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訓揚新風之四十五丨周溪鎮冷飯嘴邱村:那場戰 這些名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新“邱氏家訓”:行仁德 重道義 懂禮法 有智慧 守信用 要忠誠 盡孝道 好友愛 樂善施 求福壽

一部取名為《鄱陽湖大戰》的影視劇開拍前在江西、北京等地力推文旅項目。“鄱陽湖大戰”取材是距今655年前發生在鄱陽湖水域的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那場生死之戰。在都昌民間,有“大戰鄱湖十八年”之說,其實歷史上關於這場戰爭的鏖戰之期,有準確的記載:1363年農曆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前後37天。決戰以陳友諒中箭身亡,朱元璋完勝而告終。“鄱陽湖大戰”,被描述成“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在北宋就被大文豪蘇東坡吟詠的“鄱陽湖上都昌縣”,其轄治的鄱陽湖水域,幾成鄱陽湖大戰的主戰場。地處都昌的“松門”“左蠡”等地名,被關於這場戰爭的眾多典籍所載錄。在都昌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朱陳大戰的故事,很多的地名,也可溯源於這場大戰。都昌縣周溪鎮馬山村委會冷飯嘴村,就是因為這場戰爭而得名。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新冷飯嘴村容

冷飯嘴村有新冷飯嘴和舊冷飯嘴兩個邱姓村莊。都昌邱姓承襲“忠實世家”,很多姓氏的“世家”來自於地名類的郡望,而邱姓的“忠實”彰顯的是品行。南宋光宗紹興年間,丘湯卿(1104—?)由廬山青竹澗遷都昌三山瓦屑壩,其長子丘谷(1157—?)於南宋光宗紹熙年間由三山瓦屑壩徙居二十三都黃金鄉大田社(今大港鎮大田村轄區)。丘谷之子丘山甫(1204—?)又名丘嶽,官至淮制置使,曾率軍在揚州與元軍作戰,屢建戰功,宋理宗御書“忠實”二字褒獎,“忠實世家”自此冠于都昌邱姓祖祠。南宋末年,丘嶽率軍護駕,轉戰於福建龍巖、上杭等地。趙宋滅,丘嶽的親兵潰散,丘嶽潛歸家鄉,繁衍生息。“邱”作為姓氏原是寫作“丘”的,“丘”改“邱”始於清雍正三年,是為避聖賢“孔子”(名丘)之諱而改的。諭文曰:“朕以先師孔子聖,理應迴避,前降諭旨全九卿會議具奏,經九卿議復,凡系姓氏,俱加阝為‘邱’字……庶手允協,足副朕尊崇稱師至聖之意。”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1935年出生的新冷飯嘴村民邱修興老人對“冷飯嘴”村名的來由談及兩個版本,確鑿無疑的是,兩個版本都指向“鄱陽湖大戰”。一種版本是,朱元璋的部隊駐紮在冷飯嘴村那時所處的臨湖開闊地帶,有48個狀如磚窯的“煙墩”,是士兵的營房。某次戰役,朱元璋的部隊正在用餐,陳友諒部突追而來,士兵放下釜鍋,拿起戈戟迎戰,殺退追兵回到營地用膳,熱飯已成冷飯,村名後來取名為“冷飯嘴”。另一種版本是,朱元璋的戰備後方在距離駐紮地4裡多路的下湖,從下湖兵灶處每次送餐至此,熱飯變成了冷飯,由此命名為“冷飯嘴”。在周溪集鎮文化廣場的長廊碑刻上,關於“冷飯嘴”的得名作著這樣的版本敘述:“士兵百姓成千上萬,來炊之事盡在冷飯嘴湖岸廣闊地帶。由於戰事緊急,風餐露宿,涼菜冷飯遂成家常便飯,於是冷飯嘴的地名便因此定格。”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邱修興(左一)老人聊家訓

