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商品房小区是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区,在封闭的篱笆墙内,彼此之间的信任相对寡淡。但是根据相关法律,物业管理的重大事项均得由“业主共同决定”,

成立业主大会是物业管理正常运作的需要,也是法规的要求。然而,近期一些小区持续爆出了“业委会的寒冬” ,“罢免业委会”,“辞职”等事件,似乎让我们在这些报道和事件中看到了业委会的举步维艰。虽然有的小区罢免业委会有理有据,但是还是不要让很多真正做事的业委会成员寒了心,希望大家能够对业委会参与者多一份理解和尊重。请记住,业委员参与者是义工。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报道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数量开始变多。“信阳集中爆发小区维权事件 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势在必行”、“全市社区业委会8个月新增17家”、“南京千个小区成立业委会”…但是,在热热闹闹组建业委会的同时,也有很多业委会面临着业主的不信任,成员寒心出走等各样的情况。

30年来业委会从深圳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了各个城市,成为了很多业主选择解决小区困境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组建业委会和后期的运作却依旧充满了困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业主之间的“虚拟”距离,但这些虚拟距离还是拉不近业主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认同。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近期一位工作了一年的业委会主任,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写下的辞职信让我们品读到业委会工作的艰辛和无奈。

回想当初参与竞选业委会委员,家人表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业委会工作繁琐、复杂,不是专职工作,却关系到千家万户业主的切身利益,容易招来流言蜚语,吃力不讨好。我也曾经打过退堂鼓,但是想到一个社区,总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我平日比较热心,对小区情况比较了解,在广大业主的鼓励下,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业委会竞选。也非常感谢各位委员的信任,全票选举我担任第一届业委会主任。这半年来,为了业委会工作,我几乎将一半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身其中,在业委会上花的时间、开的会,比自己公司还要多。虽然期间有一些业主对于业委会工作不了解,冷嘲热讽的有之、恶意攻击的有之、信息不对称导致误会的有之、听信谣传的有之。这些压力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我依然无怨无悔。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破坏容易,建设难。此间,我更多为业主们的理解、支持、配合和积极奉献而感动,业委会的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业主的支持和认可,这是我担任业委会主任以来最大的收获。

更有甚者,对我个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污蔑抹黑,声称我拿了开发商、物业公司的好处。在此,我郑重声明,个人从未接受任何公司的任何好处,也未对任何一家物业公司做出职责之外的许诺。一场由3600多户业主一人一票的物业选举,我也不会无知到认为自己可以影响选举结果,作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合伙人,我也没有必要为了一点金钱,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贿赂。我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无愧于心,无愧于所有业主。

这几天在广州也发生了一件令人心寒的事情,在业主大会投票的现场有人疯狂破坏现场,不仅砸毁了投票箱,甚至还大打出手。以下两封该小区的业委会成员辞职信也让人感到,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但也无可奈何,无所适从。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该感到庆幸的是,我们所处的上海是一个城市化文明上相对发达的城市,不至于发生这样夸张的冲突。当然冲突总是存在的(抢票箱、恐吓威胁也时有发生),下面的这些图片,或许可以让你感受到其中的谨慎与无奈: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外请的保安在维护业主大会秩序)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投票箱在外请保安的护送下离开现场)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业主大会经由直播全程公开)

“那帮人肯定别有用心的,否则谁吃饱撑的去做业委会?”

“那个谁说了,小区这次更换物业,业委会那几个人拿了很多好处的。”

“业委会几个人很坏的,肯定贪了不少。”

“你看吧,我都这样造谣了,他们还不辞职肯定有鬼。”

“他们辞职了,怪我啊?就这点承受力,做什么业委会啊!没金刚钻,还敢揽瓷器活!”

这样的误解和流言总是充斥在小区里。对于通过购房聚集到一起的业主而言,他们没有原生性的社会关系,不像传统的中国社会通过原生的地缘和血缘的关系联结,在这个环境下,我们能够理解对小区产生情感的认同,对业委会成员工作充分支持这件事情的不易,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小区提出“罢免业委会”的呼声之下,真正为小区做事的一群人

仿佛看到的只是“熹微晨光”,面对巨大的压力,一些人选择坚持,也有一些人只能选择出走

普特南(Robert. Putnam)在早期对于社会资本的讨论中认为人们面对面的交往有利于规范的形成,有利于参与者参与集体行动,有效实现共同的目的,社会资本中的信任是降低社会复杂度的一种方式。业主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业主将信任这一社会资本进行过渡的过程,将其过渡给一个可以代表他们的集体。但是在逐渐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们的庇护机制开始一点点丧失,当人孤独面对社会这个大荒漠的时候,揣度他群和他人的行为成为了一个危险又成本极高的事情,人们之间的信任所能维系的机制变得脆弱易断。维护脆弱地信任机制,实质上非常离不开对于普遍规范的遵守,对于法律法规的充分理解。

作为一群非专职的业委会参与者,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的消耗,也面对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行为失败。业委会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它依旧在曲折地发展,业委会的成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摸索着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需要外部法律法规等

制度化环境的支持,也需要在小区中每一位与之相关的业主的理解和信任。在原子化社会的当下,庇护机制开始逐渐丧失,人们开始孤独地面对危险重重的大荒漠,多一份理解,也许就多了一个温暖的火种。

社区里的信任荒漠|积极做事换来罢免抗议,热心业主离开谁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