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舊時錢的兩個別稱中可以看出,拜金主義是從古至今的

古代的銅錢是一種輔幣,一千個為一貫。在鑄造時為了方便細加工,常將銅錢穿在一根棒上,為了在加工銅錢時銅錢不亂轉,所以將銅錢當中開成方孔。後來人們就稱錢為“孔方兄”和“孔方父”,說起這兩個錢的別稱,都頗有趣味性和諷刺性,足見“拜金主義”是自古有之的。

從古代舊時錢的兩個別稱中可以看出,拜金主義是從古至今的

古代舊時錢

呼錢為“孔方兄”,始於晉代魯褒的《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古錢的造型,外圓內方,方者為孔,所以魯褒以“孔方”作錢的表字。至於稱它“兄”,是因為錢對於人的用處很大,而人對於錢,情感極深,猶如至親至愛的兄長,充滿著敬意。又因為“兄”的口語詞為“哥哥”,而“錢”的繁體字為“銭”,一拆為三,則為“金戈戈”,但口說出來時,恰是“金哥哥”,與“兄”不謀而合,堪稱雅俗共賞的產物了。

從古代舊時錢的兩個別稱中可以看出,拜金主義是從古至今的

魯褒的《錢神論》

“孔方兄”還有這樣的一個由來,宋朝大詩人 黃庭堅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職,他的親友們便漸漸與他疏遠起來,他很傷心,遂寫了一首 詩,詩中有這樣兩句:管城子無 食肉相, 孔方兄有絕交書。詩意是我被降職後,只有筆墨相隨(“管城子”是筆的別稱),只有筆墨無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願和我來往了;而錢,更與我絕交了。由於此詩的廣泛流傳,“ 孔方兄”就這樣成了“錢”的代名詞。

從古代舊時錢的兩個別稱中可以看出,拜金主義是從古至今的

宋朝大詩人 黃庭堅

“孔方兄”升級為“孔方父”,是明、清兩代的事。明代詩人袁宏道有《讀“錢神論”》詩云:“閒來偶讀錢神論,始識人情今益古。古時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勝阿父!”袁氏所述,正是當時世俗的真實寫照,錢對於人來說,其作用已經勝過阿父了。而在清代的戲曲中,更是把“孔方兄”升級為“孔方父”描述得淋漓盡致:“矢口為文笑魯褒,你可也太莽囂!怎把個至尊行,儧妄認同胞?稱他個孔方老師罷,不好!不好!••••••倒不如稱他個家父親,才算好!”把錢比作老師,雖然十分尊重,但親情不夠,因此不宜稱“孔方師”;只有父親既最尊又最親,天天都在身邊,愛子女又是為父者的天性,所以稱錢為“孔方父”最恰當。而從人這方面來說,要愛錢就應該像子女敬愛父親那樣崇拜它,視錢為父,因此“孔方兄”只能升級為“孔方父”了。

從古代舊時錢的兩個別稱中可以看出,拜金主義是從古至今的

舊時錢

從古代人們對錢的這兩個別稱來看,“拜金主義”的思想早就存在,現在只不過是換個說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