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方臘的結局是什麼?

我的名字不是隨便起的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民間有這麼一句傳言。宋江打方臘結果如何呢?


結果是一敗塗地。


梁山好漢在徵遼、平田虎、打王慶的戰役中,沒有損失一個人。


但在打方臘時,死亡卻高達70人。


那麼正史上方臘的結局是什麼呢?


方臘,又名方十三,他生活在宋徽宗時代,徽宗特別熱衷收集奇花異石。“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所以徽宗朝的各地官員就成立了花石綱這樣的特殊隊伍,專門給徽宗蒐羅天下異石。


方臘家多次被強行索取花石綱,實在不堪其擾,於是利用摩尼教組織群眾,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



方臘做事有勇有謀,起義準備了很久,雖然開始勢力範圍不大,但振臂一呼響應的人很多。很快人數擴大到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


方臘自此覺得大局已定,就私下稱帝,自號聖公,國號永樂,並分封了大臣。


他訂下目標,計劃劃江而守,漸圖進取,十年內推翻宋王朝。


方臘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先是被招安的宋江主動要求去征討方臘,失敗而回。


後來朝廷派童貫率領精兵十五萬南下,水陸並進,連續作戰了整整一年。


因叛徒告密,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青溪梓桐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等52名首領被童貫率領的精兵悍將俘虜,方臘本人也被生擒。



公元1121年8月,方臘被朝廷處死,至此轟轟烈烈的江南方臘起義徹底被剿滅。


方臘農民起義是以宗教為誘餌發動起義的典型,以後的太平天國運動基本上也是學習了這種形式。


方臘農民起義是歷史上規模宏大的一場底層人民反抗貴族的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他們有明確的目標,有奮力拼搏的決心。


即使大軍壓境,方臘集團眾志成城,視死如歸。


即使被捕,也寧死不屈,表現了起義者堅強的決心。


荒海拾書


北宋末年有兩大農民武裝反抗組織,以宋江為首的梁山集團和以方臘為首的江南集團。

儘管兩支農民武裝都失敗了,但後世對他們的評價不同:梁山成了好漢們的典範,是草莽英雄,成了

“忠義”的象徵,在社會世俗價值觀中得到了肯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官府的認可;方臘他們則成了地地道道的造反者。這可能多拜於《水滸》所賜。為了塑造梁山好漢的正義形象,不得不將同為起義者的方臘放在對立面。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宋江接受詔安後遠征方臘的一戰可以用“慘烈”形容,在這場戰役中,梁山集團與江南集團兩敗俱傷。梁山一百零八將,竟然死了
59個,一蹶不振;而方臘集團則全軍覆沒。

話說當時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荒而逃,在深山曠野中脫了赭黃袍,丟掉金花啐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喬裝打扮,然後翻山越嶺,急忙逃命。連夜翻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茅屋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屋內尋討些飯吃,這時松樹背後走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將其打翻,然後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正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後帶到草中取了些飯吃,將方臘帶出深山後,迎面碰著搜山的軍隊,然後一同綁住捉來見宋先鋒。

以上是《水滸傳》中描寫方臘被魯智深所擒,場景,那真實的歷史場景,方臘的結局是什麼樣呢?

宋史上方臘沒有單獨的傳記,方臘傳是附在童貫傳中,作為童貫的戰績出現的,在《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傳第二百二十七·宦者傳三·童貫(附方臘)》,記載如下:

話說三年正月,臘將方七佛率領軍隊進攻秀州,統軍王子武利用堅固的城防固守不出。待大軍抵達之後,一起合擊賊(方臘),斬首9000,但方臘依然不出。二月,貫、稹率前鋒部隊抵達清河堰,水陸並進,兩路合擊。方臘沒有辦法只能焚燒官舍、府庫、民居,連夜逃走。然後諸將劉延慶、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相繼前來增援,收復了全部失地。四月,在梓桐石穴中生擒方臘及其妻邵、子毫二太子、偽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並殺敵七萬。四年三月,餘黨悉數得以平定。

