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堂縣委關於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

(2018年8月25日中國共產黨金堂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踐行新理念,落實新要求,加快推動金堂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貢獻更多金堂力量,中共金堂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作出如下決定。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重大意義

(一)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政治自覺。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這既是對高質量推動天府新區建設的殷切希望,也是對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為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會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重大意義,把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政治自覺和戰略定力,始終做到立場堅定、頭腦清醒、行動堅決,確保金堂各項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全面落實決策部署,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行動自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從新時期新特點出發對全面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創造性提出構建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在四川區域發展歷史上首次將成都定位為“主幹”,明確支持成都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聚焦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突出堅定政治方向、主動服務大局的主題,明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路徑,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時代要求規劃建設好天府成都。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深入貫徹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總體要求,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的根本引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組群發展理念,大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三)科學確立實施路徑,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責任自覺。中央、省、市在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工作要求,推動全市加快形成產業結構優化、區域佈局協調、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和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必須堅定對錶、主動對標,切實強化使命擔當和責任自覺,結合中央、省、市新部署新要求,大力推動“中部崛起、西部提能、東部振興”,加快構建“淮州為核、三區聯動”城市發展新格局,著力建設國家級先進製造業生產基地、依山傍水大美公園城市、輻射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努力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助推成都加快發展、服務全川共同發展。

二、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大力推動中部崛起。以淮州新城為中心,推動城市崛起、產業崛起、區域崛起,加快打造成都東部新城區、經濟發展新高地和干支協同發展新中心,整合區域資源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堅持全球視野,加快推進淮州新城四級規劃體系成果的提升完善。堅持城市公服優先理念,按照築城、引人、興業發展思路,優先“築城”,聚焦國家級開發區功能配套,著力補齊淮州新城公共服務短板,重點加快推進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陸續啟動淮州南站開站及配套工程和淮州新城“三縱三橫”路網建設,加快構建對內“大循環”、對外“大貫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持續推進龍泉山油橄欖主題園、清溪湖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高標準打造“引爆點”,高品質塑造“風景線”。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聚焦高質高端,在以淮州新城為核心的組群區域,突出發展重大裝備、航空、“清潔能源+”等現代化產業,明確產業門類、細分領域、目標企業名錄、產業生態路線圖,加快培育產業創新生態鏈,推動主導產業快速聚集,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二)大力推動西部提能。以縣城為核心,推動城市生態提能、城市配套提能、城市服務提能,建設公園城市樣板區。加強新城區功能集成,堅持宜居性價值取向,高標準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積極佈局高品質學校、醫院、科研院所、文化機構。立足服務淮州新城和國際鐵路港等功能區,加強與青白江、新都、廣漢等周邊城市的協同發展,大力發展職教文創、體育康養、休閒旅遊、會議會展等產業。有序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提高縣城防洪能力。妥善處理山、水、城的空間關係,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精心打造親近自然、開闊靚麗的濱江景觀,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和風貌特色,打造高品質宜居生活城市、國際旅遊休閒城市。

(三)大力推動東部振興。以竹篙鎮為核心,統籌推進全域鄉村規劃提升,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建“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林盤+產業園區(景區)”的新型鄉村空間形態。以建設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高品質和諧宜居鄉村生活示範區等四大功能區為抓手,突出規劃引領、融合發展、基礎配套、人才優先、生態宜居、文化繁榮、多元共治,努力將示範區打造成與縣城、淮州新城功能和產業互動互補的融合發展示範、創業創新典型、綜合改革試點、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標杆,構建適應城鄉發展需求的新型城鄉經濟地理。

