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拚命干!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前幾天,有位鋼鐵製造業的老闆和我說:有一年企業經營效益非常好,為了獎勵下面的高管,我拿出了某個分廠的純利潤來分給我們,結果第二天反饋回來的音訊卻是我們都覺得分的不夠多,我們都有所抱怨。這時候,我的心思拔涼拔涼的,因為這部分的分享原本是沒有的,現在額定給出來,結果還抱怨。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說到這裡,大家也知道了,盲目給員工加工資是會存在風險的。加工資不是欠好,每個員工都希望工資每年上漲,但是集體的加薪、固定的加薪,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定時炸彈,企業成本會越來越重,不斷的在犧牲企業的經營贏利。最後還背上罵名。

為什麼老闆給員工加工資,員工還是不滿意呢?因為薪酬計劃不合理,缺少激勵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整體調薪崎嶇缺少依據

一位人力資源司理這樣描述他們的計劃出臺過程:“為了讓老闆滿意,我們人力資源部準備了四個不同調整崎嶇的計劃,有15%、20%、25%、30%,讓老闆感覺哪個更合理,不管終究拍板定的是哪一個計劃,我們都有所準備。”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薪酬調整時,對於整體調薪崎嶇的斷定往往缺少科學、充分的依據。

薪酬調整從一開始就迷失了基準值,之後的計劃不管設計得再精細也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因為員工心中缺少薪酬調整崎嶇的準斷定位和合理預期,不管漲多少都很難填滿員工的期望。

2.個人調薪崎嶇的依據不被認可

一些公司選用普調的方法,這種大鍋飯的方法沒有考慮不同職位、不同業績的員工對組織整體績效貢獻上的差異,貢獻大的員工必然會不滿意;還有一些按照年資、職級、業績等進行差異化調薪,但也很難做到既鼓勵先進又能被大部分人接受。歸根到底就是缺少有服氣力、公平科學的斷定薪酬調整水平的依據。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為了讓大家通俗易懂,我拿出一家大眾化行業:餐飲企業舉例說明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企業背景:

這家企業是山東的當地知名企業,成立了10年左右。因國家政策改制之後,該餐飲企業效益年年下滑。

咱們到了之後,開始進行輔導KSF薪酬績效方案落地,和店長溝通人手的問題,店長說現在共有17個包間,服務員還差2個人,目前人手不足。

在咱們項目的最後一天,咱們和店長交流了她自己的薪酬績效方案,並和她確認從第二天開始履行,成果她提出服務員張某明天就要強制調休。

以下是他們的真實對話:

老闆問:“為什麼?”

店長:“因為張某平時服務態度就欠好、作業又不活躍,我早就想把他辭退了,現在我有了人創績效的目標,我必須馬上處理他,因為方案明天就要履行了。”

老闆:“你不是一直說人手不夠嗎?如果張某不在了,作業能順利安排嗎?”

店長:“陳總,你放心,我已經想好了,職工休息從1天暫時改為半天,飯點高峰期我讓辦公室職工、洗碗阿姨也來幫忙傳菜,沒問題的。”

過後,老闆跟我說:“店長在餐廳快10年了,第一次主動說要辭退不合格的職工。張某在咱們餐廳也幹了2年多,以前從來沒聽她說過。”

老闆表示自己的心情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店長終於開始有擔當了,憂的是張某這樣的職工居然在餐廳消極作業了2年多,店長卻一直沒有提出要勸退他。

事例點評

很多餐廳店長一旦採用固定薪酬或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時,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 固定薪酬帶來的成果

店長沒有方向:因為是固定薪酬,店長大部分時間只是做事,卻不知道為什麼成果負責。

店長沒有動力:因為是固定薪酬,多勞不能多得、多做明年壓力更大,所以“差不多”就行。

店長沒有壓力:因為是固定薪酬,每月收入雷打不動,利益沒有壓力,作業壓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2、 底薪+提成帶來的成果

眼裡只有成績:一切的焦點都在成績上,其它方面就很容易問題。

不斷要求增加人手:希望有更多的職工來作業以達到提升服務、增加成績想法,但成果往往是1個和尚挑水喝、2個和尚抬水喝,3個和尚沒水喝。

不斷要求增加投入:總以競爭對手投入為由,想辦法讓公司投入各種資源,名為打擊競爭對手,實際是為了方便增加自己的成績,成果公司投入產出比非常低。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店長不僅是辦理者,更應該是經營者

我給他的企業老闆提出了以下建議:

店長作為一家餐廳的負責人,應該像老闆一樣的思維來經營餐廳,這才是最好的方式,想想老闆開辦餐廳最終想要的成果是什麼?