下面梳理一下方臘起義的最後階段:

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派大將方七佛率眾六萬進攻秀州(今嘉興),秀州統軍

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軍援兵趕到,大敗起叛軍。

宣和三年二月,宋軍進攻杭州,方臘不敵,放火燒城,之後撤出杭州。之後起義軍所佔城池逐個被官軍收復。

宣和三年四月,方臘及其部屬被宋軍包圍。方臘在某石洞中躲藏起來,做最後的抵抗,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所俘虜,藏匿在洞中的七萬起義軍被殺,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臘等人被押往汴京。

《宋史》關於方臘個人的描寫到此為止,至於壓到汴京後如何,沒有記述,但估計難逃一死。


越後湯澤


方臘原是歙州人,後來到了睦州青溪萬年鄉,靠給當地地主打工維持生計。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明教(摩尼教),對其教義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篤信不疑。很快,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傳法活動中,宣揚“二宗三際”說,二宗即明與暗,三際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史書上稱他“託左道以惑眾”,許多人對大宋朝廷已失去信心,在方臘的鼓動下入教。

當時朱勔在江浙一帶督花石綱,致使民怨沸騰。方臘認為機會已經成熟,遂糾集教眾,聚於幫源洞。在這裡他導演了一齣戲,假裝受到上天的啟示而得到天符牒,虔誠的教眾對此深信不疑,遂跟隨他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大起義開始了。

起義時間是在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十一月。

起義軍揭竿為旗,斬木為兵,以這種最原始落後的武器向政府軍發動進攻。不到十天的時間,隊伍已經擴大至數萬人,並攻陷青溪縣城。兩浙都監蔡遵、顏坦率一支軍隊去鎮壓起義軍,結果大敗而回,蔡遵等人被擊斃。


在之後的一個月裡,起義軍幾乎所向無敵。

方臘首先攻陷睦州,殺死官兵一千多人。此役令官兵喪膽,附近的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也紛紛被義軍所攻克。面對來勢洶洶的方臘義軍,地方政府軍完全潰敗。繼睦州淪陷後,歙州也被義軍攻佔,宋將郭師中戰死。婺源、績溪、祁門、黟縣等官吏一箭未發,棄城而逃。起義軍進軍神速,輕而易舉攻下杭州,東南為之震動。

宋徽宗開始坐臥不安了,為了對付方臘,大宋帝國把血本都押上去了。皇帝任命譚稹為兩浙制置使,童貫為宣撫使,率領中央禁軍及秦晉蕃漢兵共計十五萬人,殺向浙江。

宣和三年(1121年)春,貫兵分兩路,一路向杭州,一路向歙州。在童貫領兵出征時,宋徽宗給了他很大的權限:“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童貫雖然是太監,還是比較有本事,代皇帝寫了一份“罪己詔”,代表皇帝向大家說聲對不起,寡人有過錯。然後,他又以最快的速度罷除蘇杭造作局與花石綱,以爭取民心。

方臘畢竟沒有經過專門的軍事訓練,作戰太分散了,未能集中力量對付官兵。很快,官兵乘方臘攻陷處州之際,收復杭州。這時方臘回師再攻杭州,在杭州城外被擊敗了。

大宋軍隊節節進逼,連續收復衢州、婺州。對方臘來說,此時的局勢已經完全逆轉了。起義軍不得不退守睦州,宋朝官兵從杭州發兵,佔領睦州,並攻陷青溪縣。當初起義是從幫源洞開始的,現在還要在這裡終結。

方臘的部隊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被打得潰不成軍,只得回到老巢幫源洞。這時義軍還有二十萬之眾,被圍困在山區之中。幫源洞一帶山高林密,地形複雜,義軍據險而守,與官兵打游擊。來自中央及邊疆的官兵對地形不熟悉,久攻不下。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宋軍將領打開局面。這名將領此時還是個小人物,只是一名裨將,但日後卻成為一代名將,他就是韓世忠。

