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樂意寫一些文字

思想如氣體,雖充斥宇宙,卻飄忽不定,易煙消雲散;語言如液體,雖流貫江湖,卻停駐不得,易轉瞬即逝;文字如固體,雖看似呆板,卻橫跨時空,能定格永恆。所以,我願將思想液化為語言,再將語言凝固成文字。

2009年初,我在新浪博客開通“紫雲山人”博客。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我又於2017年創辦了“紫雲山人”個人微信公眾號。為什麼總是“紫雲山人”?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山人”一詞含義豐富,既指住在山區的人,也指隱居山中的士人,還指學者士人的雅號,甚至還指仙家、道士、江湖術士之流。我自小在堂街鎮河裡圈兒長大。河裡圈兒南依紫雲山,北臨汝河水,“紫雲晴雪”為郟縣八景之首。我這個住在山區的人取個“紫雲山人”作為代號是件很自然的事,而絕無故作隱士高人之意。正如全國不止有一個“紫雲山”一樣,從古至今稱為“紫雲山人”的也不止我一個。不過,我很自豪的是,不管是百度,還是360搜索引擎,輸入“紫雲山人”,第一個顯示的就是我的“地盤”。這可能是由於其他“紫雲山人”是真正的隱士高人,在網絡這個汪洋大海中潛水而已,倒讓我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山野之人因為勤於在網絡上更新而浮出水面罷了。

人們做事情,有主動與被動之別。被動做事,會覺得很苦很累。不願學習的學生在師長的逼迫下假裝努力,學不了多長時間,便叫苦不迭;主動去做事,雖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比如,夜半幽會的情侶絕不嫌耽誤瞌睡,一天一夜蹲紅薯窯搓麻將者絕不抱怨腰痠背痛。我寫文章是自己給自己佈置的作業,當然是主動的,是樂而為之的。我之所以樂意寫一些文字,首先是一種內心的衝動。當我經歷過,看到過,想到過一些自認為值得記下的東西后,我就會坐在電腦旁,將這點點滴滴組織成語言,用鍵盤敲擊成文字。這種樸素的初心,其實源於文字的基本功能。正因為如此,我從來沒有過想當什麼作家的夢想,我的夢想只是當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對於文字,我是心存敬畏的。同時,在我眼裡,文字也不是那麼玄虛飄渺的,它只不過是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寫文章只不過是心之所想,下筆成文。如此而已。

其次,是職業素養的要求促使我這樣做。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有個體會:當教師的都會對學生的作文評頭論足,但自己不一定願意去寫作文。箇中原因,很可能是不屑於寫,但要真正地嘗試一下,就會發現,這雖不是難事,但要想寫好,也是頗費腦細胞的。我們知道,作為一名游泳教練,自己不下水是肯定不行的。語文教師是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教練,自己也理應下水。所以,我覺得,勤練筆使我對“水性”更為熟悉,引領孩子們“游泳”時更有感覺。順便捎帶著,我還喜歡練字,主要是毛筆字。這些都是當語文老師的基本功,不練不行。

文章寫好後,為什麼要發表出來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畢竟每個人的閱歷、境界不同。就我個人的經驗與教訓來說,首要的作用是保存。不知各位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說不準哪天心血來潮了,文思泉湧了,寫出一篇自己非常滿意的佳作,存放在電腦裡或手機裡。不知哪一天系統重裝了,手機丟失了,啥都沒有了,心裡肯定不爽。自己寫的文章如同自己生的孩子,孩子丟了,心裡會高興嗎?而一旦發佈在博客、空間、公眾平臺等網絡媒體上,就不用擔心丟失了。

除了保存外,還可以逼迫自己升級。因為要發表,所以會用心。這樣,不由自主對自己就高標準、嚴要求了。自己在家可光著膀子,穿個大褲衩。一旦要出門,誰不把臉洗洗,套件上衣?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幸運地碰到一兩個敢說真話的高人,可以幫自己免費審稿,不斷進步呀!文章發表後,有好心人會指出不妥之處和需改進的地方,並且不要一分錢,這便宜事往哪兒去找 ?君不見,自微信面世以來,點贊者眾,評論者少,直言不諱者少之又少。其實,我們都不缺“贊”,我們最缺的就是直言者。我在個人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表的文章,有不少文章的左下方都顯示著“文章已於某年某月某日修改”。這就是有好心的高人以不同的方式幫助我,指引我不斷糾錯、進步。如果不發表出來,是沒人幫我們一把的。也許,我們一輩子就這樣錯下去。

當初,我也曾顧慮重重,怕文章發表出來別人說三道四。所以,雖然我主動被動加入的微信群有一二十個,但我的文章只發朋友圈,不發任何群。因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而朋友圈的人我都熟悉,並且都是正能量的人。自去年萌生到合適時機出版一個集子的想法後,通過近段的努力,整理出來的文字已大約有9萬字了。字數雖然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沒有量的積累,哪有質的飛躍?我只管做我樂意做的事,別人怎麼想,怎麼說,隨便!

我們每個人都超越不了時空。成吉思汗再偉大,他沒用過大哥大;魯迅文章寫得再牛,他也沒用過“QQ”。也許過不了多少年,微信也將會被更先進的媒體所替代。時代造就了英雄,英雄(也包括普通人)也必然會被時代所侷限。反過來想,正是這個侷限性,也使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歷程,那怕極微小的個人事件,也會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我們的文字也會折射出時代的變遷。這好像說得有點兒大了。如果從小的方面來說,等到某一天,我們老了,走不動了,翻看當年寫的那些陳穀子爛麻的文章,回味一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曾經動過的情,曾經閃爍過的靈魂,不也是件有意思的事嗎?

我為什麼樂意寫一些文字

本文作者張帥鋒近照

作者簡介:張帥鋒,號紫雲山人,郟縣新城中學教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主編有《考場作文高分利器》,參編有《孝德香校園》《記住鄉愁——郟縣傳統村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