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拳手和民间武术大师的训练方式造成了他们的不同?

职业拳手和民间武术大师的训练方式造成了他们的不同?

格斗技术的历史发展是爆发性增长的。

这就是很多人难以理解,李小龙怎么就是一个大师和水货的复合体,吹的有道理黑的也有道理谁也说不过谁。原因就是他的技术在当年是领先的,但是他去世以后格斗界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也有他贡献的因素在里面),别说二十年,就是十年后他跟修斗那些人比就根本不入流了。当然了以李小龙的思想他要是活着他肯定学习进步,这是另说了。

还有就是军体格斗的问题,世界上各国大部分军体格斗体系都是七八十年代建立的,但是战场上更多靠武器,因此没有必要像保持武器先进一样保持格斗技术的先进。还是那句话格斗的发展太快了,曾几何时军体格斗是相对很强的格斗术但是如今你让几十万军队全跟上格斗发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吹什么擒拿,捕俘拳的就算了,军人的强大在于对精神和身体的长期磨练,但是从格斗技术本身上讲从来都是够用就行。

那些传统武术吹祖师的也是这个道理,吹祖师等于贬自己,现今的格斗水平和三十年前根本不是一个位面的,更何况清末民初的某些“大师”的水平,当年可能是无敌问题是他们打得什么人啊?抱着多少年前的什么“拳经”“秘籍”憧憬着自己能够达到当年“大师”的水平,那不就是让自己退步吗?

当你难以理解格斗圈的种种言论和现象的时候,想想芯片的发展速度,想想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有帮助。

职业拳手和民间武术大师的训练方式造成了他们的不同?

1.往往在初学阶段,你的人体自我防卫机制与远离危险本能会害了你,影响你的竞技表现和实战能力,进步自然也稍缓慢;到高阶瓶颈期,你的基因中远离危险的本能会让你更加充分认识自己的技术,利用天赋创造出更新的更有效的打法。等到巅峰时期,你又会再次舍弃部分对于危险的本能,保留那些高级技术的同时,其他技术会与初学者无二。训练的时间越长,越会暴露自己的本性。

2.擒拿格斗防身术的套招,对手不配合怎么办?这是擒拿难学的原因。很多在大家知识丰富后看起来比较“假”的套招,广泛存在于各种格斗术之中,但事实上现代搏击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练习的,只不过训练方式较为先进。如果对手不配合你,你就不配合对手不就好了。(主要是散打中多变的接腿摔)

3.每个人都在所在项目都存在技术漏洞,拳手的打法类型互相制约。如果与打法类型被克制的人交手,除非自己实力水平高出对方一个台阶,否则很难赢。

4.如果抱着必须成为拳王的观点去训练拳击或搏击,结果非常容易半途而废(只是以身边认识的人的经历总结出来,不一定具有普遍适用性)。

职业拳手和民间武术大师的训练方式造成了他们的不同?

5.如果一个人从接受训练前从未打过架,那他的进步往往非常快。如果一个人经常打架,他最适合做职业拳手,但容易达到技术瓶颈。

6.一个职业运动员,等他的基本技术足够打比赛,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想要成为冠军需要磨砺的是他个人风格打法,需要大量的实战和辅助训练,体能也非常的关键。

7.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中近距离对抗中暴露无遗,中近距离对抗练习才是真真正正迅速能涨技术的训练。

8.同样体重的老泰(泰国拳手),即便你处于优势也会陷入自己输点的错觉。尤其是老泰的迷之微笑和夸张的闪躲动作,在赛场上会对运动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请保持微笑。

9.击破现在只是作为一种表演,没人会真的展示厚度,即使是真的转对于劈砖时悄悄抬起砖头这种技巧不知道你们了解不了解。如果有人不用技巧不耍滑踢弯钢管,也大可不必惊慌,真正的硬度是双方提膝防守全力攻防。硬度是必须的,踢沙袋,或者泰式专门练胫骨的小沙袋只在前期训练效果显著。后期如果想有提升,一定要找根本踢不动的东西,反复轻踢,一年打底,练够五年足够和任何人磕腿(发力正确,转胯到位的情况下)。磕腿带来的疼痛感相比踢沙袋要强烈许多。当然如果训练时间足够长胫骨踢圆基本与踢沙袋无二。

10.大部分在赛场上的挑衅动作,动作发出者基本没有主观挑衅的想法,因为其比较兴奋,这其实是下意识行为,顶级运动员除外。

职业拳手和民间武术大师的训练方式造成了他们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