韓世忠是怎麼找到路的呢?他率領一支小分隊,沿著溪谷潛行,在半路上時,遇到了一個山村匹婦,向她打聽山路。在得知秘密通道後,他立即悄悄潛入,突襲方臘的指揮部,竟然僥倖得手,殺數十人,擒方臘。在方臘被擒後,義軍群龍無首,終無法突圍,遭到官軍的血洗,共有七萬人死難。

方臘從起義到失敗,只有短短的半年時間。時間不長,地域也不算廣闊,死於戰亂的人口卻高達兩百萬以上,可謂是一場殘酷的戰爭。


君山話史


方臘,他是北宋歙州人和宋朝大多數起來造反的人一樣,他也是被逼造反的,徽宗是一位優秀藝術家,喜歡收藏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其中有一樣喜好就是收集奇花異石,在徽宗手下當官,不會做官沒關係,懂得欣賞藝術,懂得送禮藝術就能平步青雲,所以各地官員就都成立花石綱這支特殊隊伍,專門給徽宗蒐羅天下異石。

蒐集花石綱地方官員升官了,徽宗珍寶變多了,可是老百姓就遭殃了,這些運輸勞動力就全轉到了老百姓身上,深受壓迫,方臘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對宋王室的憤怒,老百姓民怨沸騰,方臘也藉機吧這些備受迫害的窮人們組織起來,在宣和二年,方臘率眾起義,各地也開始紛紛響應,不過短短几天就有幾萬人參加義軍。

兩個月不到連續攻克數城,佔下杭州,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在攻打秀州時,遭遇宋朝援軍大敗,撤退到了杭州,二月徽宗派兵包圍了杭州,並下旨招安,方臘拒絕招安,但是卻因為杭州缺糧被迫丟城棄逃,三月方臘再次率軍攻打杭州,在杭州城外被王稟大敗,之後方臘起義軍便開始節節敗退,四月方臘被俘,七萬起義軍被殺,方臘於宣和八月被處死。

據說帶兵鎮壓方臘的是大奸臣童貫,活捉方臘的在宋史記載是韓世忠將軍,但是我寧肯活捉方臘的是童貫,畢竟方臘起義也有迫於無奈的原因,而韓世忠對我而言是位英雄。


玄坤


施耐庵所寫的《水滸傳》,寫到方臘的結局時,寫的是方臘是在山中被抓住的,而不是在戰場上被生擒。

這與史料所記載的比較接近,方臘確實不是在戰場上正面交鋒時被抓住的。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5-6月份的時候,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宋朝正規軍的軍人抓住。

與此同時,方臘起義失敗後藏匿在洞中的七萬起義軍亦被殺,方七佛等人僥倖逃走。隨後,方臘等人被押往汴京交給宋朝皇帝。

在《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具體情節之中,並不是這樣的,施耐庵將這個重大的歷史任務交給了他所寫的人物:梁山好漢花和尚魯智深。

據稱,魯智深受到一位高僧委託,要他去抓捕一條長大漢子。於是,魯智深藏匿在山中的一個小庵中,蹲守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天拂曉,終於等來了一個長大漢子,於是衝上前去,與漢子搏殺一番,最後將那廝一禪杖打翻在地,將長大漢子活捉。此大漢不是別人,正是名震宋王朝的起義軍聖公,朝廷重要人犯方臘。

現代人看施耐庵原著《水滸傳》的恐怕已經不多了,大都是通過電視劇《水滸傳》來認識方臘的,電視劇跟原著有一點是完全一樣的,說是梁山好漢在接受朝廷招安之後,在宋江的率領之下去征討方臘。於是,兩幫農民起義軍在戰場之上拼了個你死我活。不過,在抓捕方臘的這個關鍵情節上,電視劇修改了原著的情節,不是由魯智深來擒拿方臘了,而是改由梁山好漢武松來執行這一任務了。而且,劇中是在正面戰場上,行者武松與方臘遭遇,手臂被方臘斬斷,武松仍然英勇奮戰,最後將方臘撞下馬,將其擊打暈之後生擒。

其實,原著和電視劇擒拿方臘的情節都是虛構的!

