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西安机务段帮建扶贫产业合作社

肉牛养殖助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2016年初,西安机务段按照党中央和铁路部署要求,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赴汉中市勉县漆树坝镇唐家坝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转眼,时光的脚步踏过两年半的旅程,来到了2018年的初秋,西安机务段扶贫工作队历经两任,5名同志先后安心山区、稳抓实干、开拓创新,干出了不少真正惠村惠民的实绩,带领村民们沿着脱贫的道路,朝着小康生活不断前进。

唐家坝村位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勉县漆树坝镇,地处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腹地。西安机务段驻村扶贫工作队来村的第一天,队员一行三人坐汽车绕了2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村口,村子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土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当时,这个村84%的贫困户户主均为文盲或半文盲,时任扶贫“第一书记”杨晓明到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设计制作了《唐家坝村村民情况调查表》开展入户走访,对全村178个贫困户所有家庭成员的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劳动技能、致困原因、脱贫需求等项点进行了详细统计。通过走访调查,总结分析出了文化水平低、土地利用低、经济效益低三大致困原因。

经过两年的辛勤耕耘,工作队扶贫先扶智、用知识改变山里人命运,捧好山中宝、寻销路带领村民们致富,探索新市场、让山里人坐上网购快车,他们还人心换人心,和村民处成了一家人。西安机务段也举全段干部职工和家属之力,从衣食住用、山货购销等方面,给村里尽心帮助,让唐家坝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可是,如何让扶贫工作真正从输血变成造血,让贫困户们能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良性循环,扶贫工作队又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了解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吗?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六十年代引进我国。

1.生长速度较快

2.营养价值高

3.肉品等级高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的夏洛莱省和涅夫勒地区,1964年和1974年先后两次直接由法国引进夏洛莱牛。

1.生长快 脂肪少 肉量多

2.腿部肌肉发达

3.牛肉等级高

肉牛养殖合作社

建起来不易

秦海斌是西安机务段派驻唐家坝村的第二任扶贫“第一书记”,当他带领新扶贫专干黄靖来到唐家坝村之前,他们都是只知道牛肉香,没想过养牛难。但是当他们与前任第一书记杨晓明交接时,接过这已经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时,他们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刚刚起头不久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办起来,还要办好!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查看肉牛生长情况

原来,早在杨晓明当“第一书记”的时候,他就和队员们注意到了县政府转发的一份关于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的扶贫政策文件,这项产业脱贫政策能够稳定的给予贫困户分红,可持续性很强。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为秦海斌指导肉牛散养方法

经过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工作队发现村内坡地、林地居多,天然牧草丰富,加之海拔较高使得牲畜瘟疫、传染性疾病较少,适宜养殖业发展。村内农田均为水田和坡地,水稻、玉米种植占所有农作物的80%以上,充足的水稻、玉米秸秆可以给养殖场提供大部分的青饲料和干饲料,不足部分可通过发展贫困户种植高产优质牧草解决。这简直是“天时”“地利”凑齐,只缺“人和”在即了。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驻村工作队黄靖查看高丹牧草收割情况并统计产量

很快,他们找到了最合适的人员——村里二组“蒋家沟”的养牛能手张红永。起初,张红永因为没有大规模养殖经验,不敢轻易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工作队反复去张红永家做工作,后来张红永一听见工作队摩托车上坡的声音就躲了起来。在工作队的一再软磨硬泡之下,张红永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来我没有大规模养牛的经验,二来我资金不足,三来这些新的品种我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养了,我真怕事情没办成,连累大家欠了一屁股债。”工作队了解到他的心结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对其进行疏导,答疑解惑,最终,在工作队的动员扶持之下,终于成立了“勉县唐家坝村红永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业务为肉牛养殖、繁育和肉产品销售等,张红永成为了唐家坝村产业脱贫带头人之一。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帮助合作社喂养肉牛

门外汉”变身“土专家

在合作社真正运作起来之后,大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新任“第一书记”秦海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肉牛养殖,好在当时正是新老两批工作队压茬换届的关键阶段,西安机务段要求两批工作队干部必须同时驻村干好交接过渡工作,大家智慧多、力量大,干工作自然容易了一些。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入户核实二季度收入

但门外汉终究是门外汉,发生了几件事情,让秦海斌他们吃了不少苦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驻村工作队毕晓成帮助合作社喂养肉牛

2018年3月份的一天,队员们像往常一样,去养牛场了解近期肉牛的生产情况,发现张红永的老母亲正在给牛喂盐,队员都很面面相觑、不知所然。队员黄靖弱弱的问了句:“是不是这头牛不喝水,想让它多喝水所以喂盐啊?”张大妈听了后哈哈大笑,解释了一番。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在田间地头为贫困户讲解种植高丹牧草的好处

大家都很尴尬,回到房子后查阅相关资料后才知道,食盐对促进畜禽的食欲是一种良好的调味剂,但它更是补充钠、氯两种元素的营养添加剂,钠和氯是动物机体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食盐缺乏,会使家畜的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毛皮粗糙无光泽,繁殖性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而植物性饲料中的钠和氯含量很少,草食性牲畜易出现元素缺乏。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驻村工作队陪同集团公司领导调研肉牛养殖情况

