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当“互联网+交通”进入全民时代,快车、顺风车、专车成为出行市场的“王者”,网约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我们无法忽略的一系列问题,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人间悲剧。是利益至上造成的混乱,还是行业垄断背后显现的隐患,网约车市场又该如何发展?中国交通广播推出专题策划:

《请回答!网约车》

第二篇

9月11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消息,由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多部门组成的网约车、顺风车安全专项工作检查组从当天起将陆续进驻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用车、美团出行、嘀嗒出行、高德等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安全专项检查。

在此之前,联合检查组已经入驻滴滴公司,开始检查。滴滴公司也提出了包括暂停夜间服务等“七项整改措施”,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距离“乐清女孩被滴滴司机杀害”事件正好过去15天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曾经的“全民出行首选”

在滴滴顺风车不足4个月内发生两起女乘客遇害事件后,所有网约车平台迎来了一场安全整改风暴。

这场风暴刮向的不仅是快车、专车司机们,还有曾经对网约车充满信任的人们。“滴滴空姐遇害事件”、“乐清女孩滴滴遇害事件”,以及接二连三被爆出的“滴滴司机群性骚扰”,“顺风车司机直播女乘客”等等持续发酵,人们对这个曾经“全民首选”的出行方式开始失望,有人甚至发起了“卸载滴滴”的活动。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曾几何时,网约车风光无限。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创新产品,网约车曾经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便利。根据比达咨询数据中心发布《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网约车行业发展监测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国网络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已达2.36亿人,预计2018年达到3.12亿人。曾几何时,网约车风光无限。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创新产品,网约车曾经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便利。根据比达咨询数据中心发布《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网约车行业发展监测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国网络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已达2.36亿人,预计2018年达到3.12亿人。

然而,风光无限背后却是接连发生的“网约车恶性事件”。有人说,这是网约车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一个服务全民的出行平台失去了人们的信任,那么这条“互联网+交通”的路将注定不平坦。

热度上去了

安全却下来了

8月26日,天真烂漫的小赵,打车从虹桥镇到永嘉上塘镇,准备去参加朋友的生日会。可她怎么也想不到,这竟会是一条不归路。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正常情况下,小赵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G15高速,仅需40分钟,一条是偏僻的104国道,全程要2小时。但这位顺风车司机却偏偏选择了生僻偏远的104国道。

路上小赵发现不对,于下午14:09分向朋友表示:“怕怕,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14:14分向朋友发出“救命”“抢救”信号,便彻底失联了。

当警方找到女孩的时候,女孩已经被残忍杀害。而这距离“滴滴空姐被害案”也仅仅过去几个月而已。

今年5月,未满21岁空姐午夜搭乘顺风车前往郑州市区途中遇害;警方通报称一网约车司机有重大作案嫌疑。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根据遇害空姐父亲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6日凌晨0时2分,李某珠(遇害空姐)通过微信告诉同事,“遇到个变态,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并表示幸亏自己没坐前面。

过后不久,这名同事给李某珠打电话,李某珠一直在电话那头重复“没事没事”,随后挂断,同事再次拨打已无人接听。

当死者被发现时,浑身多处伤口,全身有二三十刀。

此前,为了加强监管,交通运输部曾于2017年10月份公开征求意见制定《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专车新政)。专车新政明确规定,网约车司机除了需要具有三年以上驾龄,没有违法犯罪记录之外,还需要获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经调查,两起网约车案件中的司机身份却都并不符合网约车平台的规定,但却依旧能够正常接单。而滴滴作为网约车平台,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也备受诟病。

比如,“乐清女孩事件”中,滴滴客服回复不及时,迟迟不给公安部门提供网约车信息;再比如,顺风车司机在司机端可查看用户头像,或成犯案诱因等等。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此前,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市民在使用网约车时遭遇出行问题比较普遍,81.1%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遭遇过网约车出行问题。而这仅仅是广州中山的数据。

当网约车成为了人们的出行首选,市场大了,利益多了,可是人们的安全却为何更加没有保障了。

除了安全问题

垄断、监管也是避不过去的坎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现在只走过了六年时间,但却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从2012年的“战国争雄”到2015年2月,滴滴、快滴合并,再到之后2016年8月,滴滴收购了Uber中国,进入了2.0网约车时代。

网约车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然而,服务和管理的速度却并没有跟上来。一家独大的行业模式,导致了在利益至上驱动下对安全等问题的疏忽。

曾经“全民出行”的网约车,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打车难”、拒载,对平台监管不力,让网约车无法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乐清女孩被害”事件曝光后,网络上一度掀起“卸载滴滴”的声浪。据调查,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发后,至少有近两成的乘客谨慎选择是否乘坐网约车。

良性发展的网约车的未来需要的是,更规范化的行业标准,提升司机行业化水平。尝试用“价格战”和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终无法长久,最终服务质量和品质才是消费者站队的理由。

如今,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网信办等联合网约车联袂出击,正是开启加强监管网约车时代。危机重重的网约车市场是否会迎来新的转机,我们拭目以待。

往期回顾

第一篇:消失在深夜的滴滴,到底惹怒了谁?

综合来源:新华网、广州日报、央视新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