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山中的帝王,安泰山可安天下

安泰山,可安天下。泰山在中国山峰中的地位可谓顶尖。泰山位于山东中部,山势宏伟,绵长百里,连接淄博、济南、泰安三个市,总面积超过两万公顷。气势雄阔,磅礴壮美。一直保持着五岳之首的地位,更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泰山因为其高耸入云,在古代被人认为是通向仙界的道路,无论是帝王皇家希望保佑国泰民安,还是寻常百姓寻求平安兴旺,都会来到泰山,顶礼膜拜崇敬祭祀。可以说泰山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天地平衡文化的现实映照。

泰山:山中的帝王,安泰山可安天下

泰山横跨齐鲁平原,东边靠近大海,西边接近黄河,绵延千里。山中地质结构复杂,无数山体断裂,巨石堆积,形成褶皱。随着时间的发展,泰山经历了无数的侵蚀崩塌,又在版块运动的挤压下山体不断抬升,最终形成了现在独特险峻的样貌。泰山地形十分陡峭,悬崖峭壁屡见不鲜,乱石相搭各争奇伟。山体走势笔直向上,又有尖锐的山头,如同锯齿的山脊,天然形成却如同刀割斧凿,不知什么样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这样的天下奇峰。

泰山:山中的帝王,安泰山可安天下

泰山原名大山,因起高大无比难以形容,只有一个“大”字可以概括,古语中“大”、“太”、“泰”想通,所以称为泰山,泰山在古人的眼里是高大,稳定,永远不会塌陷的,另外泰山还有“岱宗”、“岱岳”、“岱山”等名,显示了古人对泰山的尊仰敬畏之情。俗话说五岳是天下群山的尊长,而泰山是五岳的首领,可见它的气势有多么的磅礴。除了泰山本身的雄伟以外,人们对他的敬仰还来自他对远古人民的养育之情,泰山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多以齐国沿着泰山山脉修建长城抵御敌军,长城长达千米直达黄河,遗址至今仍然保存着。

泰山:山中的帝王,安泰山可安天下

秦朝汉朝以后,泰山的显赫让它成为所有皇帝权力的象征,泰山在人们的口中也越来越神秘,有人崇敬它说它上至天堂,也有人敬畏它说它下封地狱,无数人来此告祭上天祈祷风调雨顺,乃至泰山已然成为下达皇权上传天意的胜地。古人有文章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神话中盘古死后眼睛化作太阳月亮,头发胡须成为夜空星辰,血液化江河,皮肤为草木,四肢成山峰,其中盘古的头颅顶天立地,就变成了泰山。因此人们认为,天空虽然高远缥缈,但来到泰山之顶,就算是神灵天道也离我们不远了,怀着这样的想法,人们在山上建立庙宇,拜祭天神,而游士文人来此瞻仰,更是留下无数诗词佳话。

泰山:山中的帝王,安泰山可安天下

山峰虽高引人膜拜,但并不能轻易击垮人们征服高山的意志。反而因为泰山的高大吸引了无数的人来到这里感悟天地,领略人生,有记载孔子就曾攀登泰山眺望天下。孔子出生在鲁国,曾攀登山了鲁国的东山,鲁国不大,东山之顶孔子放眼望去,鲁国竟渺小到仿佛展开手掌就能握住。后来孔子来到泰山,泰山之高,东山远远不能相提并论,孔子登上了泰山举目四眺,原来整个人间大地,不过只有寥寥一片,孔子有感而发超越心境,真正意识到了应该心怀天下,为众生解惑授业。天下并不是真的小,而是当人来到高处时,所看到的景色和被烦扰俗世压迫时所看到的不一样,就像活在乡间池塘里的鱼虾永远不能理解大海的广阔无垠,生活在宫墙大院里的人不走出去就永远看不到一望无际的天空。古往今来,在泰山上登峰观天下的人无穷无尽,但若不能怀有一颗大爱无疆、不惧险阻的心又怎么能领悟到山顶的壮丽呢?

泰山:山中的帝王,安泰山可安天下

现代社会也有人希望征服大山,但真正能够征服大山的也许不是乘着缆车欣赏风景的人,而是永远低着头看向脚下,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的挑山工。每每登山不禁感慨,泰山之险峻无路可上,人力有限难以登天,但挑山工却做到了,他们将一块一块的石板伏在背上,从山下运到山上,交通难行那便踏出道路,正是这些不辞辛苦,不怕磨难的山中之人挺身而出才能让更多心怀大山的游客能顺利上山,而这些挑山人不正是心怀他人挑战大山的胜利者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