冷飯嘴所在的周溪鎮馬山村委會現有人口4300餘人,人口數僅次於周溪鎮虯門村。馬山村有15個自然村組成,東片“東五門”指藏軍汊邱村、口頭邱村、五房裡曹村、焦塹曹村、湖子灣曹村;中片有吳萬高、陶架、楓林山曹村;西片有新、舊冷飯嘴,東、西湖下壠張村,上、下馮村,禾場山江村。一如“冷飯嘴”村名的得來源於“鄱陽湖大戰”,馬山村委會的“藏軍汊”“禾場山”村名的得來皆源於那場戰爭。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藏軍汊”相傳是朱元璋曾於此處港汊藏軍而得名。藏軍汊村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後,得政府移民建鎮之惠,從湖邊低窪處搬遷至現在的村址馬山堖。藏軍汊後來改名為“王公汊”。王公汊的建村始祖是邱秉韶(1411—1491),明正德年間由花門橋(上樓村)遷祿桐山;冷飯嘴的建村始祖是邱道堅(1511—1572),明嘉靖年間由邱家壠遷黃圮埠。接世系相敘,兩個邱姓村莊都是山甫公的後裔,只是藏軍汊的始祖比冷飯嘴的始祖早了九代。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禾場山廢棄的土坯房

禾場山村姓江,現有村民280餘人。關於“禾場山”的得名,周溪集鎮的“地名攻略”碑記載述:“朱陳鄱湖逐鹿,朱軍征夫徵糧急如星火。適值禾熟,朱傳令將收割之禾運至當今禾場山處脫粒、礱米。此地灘塗遼闊,可碼放數百擔禾——禾場山由此揚名。”1930年出生的江忠平老人是名老黨員,初級社時任社長、高級社時任治安主任、馬山大隊成立任副書記。江忠平老人講起“鄱陽湖大戰”來神采飛揚,老人對另一個地名“勝之巒”的來歷津津樂道。勝之巒在鄰近的大屋劉村。某日,陳友諒部追殺朱元璋部至後湖,遠遠地聽見銃炮掀天,紅色的“炮筒”在煙霧繚繞中隱約可見。陳友諒懼怕朱元璋叱吒一時的兵力,不戰自退,朱元璋反敗為勝,將此樹巒命名為“勝之巒”。其實哪有什麼“炮攻”,當時是村民抬著紅色棺槨治喪的陣勢。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江忠平老人在家中

冷飯嘴、藏軍汊、禾場山,這些村名的得來,皆是與那場大戰相涉,給這些村莊憑添了幾份厚重的歷史底蘊。馬山村委會主任邱順孫是藏軍汊人,這位曾經的軍人1983年至1986年以英勇的炮兵姿態,在戰場淬火三年。他退役後致力於家鄉的治理,曾榮獲九江市優秀村民理事會理事長稱號。邱順孫談到“馬山”之名,作著一番解讀:此地或許當年就是朱元璋的馬場之地。

馬蹄聲遠,鄱陽湖大戰的硝煙已落埃600餘年,一代代冷飯嘴人的生活在延續。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處於藏軍汊入村口的鎮敬老院

冷飯嘴臨鄱陽湖,卻世代不以漁為生。因為冷飯嘴的祖先在建村時沒爭得湖港之份,也就沒有了屬於自己的捕撈水域。1949年前,冷飯嘴的菸葉種得遠近聞名,曬得成色上乘,菸葉加工戶上門搶購。1949年後,那時村上人少地多,人均1畝多地,水利條件好,棉花種得讓村民笑臉一張張綻放。1998年移民建鎮,村民的新居建在村東堖上,佔去不少田地,現今添丁加口,人均不足4分田地,冷飯嘴村民大多外出務工,就業創業。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村民們的盤中餐天天熱騰騰、香噴噴。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馬山小學學生課餘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文\圖:汪國山

◁◁◁ 掃一掃關注我們

传家训扬新风之四十五丨周溪镇冷饭嘴邱村:那场战 这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