这简单的一个例子,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再想想将来扩大养殖规模,要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做保障会让本来就脆弱的养殖业徒增变数。

于是,大家熬夜点灯、查阅资料学防疫检验,又钻到牛棚里对着牛学病害防治,蹲在田间地头学牧草种植,经过4个月的摸索实践,对养牛知识有了系统认识。于是,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编制了《养牛合作社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养牛合作社常见疾病防治》、《养牛合作社管理制度》等基础规范,并请县上的专家帮忙把了关。“门外汉”变身“土专家”,为科学养牛提供了技能知识的保证。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驻村工作队黄靖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询问身体情况,宣传健康扶贫政策

养牛路上既当学生又当老师

对于新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牛,驻村工作队先是自己从网上搜集了品种介绍、外貌特征、生产性能、肉品特点、市场效益、病害抗性、疾病防治等各个方面做了系统学习。然后将资料交给养牛大户张红永要求其自主学习,并且联系县农业局畜牧站对其进行了培训。学习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有一次,驻村工作队去找张红永了解贫困户分红情况,顺便对西门塔尔牛咳嗽这一常见疾病进行了随机考试,提问张红永“如何通过声音判断干咳、温咳、痛咳?”张红永红着脸嘿嘿一笑说:“最近太忙了,我还没来得及看。”说着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从此以后,张红永主动和队员们一起,经常对学习过的养牛知识进行复习和互相提问,牢记运用。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对高丹牧草出芽情况进行检查

志智双扶,把产业扶贫红利送进每个贫困户

合作社建起来了,怎么让村民们参与进来,把合作社办好办强,又成了工作队员们的心病。于是,大家商定了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动力的策略。驻村工作队制作了养牛宣传标语,在村内醒目处张贴宣传。他们还用西安机务段送到村里的投影设备为村民们播放《科技苑》、《致富经》等科技栏目中有关肉牛养殖的节目,让贫困户从真实故事了解养牛的好处。同时,又挨家串户做工作,告诉贫困户们,参与合作社既不影响日常农活,每年还有稳定分红。很快,村里面几乎所有贫困户都参与到合作社里面来了。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驻村工作队为合作社制定的应急预案

“刚开始动员大家参与的时候,工作队给大家放映科技节目,村民一看就觉得没意思,都走了,工作队没办法,只好把科技节目和娱乐电影穿插着放,村民们才能坚持看完,但真正了解到养牛的好处之后,大家才开始感谢工作队队员们绞尽脑汁对大家的帮助。”刚拿到分红的养牛合作社贫困户祝儒举笑着说。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驻村工作队为贫困户播放《致富经》

随着红永养殖合作社的扩建,肉牛数量从50多头增加到100多头。这时,天然牧草的供应缺口大了起来,杨晓明主动联系勉县种子公司配发了亩产5至8吨的高丹牧草种子,但村民对高丹牧草生产性能不太了解,对新事物也不主动接受,大家就入户走访,拉上村民在田间地头讲高丹牧草的种植优势,带动了26户贫困户种植高丹牧草,为养牛场合作社提供了饲料保障。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为高丹牧草翻地

钻研养牛管理金点子

产业脱贫成效显著

目前,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工作队通过摸索总结,先后创立了认养肉牛、领养母牛、领养牛犊、饲料种植、提供务工岗位5种帮扶模式,贫困户们可以从牛犊接生、消毒、喂养、防疫、销售等环节,全权委托红永养牛合作社负责管理,由该合作社统一向认养肉牛的贫困户支付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期间的本金和利息,也可以由红永养牛合作社提供能繁殖的母牛,供应给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带回自行饲养,饲养期间,合作社负责提供全过程技术培训、疾病预防和急症处置等服务,并在牛犊成长至6个月时按不低于市场价进行回购、售卖,售卖所得按6:4分成,贫困户能分到6成。同时,在牛犊出生后约5个月断奶时,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领养协议,称重并按每斤10元的价格交由贫困户领回饲养,资金困难的可由村“互助资金协会”垫付,一年后交回称重后由红永养牛合作社继续育肥,多出重量按市场价格且不低于每斤10元付予饲养报酬。据测算,该阶段肉牛年平均增重约为400至800斤。工作队还发动贫困户种植高产牧草“高丹”,保证每亩年收益率高于水稻、玉米等基本农作物2倍以上,并可以有合作社雇佣本村贫困户,提供草料加工、田地生产或饲养、清洁等服务,以换取报酬。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第一书记秦海斌入户核实二季度收入

“没有养牛合作社,我今年可能还得外出打工,现在就在家门口,既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庄家,又有其他收入,真的解决了很多问题,在合作社务工收入8000多元,认养牛收入1100元,种植牧草收入800元,合作社的帮扶模式就是好!”加入合作社的唐家坝村民蒋官理满脸欢喜的说道。

产业养殖 让山沟沟里追起致富膘

图为西安机务段帮扶干部

在唐家坝村委会合影

“经过测算,到2020年,合作社预计存栏肉牛规模增加到最大养殖数量120头左右,依靠5种帮扶模式,稳定增加群众养殖及种植收益,进一步稳固脱贫成果。最终利用项目资源扩大帮扶范围,吸引周边农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益,形成“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局面,依托项目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西安机务段新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秦海斌信心十足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