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逃避开学,只有我在实名羡慕你们

都在逃避开学,只有我在实名羡慕你们

都在逃避开学,只有我在实名羡慕你们

又是一年开学季。

疯玩了一个暑假,小学生们开始痛哭流涕地补作业,中学生们开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而大学生们,则开始面临着大学专属的“开学恐惧症”。

就连广大的学龄前儿童,也预感了这场即将面临的史诗级“大灾难”。

都在逃避开学,只有我在实名羡慕你们

整个世界都充满着对开学的排斥,除了刚毕业的我。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开学意味着告别每天睡到自然醒。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学则意味着告别家人,离家返校。

曾几何时,我也曾因这些抗拒过开学。而现在,在他们正经历着我曾经历过的一切时,我恍然醒悟,比起毕了业要面临的一切,我更怀念开学的日子。

有人说,你总是怀念以往,是因为你现在过得不够好。这一点我承认,毕业以来,我发现,时光在往前走,我的生活却在向后退

选择越多,却越迷茫

灾难片《开学》的选择题中,大家有且只有一个选项。但在《毕业》作品中,我们却面临着诸多选择。

留在大学的城市,还是去北上广深,还是回乡就业?

是出国留学,还是考研深造,还是就业工作?

从大三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做选择题,每一个答案都通向罗马,却每一个都让人答得战战兢兢。

微博上曾经有个段子: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们成年人全都要。但真相往往残酷,

只有成年人的世界里,才会有选择题,小孩子只有填空题。

他们的试卷上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上学。而我们,毕业以前,我们在出国、考研、就业中纠缠不清。毕业以后,即使上了班,我们仍局限在这些选择中:

要不要跳槽?要不要转行?要不要创业?

就像是一场豪赌,小孩子们的选择题是赌分数,我们的选择题却是在赌前程。而不同于固定选项的ABCD,我们的选择里多了EFG。以至于到了最后,选择越多,我们就越迷茫。

所以,相比于每天做选择题,我更怀念以前有标准答案的日子

毕业以后,时间开始加速

这个暑假我没有回家,毕业以后,一个“忙”字贯穿了我的生活。

忙着找工作,忙着看房子,忙着加班……

时间正是从毕业以后开始加速的。

大学的时候,我总向朋友抱怨学期太长,课程太多。一节40分钟的课程,总觉得被老师定格成了2小时一样。大学四年,毕业的时候我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毕业之后,我每天生活的主题只有上班。每次朋友找我聊天,我都回她:等会儿,忙工作呢。每次朋友约我周末去玩,我都回她:不去了,这周太累了。

直到某天我突然想起,这些曾经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朋友,我已经大半个月没有联系了。而我们的联系,也仅仅靠QQ微信来维持。

毕业以后,我发现,我的时间开始加速。我没有时间聊天,没有时间去玩,甚至没有时间喘口气。因为我把这些时间,都用来挣钱了

我再也不敢浪费时间。相较于以前转头就能说上话,毕业,把我和朋友们之间的距离拉的很长

我的快乐越来越值钱

小学时,校门口外5毛一包的辣条,可以买下我一天的快乐。

中学时,精品店内5块一本的本子,可以承包我一个星期的快乐。

大学时,丝芙兰里300多的YSL,可以囊括我一个月的快乐。

我还记得小学开学时因为一个新书包就雀跃的心情。那个时候,快乐对于我而言,是补完作业,是老友重逢。

也许快乐是有容量的,学生时代透支得多了,我渐渐开始发现,我越难买到快乐

一包5毛钱的辣条,我要顾及健康;一本5块钱的本子,我要顾及面子;一只300多的YSL,我要顾及工资

年纪越大,顾虑越多。我发现,我的快乐越来越值钱了。

以前我考一次95分,就会欢呼一整天;现在我拿着几乎满面都是95+的成绩单,却在担心那个80会拉低我的绩点。

以前我吃一根两块五的雪糕,就会高兴好一阵子;现在我拿里很贵的冰淇淋,却在担心它化的太快。

以前我一拿到每个月1500的生活费,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吃一顿大餐。现在我拿着5000的工资条,却在担心扣完房租以后的生活。

毕业以后,我的沮丧总是轻而易举地出现。

和他们一样,我曾是《灾难片》的“受害者”。但现在,我更羡慕你们每年两次的开学。因为只有进了社会这所大学,你才会知道:

迟到扣的再也不是分,而是钱。

失败面临的再也不是老师的温声细语,而是老板的破口大骂。

催促你的再也不是宿管阿姨叫你睡觉的声音,而是房东让你交房租的呐喊。

剑尚未佩妥,转身已江湖。你们开学的同时,社会也在向我们“开学”。只是,

毕了业的我们,再也不是60分万岁

这样的“开学”,我倒真想跟你们换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