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梆藝人們都爲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懷梆藝人苗發信,乳名苗頭,1945年至李瑞章戲班教戲,建國後積極投身於新興的戲劇事業,1955年參加縣懷梆劇團擔任說戲老闆(相當於現代的教師、導演)。多年來他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巨大貢獻!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沁陽、濟源、博愛、武陟、溫縣等懷梆戲班均有他的得意門生。1957年在“反右派擴大化運動”中,因他錯說一句話差一點被打成右派,因此被下放回家勞動改造,就這樣離開劇團了。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苗發信一生工生行,雖然嗓子差,卻擅長表演。他會戲最多,能口述排練三百多本傳統劇。幾十年來懷梆所演出的劇目,大都由他口傳,可惜於50年代挖掘的近二百本傳統劇,全部毀於“文革”之中!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懷梆藝人趙登雲(1928—2000),藝名毛藝,漢族,沁陽市王召鄉西申召村人。著名懷梆演員兼唱“懷越調”,以小生馳名,素有“蓋八縣”之稱。趙登雲自幼聰慧過人,愛戲入迷,因家境貧寒無錢讀書,14歲跟苗發信、郭玉喜學戲,由於他的嗓子特別好,深受李瑞章(皇協軍自衛團團長)的寵愛。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趙登雲演員條件特別優越,16歲唱紅懷府大地,初演旦角學越調,後改小生唱懷梆,他不僅具有較好的技藝功底,而且演唱藝術別具特色。他唱作具佳,文武兼備,唱腔風格平直古樸,唸白字字有鋼,他的嗓音雄健高亢,又兼低柔諧美,吐字清晰,行腔自如。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懷府一帶有“活呂布”之美譽,至今沁陽一帶仍有俗傳:“種地不種地,先看毛藝戲”等。並被河南省電視臺錄製播放,他的許多優秀唱段被省、市電臺、電視臺錄製播放。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1993年5月,沁陽市委、市政府為趙登雲從藝50週年舉行了唱腔研討會和專場演出活動,省藝術研究所出版了《趙登雲唱腔專集》。他一生不為名不為利,臺下不論人多人少,總是演出一個樣,對工作一絲不苟,任勞任怨,他一生不僅為懷梆藝術的振興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為培養懷梆後起之秀也是功不可沒。

懷梆藝人們都為培養懷梆的後起之秀,做出了很大貢獻

懷梆藝人於有才(1918—1986),他嗓子不算優越,但他口齒伶俐,吐字清晰,演唱二八連板如珠落盤,刻化人物人木三分,曾多次榮獲省、市級戲曲會演、調演、優秀導演獎。1980年調沁陽戲校任教,為培養懷梆藝術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