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斗母宫创建时间无从考证,明嘉靖二十一年重建后更今名。 原为道

教宫观,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

称妙院。从此以后道观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宫宇辉煌,

尼僧众多,陈设豪奢,香火特盛。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斗母宫分为前、中、后三院。南门内是一处院落,院中有光绪二十五

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赵尔萃修建的“天然池”,内有两股泉水,

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们誉为“母子槐”.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池东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边是环廊式楼阁,旧时

专供达官贵人在此饮茶赏月,抚琴对诗。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西山门外有著名的卧龙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据说,原来这里

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小树长大后,枝

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

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

老乌鸦,共计18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从此之

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

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

泰山斗母宫

风月无边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据斗母宫不远处的盘路之西,有“虫二”刻石,为清光绪二十五年

历下才子刘庭桂所题“虫二”两字寓意 “风月无边”,是“风月”

二字拆去边框所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幽美,

蔚然深秀。

这里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

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

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

但据说还有一个意思,是说斗母宫女尼的风月往事.刘廷桂游泰山时,

看见当地绅士与斗母宫小尼姑调情,为讥讽空门不洁净而题之。斗

母宫的女尼虽堕入空门而又要沾染红尘,“风花雪月”被脱去外衣

成为“虫二”。当时的黄河总督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续集》

中曾生动的描写了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风流佚事。

泰山斗母宫

醉心石

泰山斗母宫

距离斗母宫不远处盘路以东的河溪里有一片奇石,传说当年孔子在此

饮酒为这里的奇石和美酒所陶醉。也有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掀翻王

母娘娘的蟠桃御宴,一桌酒席从天而降,落入中溪,吓得狼虫虎豹到

处躲藏,倒将小洞天的石头灌得酩酊大醉,于是泰山有了醉心石。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泰山斗母宫

科学家论证:“醉心石”,学名称作“辉绿玢岩涡柱构造”,是许多

呈东西向,大小不一横卧在谷底的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横剖面中心

有石核,围着石核像树的年轮一样形成了一层层地环圈,并有辐射状

节理从石核向外圈张裂。经科学研究表明,醉心石形成于距今11--13

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地壳深度岩浆随着地壳运

动、破裂、上涌、侵入,经冷却而成的岩体。这种地质现象是低粘度

岩浆在特定条件下以涡街或涡阵形式流动经冷凝而成.常常成群出露,

相互迭垒,形态奇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