(四)做大做優工業經濟。聚焦城市戰略定位、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以淮州新城為核心,制定實施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攻堅計劃,構建以重大裝備、航空、“清潔能源+”等為支撐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加快建設成都先進製造業基地。重大裝備產業,重點聚焦航空航天裝備、綠色環保裝備、智能製造軍工生產裝備等領域,到2020年實現產值300億元。航空產業,重點聚焦航空運營、航空運行保障等領域,到2020年實現產值50億元。強化載體建設,在淮州新城現有產業建成區20.6平方公里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新增載體17平方公里。“清潔能源+”產業,重點聚焦大數據產品與服務、載能新型材料、電能替代產品、節能環保服務領域,到2020年實現產值200億元。推動節能環保裝備、智能製造裝備、通用航空製造及設備研製、航空營運服務、大數據應用、軍民融合、高載能高技術低排放先進儲能材料等產業發展。大力推進重大產業化項目建設,兼顧發展中小型、關聯性、勞動密集型企業作為補充和配套,推動產業成鏈、成集群發展。

(五)提質增效現代服務業。抓好天府水城文旅康養集聚區、成都(金堂)通用航空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積極培育以文體康養、特色旅遊等為支撐的新興服務體系,推動服務業向園區化、集聚化、特色化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會議會展等生產性服務產業,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到2020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10億元。強化“旅遊+”理念,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全域旅遊化、全要素旅遊化、全產業鏈旅遊化。加快推進農旅融合項目轉型升級,重點實施沱江、資水河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項目,到2020年實現全縣旅遊收入40億元。

(六)優化提升現代都市農業。推動農業向集約式、經濟型、現代化轉變,持續優化“4+N”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品牌營銷鏈條;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創意農業、電子商務、農村服務業、鄉村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構建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引導和鼓勵小農戶將勞動力、土地、閒置房屋等作為市場要素參與大產業、大業主的經營管理,多渠道促進農民多元化增收致富。深化“百村容貌整治”,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汙水處理、廁所革命,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到2020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

(七)大力培育發展新經濟。加快傳統優勢產業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改造,加快新裝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模式推廣應用,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質增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經濟,匯聚創新資源,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引進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加強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增強人力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實施質量強縣行動,提升金堂產品服務競爭力。加強政務、法治和輿論三大環境建設,營造良好城市創新生態環境。

(八)全面提升招商引資。主動適應招商引資工作發展新形勢,緊密結合縣情實際,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招商方式方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招商網絡,全面提升招商引資系統性、專業性、精準性。聚焦重大裝備、航空、“清潔能源+”等主導產業,制定專項招商方案,採取以精準招商、產業招商、小團組招商、以商招商、園區招商、聚力招商等靈活多樣的招商方式,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及中央重要骨幹企業、上市公司、同行業百強等企業廣泛聯繫,重點突破,著力引進規模大、效益好、前景好、生命週期長的大項目、好項目,集聚優質中小項目補鏈強鏈,推動主導產業生態鏈快速聚集。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放管服”改革、縣屬國資國企改革,打造高效能營商環境。

(九)創新開展社區治理。制定實施高效能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推進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設。統籌推進“五大行動”,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構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制機制,強化基層黨組織對區域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各類治理主體的有效覆蓋。推動老城生活品質、新城獨特魅力、鄉村優美環境提升,努力形成“森林公園慢享生活示範帶、天府水城品質生活示範片、淮州新城現代生活示範片、丘區鄉村富美生活示範片”的“一帶三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格局,實現城鄉社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建立社區發展支持平臺,積極培育壯大社會組織,加強志願服務組織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依託“天府市民雲”整合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全面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建立社區保障和激勵資金雙軌引領機制,探索設立社區基金。

(十)切實抓好民生保障。制定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和組織形式。全面提升就業創業質量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健全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以內。深入推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持續增強普惠性公辦、公益幼兒園和中小學學位供給。深入推進健康金堂建設,優化全縣醫療資源佈局,加強淮州新城醫療資源有效配置,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開展縱向型、緊湊型醫聯體建設,健全具有金堂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0年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全面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保障體系,統籌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人人享有社會保障,不斷提升市民安全預期和穩定預期。強化居民基本住房保障,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住房制度。

