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堂县委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

(2018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金堂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践行新理念,落实新要求,加快推动金堂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更多金堂力量,中共金堂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政治自觉。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大意义,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政治自觉和战略定力,始终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行动坚决,确保金堂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全面落实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行动自觉。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新时期新特点出发对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创造性提出构建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明确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聚焦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突出坚定政治方向、主动服务大局的主题,明确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建设好天府成都。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引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组群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科学确立实施路径,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责任自觉。中央、省、市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工作要求,推动全市加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协调、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坚定对表、主动对标,切实强化使命担当和责任自觉,结合中央、省、市新部署新要求,大力推动“中部崛起、西部提能、东部振兴”,加快构建“淮州为核、三区联动”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国家级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依山傍水大美公园城市、辐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助推成都加快发展、服务全川共同发展。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动中部崛起。以淮州新城为中心,推动城市崛起、产业崛起、区域崛起,加快打造成都东部新城区、经济发展新高地和干支协同发展新中心,整合区域资源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坚持全球视野,加快推进淮州新城四级规划体系成果的提升完善。坚持城市公服优先理念,按照筑城、引人、兴业发展思路,优先“筑城”,聚焦国家级开发区功能配套,着力补齐淮州新城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陆续启动淮州南站开站及配套工程和淮州新城“三纵三横”路网建设,加快构建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贯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持续推进龙泉山油橄榄主题园、清溪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高标准打造“引爆点”,高品质塑造“风景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聚焦高质高端,在以淮州新城为核心的组群区域,突出发展重大装备、航空、“清洁能源+”等现代化产业,明确产业门类、细分领域、目标企业名录、产业生态路线图,加快培育产业创新生态链,推动主导产业快速聚集,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大力推动西部提能。以县城为核心,推动城市生态提能、城市配套提能、城市服务提能,建设公园城市样板区。加强新城区功能集成,坚持宜居性价值取向,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布局高品质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立足服务淮州新城和国际铁路港等功能区,加强与青白江、新都、广汉等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职教文创、体育康养、休闲旅游、会议会展等产业。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提高县城防洪能力。妥善处理山、水、城的空间关系,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精心打造亲近自然、开阔靓丽的滨江景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和风貌特色,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城市、国际旅游休闲城市。

(三)大力推动东部振兴。以竹篙镇为核心,统筹推进全域乡村规划提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林盘+产业园区(景区)”的新型乡村空间形态。以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改革试验区、高品质和谐宜居乡村生活示范区等四大功能区为抓手,突出规划引领、融合发展、基础配套、人才优先、生态宜居、文化繁荣、多元共治,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与县城、淮州新城功能和产业互动互补的融合发展示范、创业创新典型、综合改革试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标杆,构建适应城乡发展需求的新型城乡经济地理。

(四)做大做优工业经济。聚焦城市战略定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以淮州新城为核心,制定实施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计划,构建以重大装备、航空、“清洁能源+”等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建设成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大装备产业,重点聚焦航空航天装备、绿色环保装备、智能制造军工生产装备等领域,到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航空产业,重点聚焦航空运营、航空运行保障等领域,到2020年实现产值50亿元。强化载体建设,在淮州新城现有产业建成区20.6平方公里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新增载体17平方公里。“清洁能源+”产业,重点聚焦大数据产品与服务、载能新型材料、电能替代产品、节能环保服务领域,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推动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通用航空制造及设备研制、航空营运服务、大数据应用、军民融合、高载能高技术低排放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兼顾发展中小型、关联性、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补充和配套,推动产业成链、成集群发展。

(五)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抓好天府水城文旅康养集聚区、成都(金堂)通用航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以文体康养、特色旅游等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体系,推动服务业向园区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强化“旅游+”理念,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化、全要素旅游化、全产业链旅游化。加快推进农旅融合项目转型升级,重点实施沱江、资水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项目,到2020年实现全县旅游收入40亿元。

(六)优化提升现代都市农业。推动农业向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转变,持续优化“4+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品牌营销链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创意农业、电子商务、农村服务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引导和鼓励小农户将劳动力、土地、闲置房屋等作为市场要素参与大产业、大业主的经营管理,多渠道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致富。深化“百村容貌整治”,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到202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

(七)大力培育发展新经济。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加快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经济,汇聚创新资源,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增强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实施质量强县行动,提升金堂产品服务竞争力。加强政务、法治和舆论三大环境建设,营造良好城市创新生态环境。