因為道理很簡單:梁山好漢受招安之後征討方臘的整個情節全是虛構的!

史實之中,不是宋江帶領梁山108條好漢去征討方臘,而是宋徽宗命大將童貫率15萬宋朝正規軍南下進行鎮壓。為平息民怨,宋朝廷宣佈罷免“花石綱”。方臘義軍人數雖有百萬之眾,但多是農民兄弟,且器械粗劣,紀律性較差,缺乏軍事經驗,雖然面對鎮壓的軍隊,敢於拼殺,敢於戰鬥,但是,浴血抗敵之中卻多次失利,很快土崩瓦解,潰不成軍。

那麼說來,活捉方臘的人沒有留下歷史記錄?

不,史料有記錄。

誰?

他呢,現代人大都熟悉,是宋朝的名將。

名字叫做:韓世忠!

此人不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麼?

是的。

方臘起義是在北宋末年。韓世忠當年在童貫手下還是個小兵。

最後,一句話回答:正史上方臘的結局是什麼?

方臘的最後結局是——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韓世忠捉住之後押往汴京的方臘被誅殺。

轟轟烈烈的北宋末年的方臘農民起義,至此落下帷幕,成為歷史。

歷史的謎團在於——

該記名的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記名,不該記名的卻名噪小說和電視劇。

所以,不要讀(看)文學作品之後,就將它們誤會成了歷史!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


夜狼文史工作室


方臘,又叫方十三,睦州青溪人,是北宋著名的農民起義首領。

北宋年間,宋徽宗十分喜歡花石竹木,就設了江南應奉局,派很多人到東南搜刮花石竹木還有奇珍異寶,然後用大船運到汴京,十船為一綱,也就是一批船的意思,所以也叫做花石綱。

浙江青溪盛產竹木漆,是應奉局的重點對象,很多人對朝廷十分的不滿,方臘就趁機把大家組織起來,於公元1120年十月,在幫源起義,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不到一個月,就有幾萬人參加了義軍,義軍在息坑打敗了宋軍,並且殺死了宋將蔡遵。

十一月,義軍攻佔了青溪,十二月攻佔了睦州,歙州,又向南攻克了衢州,殺死了彭汝方,向北攻克了新城,桐廬,富陽,直逼杭州,杭州郡守棄城逃跑,義軍拿下了杭州城,義軍殺死了宋將陳建,趙約。

公元1121年正月,方臘派方七佛率軍七萬攻打秀州,秀州主將王子乘堅守拒敵,不久之後,援救的宋軍趕到,方軍大敗。

二月,宋軍包圍杭州城,宋徽宗想招撫方臘,但是方臘拒絕了,方臘親自指揮戰鬥,但是城中糧食不足,最終方臘率軍撤出杭州城。

三月,方臘率軍再次攻打杭州城,但在城外被王稟打敗,這一敗不可收拾,之前佔領的衢州,歙州,睦州也陸續失守,方臘先退到青溪,最後退到幫源,雖然方臘軍此時還有二十萬,但是士氣大降,戰鬥力自然也不行。

四月,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躲在石洞中,最後方臘等人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給俘虜了,方臘被押往汴京。八月,方臘被處死,至此方臘起義失敗。


歷史簡單說


方臘乃一介農夫,力高智窮耳。方臘固然借勢反叛得一時之快,但戰爭打的是後勤保障,糧草不足則人心必亂,更何況是一群烏合之眾呢。方臘最終兵敗被抓,死於極刑。正史上宋江的勢力跟方臘沒得比,而且方臘壓根兒瞧不起宋江等人,純粹小巫見大巫,雙方不在一個量級上,沒有可比性。


