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喪文化”席捲而來,鋪天蓋地的“喪”佔據著各大平臺。大家宣洩著自己的消極心情,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喪呢?如何終結喪文化成了現在年輕人的一大難題,下面小編為你指點江山,助你清空負能量,趕走喪情緒。
“喪文化”是什麼?喪文化的科普——通俗易懂
“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青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話,他們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只能麻木生存下去的行屍走肉。這些形象表達了沉浸青年人,對於現實再如何努力也難以打破固化的階級的絕望—— 發展前景太過迷茫,前進的路太過曲折,我們洞悉並受困於自身無能。既然如此,就讓我們躺一躺,就這樣,到躺屍死亡”。
什麼原因導致大批年輕人出現喪文化狂潮?
九零後零零後他們所身處的成長環境,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年輕人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他們接受著更多的信息,也接受著更多的非議。他們享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更為扁平的家庭和就業關係,對他們來說外部擴張不是必須的。因為成長過程中沒有吃過什麼苦,長大後又要面對社會壓力
他們喜歡酷,他們討厭在乎。他們抗拒比較,討厭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只想做自己,做最真實的自我。為自己而活,說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委屈自己。他們強調私人空間。拒絕“努力就有回報”以及類似的一切正能量敘事,希望風平浪靜過一天是一天,上下班或學習考試對他們就是混日子,沒有投注什麼熱情在裡面。深知自己的無能為力,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會得到結果。所以還不如是喪一喪。
如果從源頭上找起,這種看上去消極無助、絕望麻木的表情包和流行語,其實大都不是社交平臺原創。從“喪歌天后”Lana Del Rey的最新單曲到網絡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從歐美那隻悲傷的佩佩蛙到來自日本的萌物懶蛋蛋,從每一集都很致鬱的馬男波傑克到最大的心願就是“永遠被人養著”的日劇主人公,這些音樂、動漫、影視中的“喪文化”,才是真正源頭。
如何丟掉“喪文化”?從自我改變做起!
與其一喪到底,不如自我充實和放鬆,及時歡樂
去運動,旅行,讀書充實自己,讓自己忙碌起來,不給喪氣留時間。
嘗試新鮮事物。做之前一直想做卻沒做的,嘗試和不同的人交朋友。
或者可以嘗試一款不一樣的娛樂酒。所謂娛樂酒,從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供人娛樂,使人快樂的酒。
年輕就要熱血沸騰——漢麻王歡樂酒,清空負情緒、釋放工作壓力、愉悅心情盡享快樂,隨時嗨皮,分分鐘趕走“喪文化”。心情鬱悶的時候,它能讓你歡樂。精神不振的時候,它能給你提神酒。從酒中體會別樣人生,通過酒得到愉悅,放空自己。
既然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改變自己。
“既然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隨著世界改變。”
不逃避,不給不努力的自己找藉口。這個時代不好也不壞,有很大的壓力,也有很多機會。
就像薛之謙之前說過“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這不是八十年代,不會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在馬路邊修輪胎,一修就是一輩子,根本沒有人發現他,你只需要在修輪胎的時候,發一個朋友圈,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然後再把你介紹給世人,這個世界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真的具備才華,所以,你一定要強大自己,不要走歪門邪道。我相信一個人的成功,錢對於他來說不是絕對的,但是最重要的,一定是尊嚴。”
閱讀更多 HEMPKING漢麻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