(八)全面提升招商引资。主动适应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新形势,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方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网络,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系统性、专业性、精准性。聚焦重大装备、航空、“清洁能源+”等主导产业,制定专项招商方案,采取以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小团组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聚力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及中央重要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同行业百强等企业广泛联系,重点突破,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前景好、生命周期长的大项目、好项目,集聚优质中小项目补链强链,推动主导产业生态链快速聚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县属国资国企改革,打造高效能营商环境。

(九)创新开展社区治理。制定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推进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统筹推进“五大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构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类治理主体的有效覆盖。推动老城生活品质、新城独特魅力、乡村优美环境提升,努力形成“森林公园慢享生活示范带、天府水城品质生活示范片、淮州新城现代生活示范片、丘区乡村富美生活示范片”的“一带三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格局,实现城乡社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立社区发展支持平台,积极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依托“天府市民云”整合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建立社区保障和激励资金双轨引领机制,探索设立社区基金。

(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制定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组织形式。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健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深入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持续增强普惠性公办、公益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供给。深入推进健康金堂建设,优化全县医疗资源布局,加强淮州新城医疗资源有效配置,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开展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建设,健全具有金堂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市民安全预期和稳定预期。强化居民基本住房保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三、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一)塑造大气秀丽的城市形态。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清晰划定区域生态格局边界,严格落实城市绿线、蓝线管控,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管控区等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水平,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将生态底限作为城镇空间布局必须避让的基本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按照“三生统筹”“多规合一”的原则,全面构建全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原则,顺应城市、自然、人文等相互融合、有机更新的聚居形态,形成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绿道为脉串联形成全域绿色网络,以“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五级绿化体系。深化城市治理体制改革,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背街小巷、老旧院落整治,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扩大城市开放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构建生态宜人的城市绿态。

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推进全域增绿,强化森林、湿地、林盘、河流等生态要素保护,实施补植补造、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高标准打造城市会客厅。持续深化增花添彩工程,按照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原则,优化城市植物色彩布局,在城区主要路段、进出城通道及河流沿线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实施增花添彩、绿化提升,实现“常年见绿、四季有花”。高水平规划建设特色镇、田园综合体,既保证生态环境、视觉空间完整性,又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加快建设田园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特色镇,加快建设土桥孝善文化第一镇、发展金龙镇陶泥、灯笼制作体验项目,打造花田广兴、五凤山江古镇等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铁腕治霾”“重拳治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让金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三)营造文明开放的城市文态。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的“乡愁”,体现人文温度与历史厚度。传承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和利用鳖灵文化、码头文化、贺麟哲学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强对云顶石城、怀安军遗址、沱江沿线等历史建筑、文物遗址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金堂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文化根脉和记忆。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淮州新城博物馆、淮州新城文化中心、通航产业会展中心等文化地标建设,打造独具金堂特色的文化景观。全面提升博物馆专业化运营水准,支持非国有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建设,给予免费开放补助。积极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深入开展精准对接市民需求的文化惠民活动,办好龙舟公开赛、全民健身运动、孝善文化节等文化赛事,讲好金堂故事,打造一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丰富群众文化和精神生活。

(四)建设集约高效的城市业态。将创新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引擎,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实施产业绿色升级工程和绿色供应链工程,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等新业态;持续培育环保装备、环保技术和环保服务业,构建环保产业生态圈。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污染治理、绿色设计、绿色工艺、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组织协同开展研发和成果应用示范,政府采购优先考虑节能、节水等环保认证产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导入绿色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完善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网。建立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推行绿色城市规划、绿色产业规划、绿色交通规划,推广绿色居住和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核心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含糊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自觉讲规矩、守纪律、炼党性、遵党章。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健全党员常态化教育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金堂落地落实,不搞变通,不阳奉阴违。

(二)全面提升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当“东进”先锋的内在动力。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注重从工作一线发现、使用、选拔干部,打造“东进”铁军。围绕全局性重点性工作要求,开展精准化、精英化、精简化培训,培养造就懂行在行内行的专业型干部。坚持政治激励、精神激励与待遇激励并重,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做时代先锋、争创一流业绩。

(三)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锻造“东进”铁军。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践行“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严格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政治表现首位考察,坚决撤换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干部。大力实施“廉洁东进”建设,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专题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必修课,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锻造“东进”铁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