賣字書生


正史所載方臘為後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親自擒獲,後押往汴京被殺。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由於石洞極為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時在宋軍中任裨將的韓世忠偵查到路徑,便率驍勇進入方臘所藏洞中,格殺數十人,親手擒獲了方臘。而非水滸傳中武松單臂擒方臘。

《宋史》韓世忠卷載: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禽即擒,即韓世忠親自擒獲了方臘。

同時被宋軍所擒的還有方臘的妻子及宰相方肥等人,後被押往汴京。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臘被殺。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二十三》記載:“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別帥楊惟忠還闕,直其事,轉承節郎。”

說明當時時任防禦使、比韓世忠官大的辛興宗搶了本是韓世忠的擒方臘之功,但另一個將領楊惟忠替韓世忠說了話。

據1939年出土的《折可存墓誌銘》(現保存在西安碑林)記載:宣和初元,王師伐夏,公有斬獲績,升閤門宣贊舍人。方臘之叛,用第四將從軍,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將兵。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班師過國門,奉御筆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繼獲,遷武功大夫。

從這塊碑文內容來看,北宋名將折可存在徵方臘時立了功,升為武節大夫,班師回朝後奉旨征討宋江,幾個月後抓獲宋江,又升遷為武功大夫。

有關史料也記載:方臘起義後宋廷以童貫為江淮京浙宣撫使,即主帥,前往鎮壓,時可存為河東第四將,率其部屬從童貫南下,可存領其他三將兵(東南第一將、第七將和京畿第四將),冒矢突陣,力擒方臘,遷武節大夫。班師京途中,又奉命鎮壓宋江起義,因功遷武功大夫。

《宋史》記載是張叔夜平定了宋江起義,張叔夜官職比折可存要高,應該是征討宋江的主將,折可存則是受張叔夜節制的一名將領,但具體抓宋江應該是折可存乾的,功勞記在主將身上也屬正常。

如同擒獲方臘的本是韓世忠,但功勞分別記在各級將領身上。


趙燕雲


這個問題值得問,因為正史上的宋江也並沒有電視劇水滸傳中那麼大氣凜然,多次打敗朝廷的兵馬,最後一次征剿方臘也是大獲全勝,其實在正史上也只不過是一個敗軍之將,只能說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有名氣的土匪然後讓人們給美化了。那麼在正史上的方臘又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像水滸傳中被武松單臂給擒住了。



根據歷史記載方臘是北宋睦州清溪縣(今浙江淳安縣)人,而起義的目的也和宋江差不多,因為多次受到他人的壓榨,而宋江則是因為朝廷的賦稅過重,真的是民不聊生,實在沒有辦法才起義的,所以方臘也是條漢子,實在不行就直接起來反抗了,也就是在公元1120年的十月份正式起義。



那時候的宋徽宗正是親信小人蔡京還有童貫,那時候的宋朝可以說是生靈塗炭,幾乎就被這兩個人掌控了政權,而這兩個人藉著這個勢力更是壓榨百姓,同時也因為花石綱的事情,搞得人們幾乎沒有飯吃,人民吃不飽,就鬧事,朝廷就壓制,但是朝廷不管那麼多,於是有能力的人就會站出來帶領大家造反,而方臘就是因為受不了這鳥氣,這才揭竿而起。



歷史上的方臘勢力比宋江大的多,而且宋江也沒有剿滅什麼方臘,方臘的大軍真正是被童貫剿滅的。方臘在起義之後,打著奸賊朱勔的口號,沒多少時間久召集了上十萬的人,可以說實力滔天,他們一路向北打,勢如破竹,接連攻城拔寨,而在打過之後各個地方的人也參與到其中來,不就軍隊的數量就超過了百萬,令人膽寒,而此時的方臘正是心高氣傲,以為此舉可以拿下宋徽宗,於是就建立自己的政權,自己當皇帝,年號永樂。