答案是——利潤!

利潤=銷售-成本-費用,很多人以為有了銷售就有了利潤,其實這是不靠譜的,實質企業在經營辦理中要的不僅僅是利潤,而就是績效!

何謂績效?

績:成績、成績

效:成效、效益

績效是企業最終尋求的成果,如果用數據來表達,最接近的就是利潤。

所以,要想績效高,就得進行績效辦理,那麼績效辦理到底管什麼呢?

一個餐廳的績效辦理想要做的好,就要做到這六效辦理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1、人效:餐廳屬於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很需求員工來創造價值和產出,但是如果不評估每一個員工的產出,員工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負債,而非財物;

2、產效:做哪一種類型的餐廳,會有不同的盈利方式、經營模式也將有所區別,這是需求企業是剖析和定位的;

3、坪效:做餐廳就需求有場所,究竟開在哪個位置、用多大的場所,這和產品的定位及定價有關,如果盲目選址,結果就是拖著重重的成本前進,虧本的風險非常大;

4、品效:餐廳需求不斷地研發各種菜品,引進各種產品來保障客戶需求和企業利潤增長;

5、客效:顧客是一家餐廳存亡的唯一決定人,企業要盈利又不能損失顧客的利益,就得關注顧客的滿意度,收集每一個顧客的反饋和意見,以保證持續有效;

6、財效:股東投入資金經營餐廳,必定要有回報率,所以在經營管理中,還要為股東利益考慮,保障股東的投資回報率。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企業的薪酬績效想要有效落地,必須做這3點: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1、打破三個傳統形式:

️固定薪酬,轉變為寬帶彈性薪酬;

️底薪+提成,轉變為平衡經營形式;️

年薪制,要強化短期激勵,轉變為KSF+合夥人。

2、量化價值結果,實現效果付費。

3、遵循趨勢,破除簡單固化,完善多元化激勵設計!

方案點評講解: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想要員工和老闆一樣拼命幹!把固定工資、底薪提成方案改成這樣!

鼓勵性薪酬設計要害點剖析(以K1銷售額為例):

1、平衡點取值為前史曩昔12個月的前史均值

這家企業運營狀況,相對較為穩定。平衡點取前史均值,這個數據是之前職工做到的,以它為支點,超過了,代表職工做的比以往前史水平好,給與獎賞;反之,就會少發;

這樣的查核沒有對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曩昔對比,做的比曩昔好,還能夠獎錢,這種查核職工內心是認可的;而且要做的比曩昔好了才加工資,也處理了老闆被迫加薪的困擾。避免了給職工增加了工資,乾的活卻還是相同的局面。

2、鼓勵的力度。

鼓勵的力度能夠通過刻度和尺度來調節:本案例是超過平衡點後,每多400元,獎賞1.5,反之少發。鼓勵的力度是否合理能夠通過鼓勵的起伏來把控。

一般能直接反響運營結果的目標,鼓勵的起伏在60%~80%左右是相對合理的。

至於鼓勵的起伏合理範圍為什麼是60%~80%左右?為什麼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這個關係到大數據分析、數據測算,比較複雜,此處省略5千字……也能夠私信胡老師,互動交流

3、薪酬說明

明確查核的標準,數據取值來源,計算方式,包含的範圍,力度上下限的操控,數據的提供部門。

已本方案K1銷售額為例:

1、收人按實收金額計算:在第二張圖上能夠看出,這家企業收入有幾項,這兒明確了數據取值。

2、少發不超過本項佔比工資:對少發的金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給了職工一定的安全感;沒有對獎賞做上限做要求,意味著職工只要能做,獎賞是無限的。

一般對於直接影響企業運營效果的產值類目標(例如:銷售額、利潤額,訂單生產企業:產量、產值等),不做獎賞封頂,其它目標主張都要對獎賞、少發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操控。

總結:

KSF的模式,給職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職工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而對企業來說,職工薪資越高,不僅不會增加成本,反而能為企業增加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