三、加快建設公園城市,打造高品質宜居環境

(一)塑造大氣秀麗的城市形態。全面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生態空間規劃,清晰劃定區域生態格局邊界,嚴格落實城市綠線、藍線管控,提升城市公園綠地、生態管控區等規劃建設管理和保護水平,形成“疏密有度、錯落有致”的城市空間形態。將生態底限作為城鎮空間佈局必須避讓的基本前提,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按照“三生統籌”“多規合一”的原則,全面構建全縣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全面形成“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堅持“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原則,順應城市、自然、人文等相互融合、有機更新的聚居形態,形成相對完整的綠色空間系統,綠道為脈串聯形成全域綠色網絡,以“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五級綠化體系。深化城市治理體制改革,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加快背街小巷、老舊院落整治,創造優良人居環境,擴大城市開放空間,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二)構建生態宜人的城市綠態。

依託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推進全域增綠,強化森林、溼地、林盤、河流等生態要素保護,實施補植補造、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全面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森林覆蓋率,維護生物多樣性,高標準打造城市會客廳。持續深化增花添彩工程,按照集中化、特色化、多樣化原則,優化城市植物色彩佈局,在城區主要路段、進出城通道及河流沿線公共綠地、公園綠地實施增花添彩、綠化提升,實現“常年見綠、四季有花”。高水平規劃建設特色鎮、田園綜合體,既保證生態環境、視覺空間完整性,又將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景觀引入城市,加快建設田園生活、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歷史文化傳承“四位一體”的特色鎮,加快建設土橋孝善文化第一鎮、發展金龍鎮陶泥、燈籠製作體驗項目,打造花田廣興、五鳳山江古鎮等項目。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鐵腕治霾”“重拳治水”,堅決打好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加快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持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讓金堂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三)營造文明開放的城市文態。統籌歷史文物保護和城市更新,合理保護、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風貌與文化特色的“鄉愁”,體現人文溫度與歷史厚度。傳承文化底蘊,深度挖掘和利用鱉靈文化、碼頭文化、賀麟哲學文化等文化資源,加強對雲頂石城、懷安軍遺址、沱江沿線等歷史建築、文物遺址和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和活化利用,傳承金堂故事和民風民俗,留住文化根脈和記憶。深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加快推進淮州新城博物館、淮州新城文化中心、通航產業會展中心等文化地標建設,打造獨具金堂特色的文化景觀。全面提升博物館專業化運營水準,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專題博物館建設,給予免費開放補助。積極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方式,深入開展精準對接市民需求的文化惠民活動,辦好龍舟公開賽、全民健身運動、孝善文化節等文化賽事,講好金堂故事,打造一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豐富群眾文化和精神生活。

(四)建設集約高效的城市業態。將創新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引擎,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加快發展綠色經濟,實施產業綠色升級工程和綠色供應鏈工程,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供應鏈+”等新業態;持續培育環保裝備、環保技術和環保服務業,構建環保產業生態圈。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圍繞汙染治理、綠色設計、綠色工藝、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組織協同開展研發和成果應用示範,政府採購優先考慮節能、節水等環保認證產品,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導入綠色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完善居民社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資源循環利用網。建立低碳城市建設體系,推行綠色城市規劃、綠色產業規劃、綠色交通規劃,推廣綠色居住和城市森林花園建築。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核心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毫不含糊地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自覺講規矩、守紀律、煉黨性、遵黨章。紮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健全黨員常態化教育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推動上級決策部署在金堂落地落實,不搞變通,不陽奉陰違。

(二)全面提升領導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持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爭當“東進”先鋒的內在動力。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注重從工作一線發現、使用、選拔幹部,打造“東進”鐵軍。圍繞全局性重點性工作要求,開展精準化、精英化、精簡化培訓,培養造就懂行在行內行的專業型幹部。堅持政治激勵、精神激勵與待遇激勵並重,關心關愛幹部,激勵廣大幹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爭做時代先鋒、爭創一流業績。

(三)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鍛造“東進”鐵軍。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讓黨員幹部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經常接受政治體檢,增強政治免疫力。踐行“四種”形態,堅持抓早抓小,嚴格日常管理監督。堅持政治表現首位考察,堅決撤換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幹部。大力實施“廉潔東進”建設,常態化開展紀律教育,把黨章黨規黨紀專題教育作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必修課,讓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鍛造“東進”鐵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