這時候最慌的人是宋徽宗,立即派遣童貫去禦敵,朝廷畢竟是朝廷,軍隊都輸訓練有素的人,而方臘的勢力表面上看很多人,實則實力估計還沒有朝廷的十萬大軍厲害,都是臨時的農民起義,沒有編制,裝備也不算厲害,這童貫一次出征帶領15萬大軍就把方臘給剿滅了,剿滅之後活捉了方臘,帶回京城便被處死了。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我們通過看《水滸傳》這部書,瞭解到,方臘是被魯智深所擒,這也應了方丈送給魯智深的四句偈語。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水滸傳》的作者施大爺有點迷信和宿命觀,新版電視劇《水滸傳》則改為了“武松單臂擒方臘”。

那麼真實歷史是不是方臘被兩位水泊梁山好漢所擒呢?(秉燭讀春秋)將給親們聊聊歷史上真實的方臘。

〖方臘(?~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一說原籍歙縣(今安徽歙縣)。僱工出身(一說家有漆園)〗

單就老方的身世就有好幾種說法,可見方臘神龍見首不見尾。

說實話,方臘和宋江是宋朝一南一北的英雄好漢。這從宋江受詔安後,平方臘可以看出來,北方眾好漢,死傷十之八九,僥倖活下來的不是斷臂就是少腿。


老方起義和宋江起義如出一轍,因為南方出奇石異樹,奸臣高俅和童貫,需要這些孝敬皇帝的東西。

但老方不堪花石綱之擾,於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組織群眾,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講真,我對老方的宗教一竅不通。)

說實話,南方人頭腦就是靈光,太平天國洪秀全就是南方人,也是利用宗教起義的,看來南方利用宗教起義由來已久了。

方臘起義也是籌謀已久的事了,別看勢力範圍不大,但振臂一呼響應的很多。很快人數擴大到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方臘計劃十年內推翻宋王朝。

宋徽宗趙佶一看這陣勢,說,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是不?


命童貫為宣撫使率軍十五萬鎮壓,果然方臘是銀槍臘槍頭。起義軍戰鬥失利。

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臘率餘部退守睦州青溪幫源洞和梓桐洞,後被叛徒告密,情況岌岌可危。

我覺的方臘起義失敗是肯定的,只是早晚的事,因為農民起義本來勝利的概率就低。從頭算起,陳勝吳廣失敗了吧,李自成失敗了吧,宋江被詔安了吧天平天國洪秀全失敗了吧……。

但是誰擒的方臘呢?這個問題沒說清呢。彆著急,咱接著聊。

話說童貫包圍了方臘,方臘手下還剩下幾十名義軍兄弟,他們見“聖公”危險,都爭先恐後地圍到方臘身邊,用身體擋住敵軍的砍殺……。

後來,宋朝士兵一擁而上將方臘砍成了肉泥,方臘便在松毛嶺這個地方英勇就義了……。

這一天是農曆八月二十四日。


歷史真實情況大致是這樣的,至於具體是誰砍的,沒有記載。這也給後世留下了想象空間,

就連《宋史》和多種版本的史書,都記載方臘最後的結局是被擒受俘,而後被宋朝廷砍了頭示眾,然而方臘究竟是被何人所擒?一直語焉不詳。

剛開始文章說方臘是武松和魯智深所擒,實際是小說家之言,不足為信。

後來我查資料,《宋史.韓世忠傳》記載擒得方臘的是偏將韓世忠,韓世忠是南宋抗金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但我覺得韓世忠名氣太大,似乎有貪天之功的嫌疑。你還不如說是岳飛所擒呢。我更喜歡嶽元帥。

另一說法說是方庚擒的方臘,桂林方氏族譜記載:

“庚遂得生擒臘,獻軍中。”

方庚帶宋軍搜幫源洞,收買了叛徒方京,找到了方臘等人的藏身地點,生擒方臘。



說到底,方臘被誰所擒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更希望是一個大英雄擒的方臘,這樣不會辱沒方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