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背後揭露的歷史真相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以嚴格歷史背景為前提的電視劇,裡面涉及到了很多歷史中的細節,讓觀眾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專業。有些歷史細節很明顯,有些細節需要大家仔細去看,甚至是推敲。先說好,小編可不是歷史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只是分享下看團長的一些心得而已,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發現的,看看有沒有和小編重疊的。


《我的團長我的團》背後揭露的歷史真相


1、蘭姆伽訓練營

劇中只是出現了一句話,讓導演一筆帶過了,不知道心細的觀眾們有沒有注意到?死啦死啦帶著孟煩了去師部要裝備,途中遇到過一堆士兵,團長羨慕的說,這是剛從蘭姆伽訓練營出來的啊,就是不一樣。


《我的團長我的團》背後揭露的歷史真相


在歷史中,蘭姆伽訓練營是中國駐印軍的大本營,。1942年5-8月新38師和新22師8000人先後到這裡開始整訓,在這裡士兵們受到了國際化的軍事訓練和充足的給養。一句話,飯吃到飽,頓頓有肉,子彈隨便打,沒了美國人給十倍,經過訓練後的中國士兵戰鬥力明顯提升,遇到日軍時,猶如猛虎出籠一般,把日軍打的嗷嗷叫。

2、戰鬥力對比


《我的團長我的團》背後揭露的歷史真相


竹內連山手中一個聯隊,虞嘯卿手中有一個師,總體來說,竹內連山手中兵力沒有虞師多,但具體少多少不清楚。虞嘯卿是以多擊少,問題在於裝備和士兵素質上,明顯虞師不如竹內連山。幸而竹內連山支援不足,打不起消耗戰了,不然以日軍剛開始的勁頭,就算是有怒江天險竹內也敢用人命填出來,一次衝擊就敢衝破虞師的防禦。龍文章在使用絕戶計的時候不也說,如果一命換一命,其實他們是穩賺不虧的。

這裡就要說下,在抗日戰爭開始時,我軍的傷亡比和日軍的傷亡比相差懸殊,淞滬會戰時,我軍以三十萬的傷亡換來的僅僅是日軍四萬人的損失,沒有重火力,沒有防控體系,炮彈不足,各自為政,士兵營養不足,都是實打實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