,李世民忍不住罵道:“好你個魏徵,你故意挑撥我們兄弟的感情,說吧,你想怎麼死?!”誰知道魏徵反倒伸著脖子說:“哼哼,如果當初太子聽從我的建議,你早玩完了,哪還會有今日的禍事?”

《新唐書·魏徵傳》:王器其直,無恨意。

這便是魏徵的智謀了,在必死的局面下,他故意讓李世民知道他曾經暗勸李建成剷除李世民的事,然後再將自己的耿直展示給李世民看,從中獲取生機,他是在賭李世民的胸襟,李世民能容降將,能否容他?事實證明,心胸可納天下的唐太宗自然也可以容得下魏徵。魏徵以耿直敢言而被唐太宗所重用,所以他必須保證在唐太宗眼裡保持自己“錚錚諫臣”的形象,讓李世民感受到他確確實實是在為李家江山著想,否則的話他很可能會死,因為他不直言敢諫的話,他曾經所說的話便成了欺君。當然,我並不是說魏徵的直言敢諫是裝出來的,但即使最開始是假裝,他能假裝到死,也成了真的了。

在魏徵死後,李世民慨然嘆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吾與吾國


玄武門之後李世民問魏徵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魏徵回答“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正是這句話救了魏徵。這證明太子李建成也打算殺李世民,只是下手晚了。那麼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為求自保的無奈之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