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時候考慮從「搖籃」到「墳墓」的問題了

中國是時候考慮從“搖籃”到“墳墓”的問題了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整整63萬。


這一新聞引起相當的關注,主要有三點:其一,出生人口總量下滑,與國家衛計委的預測相距甚遠,國家衛計委主要領導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初曾經預測2017年出生人口最低2023.2萬,而最新數據比預測數據少了整整300萬;


其二,新出生人口的結構也很有意思,按照數據,1723萬新生人口中,二孩數量達到883萬,佔比達到51%,而一孩數量只有723萬,佔比只有42%,這意味著二孩數量居然高於一孩數量。


其三,一孩的出生總量和比例都下降得比較嚴重。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一孩全年出生人口為839萬人,佔新生人口比例47%,而2017年全國一孩全年出生人口只有723萬人,佔比只有42%,數量下滑116萬人,比例下滑高達5%。


對國家統計局的這份權威數據做一下總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第一、如果說我們對人口生育有是計劃的話,那麼,目前的人口出生總量距離計劃目標差距不小;第二、全面二孩政策的釋放力距離預測和計劃中的同樣差距不小;第三、更重要的是,中國一孩生育率的大幅下滑說明中國年輕一代的生育意願大幅下降,這是一個應當引起相當警惕的指標。總之,無論是出生人口總量還是出生人口結構還是其中的重要指標,都在表明,人口形勢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峻。


人口經濟學是一個相當大的話題,在中國,之所以不同學派對於人口形勢的判斷和相關政策出現較大分歧,根本原因在於對人口經濟學背後所涉及的元問題的認知不同。譬如說,人口與資源是什麼關係,人口與資源一定是二元對立嗎?人口社會穩定是什麼關係,人口越多越難管理嗎?人口與經濟增長是什麼關係,什麼樣的人口結構更有利於經濟增長。此外,很多官方文件學界論文提到所謂適合我國國情的適度人口規模,那麼,到底怎樣算適度人口規模?


中國是時候考慮從“搖籃”到“墳墓”的問題了



以上問題已經超越人口經濟學範疇,涉及到人口控制論。這種爭論不只在官方和學界發生,在民間也同樣存在巨大爭議。人口數據新聞放出來後,網民說什麼的都有,在一些新聞網站下的跟帖中,“中國人口起碼應該再減少5億”的帖子經常獲得最多的點贊。


涉及人口控制論的元問題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事實上,筆者向來認為人口問題其實並不是“因”,而是“果”,人口數量、比例失衡背後往往有深層的社會經濟原因。比如,中國人口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中國東南沿海的人口結構明顯優於內地,中國新一代年輕人80後、90後生育意願嚴重下降。這些問題也並不完全是國家的人口政策就決定的,而是有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原因。


當下,比較有積極意義的討論在於一些已經真實影響到社會發展與人口有關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社會已經基本形成共識。比如,中國東北因為經濟放緩和各種社會亂象成為全民話題中心。東北的問題有很多原因,但是人口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原因。東北的人口出生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社會老齡化嚴重,近年又有大量年輕人口外流,這種情況下,政府財政負擔極大(東三省的社保基金都相當堪憂,黑龍江的社保基金更是連年虧空),而外流的人口又帶走東北的資金、人才、技術,一反一正,東北進入惡性循環。


中國是時候考慮從“搖籃”到“墳墓”的問題了



如果綜合對比全國各省人口老齡化比率、人口出生率、外來人口增長率等指標,會發現,近幾年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都保持了比較好的人口結構,反之,人口結構不合理的地區,經濟發展會有不少問題。


除人口結構與區域經濟的關係之外,當下中國在人口問題上另一個能達成多數共識的就是年輕一代的低生育意願引起的普遍憂慮。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很多人看人口總量數據還不會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但看到一孩數量和比例的嚴重下滑,恐怕都會切身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年輕一代的生育意願嚴重下降,其實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日本、西歐、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很多國家地區都出現了少子化趨勢,背後形成原因非常複雜。相比較來說,中國有兩個特點,其一,很多低生育率國家都是發達國家,而中國仍然只是發展中國家,距離全面現代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其二,中國年輕一代生育意願下降與社會保障缺乏和家庭負擔重關係更大。


實際上,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近日也指出:當前,群眾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受經濟社會因素影響更加明顯,調查顯示,年輕一代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養育成本高、托育服務短缺、女性職業發展壓力大等等。


2017年,可謂是中國年輕一代生育焦慮集體爆發的一年,標誌性事件就是攜程親子園和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這兩個社會新聞引發巨大的社會輿論,年輕父母對撫育下一代的焦慮和恐慌在這兩個事件中暴露無疑。這兩個新聞事件中,明面上是中國托兒機構的缺位問題和幼兒園管理問題,但仍然可以看到背後深層的經濟社會原因。


“從搖籃到墳墓”,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媒體對西歐北歐福利主義國家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的概括。今天,中國人切切實實感受到“搖籃”(新生人口問題)和“墳墓”(老齡化問題)正在影響中國社會。西方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政策遭人詬病之處在於,它幾乎囊括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福利,政府由此揹負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由於社會保障過於優裕,造成社會經濟活力下降。但是,今天中國面臨的情況相反,年輕一代面臨著較高的社會負擔,同時社會保障並不全面,在生育上,他們缺少政府激勵,子女養育成本極高,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往往會放棄或延緩生育,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老齡化比率的日益提高,他們的養老負擔也在增加。


從搖籃到墳墓,中國也是時候考慮了。一下子提高到北歐水平,當然不現實也沒必要,但在當下,整體上提高全社會的福利保障水平,對中國經濟和民族未來都會有好處。


中國是時候考慮從“搖籃”到“墳墓”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