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泰山,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山,它是五岳之首,历代君王在泰山之颠封禅、祭天,无数文人墨客登临、题咏,使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无可比拟,无法超越。

李白、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耀眼明星,他们对于泰山的吟咏又如何呢?


杜甫最著名的咏泰山的诗,大概就是《望岳》了。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曾即层)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本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一首诗作,前四句写远观泰山和齐鲁大地,一派郁郁青青,大自然都钟情于这片土地,使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而山阴(山的北面)山阳(山的南面)就好象分割了昏晓一般,一个"割"字把宗岳之气完全托了出来。

登临泰山,望着无边的风景,山岚翻滚,心胸顿时开阔,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想把这景色看个够,极目张望,看飞鸟还巢。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颠,俯看连绵山峦,在我的面前,群山都显得矮小了。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杜甫少年时,妥妥地"熊孩子"一枚——"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青年时代的他开始游历天下,来看看其潇洒的生活:"春歌从台上,冬猎青丘旁"。这其间有两次参加科举考试皆落第。

本诗成于杜甫游历天下之时。这时的杜甫还是踌躇满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他的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多么远大的理想。当他第三次科考的时候,阻力来自奸相李林甫。李林甫只手遮天,对玄宗说"野无遗贤",即天下所有贤能之士都已经尽为我大唐皇帝所用,没有什么贤能人士在野了,所以没有人被录取。杜甫至此,科举无望。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于是干谒,干谒也没人理。于是"献赋天子"。朝廷终于给了他一个官作——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听起来不错,其实就是拿钥匙看大门。

杜甫前前后后在长安待了十年,这十年间他看遍人间疾苦,看多了贵族的腐败,写下了诸如"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也成就了他诗歌沉郁的风格和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格调,三吏、三别等一系列诗篇辉照文坛,不可超越。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今天一起品读的第二首登临泰山的唐诗,出自诗仙李白。


游泰山六首·其三

唐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本诗写清早登上日观峰,站在山峰之上,仿佛伸手就可拔开云层,人的精神振跃,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黄河西来,悠远地没入远山,站在高山之颠,目空一切。忽然遇到一个绿发双鬟的道童,想学仙为何来得这么晚?蹉跎了好年华,我正犹疑间,道童忽然消失,山峦浩荡不知所踪。


与杜甫的沉郁悲壮不同,李白的诗作跳脱浪漫,被贺知章惊赞为"谪仙人"。李白写本诗时正值壮年,四十来岁的李白依然在云游四海,不是他不想致仕,和杜甫一样,李白少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大志,历史上的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人就是他的榜样。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只可惜李白与杜甫,都生错了朝代,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一任李林甫、杨国忠等权相为所欲为,李白感叹"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为那些无辜被害的忠臣鸣不平。同时也用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表示自己的"一生傲岸"。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愤恨"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也许正因为其怀才不遇,在李白的诗词作品中流露出许多向往方士道人超出凡尘的神仙状态,其诗歌中大量有方外仙境的描写,出世与入世也成了李白诗作中常常表现出的复杂心理。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游泰山六首》就是李白结合泰山的各种传说再加以出神入化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的瑰丽画卷。其中的"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表现了李白所羡慕的栖隐山林,求仙访道的避世生活。

尽管如此,只要一听到朝廷的召唤,他依然是义无返顾地出山,意欲大展宏图,可惜命运总是跟他开玩笑,安史之乱期间,李白一心去平乱,结果站错了队,自己反倒不明不白地成了叛军,被流放夜郎,适逢天下大旱,朝廷大赦天下,李白于流放的途中折返,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李白晚年颠沛流离,后来投奔族叔李阳冰,六十一岁时病亡。

一代诗仙就此殒落。


泰山,杜甫现其雄丽,李白现其神秘


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灿烂耀眼的双子星,一样的文采沛然,一样地终生不得志,一样地坚持固守,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与肖小同流合污,一样地都表现出一种"轴"。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轴"劲儿,才使得他们的人格永放光芒,使得诗篇大放异彩。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轴"人,他们孤独而自守,百折而不回,请善待这些"轴"人,我分明听见他们的心声:"我们之所以有反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