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當代的太上老君」,修仙之人必讀陳攖寧

被譽為“當代的太上老君”,修仙之人必讀陳攖寧


陳攖寧,號圓頓子,安徽懷寧人。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有“仙學鉅子”之譽,被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

修仙必讀 陳攖寧, 其著作頗豐,共計有《黃庭經講義》、《道教起源》、《教理概論》、《靜功總說》等近30餘種。

陳攖寧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道號“圓頓子”。原籍安徽懷寧,世居安慶蘇家巷,自幼體質單薄,加之勤奮苦讀,剛及青年便患澇疾,當時無醫可治,醫生束手。他不甘待斃,決心自尋卻病之方,以救垂危生命,曾輟儒學而從其叔父學習中醫。經服藥實驗,覺古醫藥對癆疾效驗不著。因其叔既操中醫,且好事神仙方術,他亦因之漸漸滋生對古神仙家修養法的興趣,開始讀道書,研習用法。經親身實驗,身體康復,相信仙學養生法是卻病延齡有奇效的方法,便從醫理、哲理多方面著手深研仙學。

陳攖寧先生曾說:“自幼10歲看葛洪《神仙傳》,即萌學仙之念。13 歲得先父抄本三豐真人《玄要篇》,及白紫清《地元真訣》,讀之津津有味,是為平生第一次獲見人元、地元兩種仙學書籍。16歲得先叔祖家藏古本《參同契》並《悟真篇》,19歲得舍親喬君家藏原版《仙佛合宗》並《天仙正理》,方知出家人修煉之法與在家人大大不同。20歲得同鄉丁君家藏初刻大字版《金仙證論》並《慧命經》,方知和尚也有學神仙術者。先父業儒又好道,惟不喜寧學此,家中雖有許多抄本道書,但只可偷看,而不敢公然翻閱。若彼知之,必痛斥也。先叔祖以名醫而精於仙學,故其家藏醫書道書,皆為珍本,伺其有暇,輒執經請益。伊嘗謂:“醫許學,仙不許學;書可傳,訣不可傳。”無奈,只得作罷。寧平生仙學所親受家庭之賜者,僅此幾本丹經書籍而已。傳口訣師雖有幾位,皆與家庭無關,即至親骨肉亦不知我師之姓名,故不足為外人道也。”

他25歲時入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因讀書勤奮,未及結業而舊疾復發,只得輟學離校。自感生路只有一條,便是訪名師,深煉仙道養生之術。

從28歲起,曾尋訪九華山月霞法師、寧波諦閒法師、天童山八指頭陀、常州冶開和尚,感到佛教修養法偏重心性,而忽略於形體,未必能達到法病長壽的功效。足跡又轉向道教名山勝地,曾參訪蘇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當山、青島嶗山、懷遠塗山、湖州金蓋山,在黃山曾遇異人,其《仙學必成》曰:”我於光緒三十三年,在安徽省懷遠縣親自遇著,彼此相聚兩旬之久,許我實地試驗,證明仙家之說非虛,並改正道書上各種錯誤,然後我方下決心拋棄家庭,淡泊名利,費四十載光陰,閱千百部秘籍,打起全副精神,專求這一件事。“

被譽為“當代的太上老君”,修仙之人必讀陳攖寧


陳攖寧先生言:“僕正式之導師,前後共有五位,北派二位,南派一位,隱仙派一位,儒家一位,現在我自己竟不能說是專屬那一派。若論到龍門派,僕算是第十九代圓字派。以上各派,都是在家人傳授,只重工夫,不重儀式,故與出家人不同。另外尚有乩壇傳授,未免類乎神話;江湖傳授,又嫌落於旁門,故皆不願奉告。

1916年先生借夫人吳彝珠(西醫醫生)在上海民國路自設診所行醫,先生一邊行中醫,一邊繼續研習仙道修養法並從事著述。當時上海醫藥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於仙道月法,主張先生宣揚此術以濟世,在1913年7月間,先生在他的學生們的贊助下創辦了《揚善半月刊》,由上海翼化堂出版,倡導和推廣仙道養生法。

先生竭力主編這份獨一無二的仙學刊物,無時或怠,他對自己學得和悟得的修養方法和驗,從不矜為獨得,對友人及學生從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學修養法者,常向先生請教,他均認真回答,而且把帶有共同性的回答,公開發表於《揚言半月刊》上,使讀者鹹知。此舉破除了道教界歷來對仙道修養法密而不宣的陳規陋習。

被譽為“當代的太上老君”,修仙之人必讀陳攖寧


公元1937年8月,日寇侵滬,《揚善半月刊》停刊,前後共發行99期。此時人心惶恐,紛紛逃亡,先生書籍、文稿、衣物蕩然無存,不得已寄居外甥婿張嘉壽(上海浦東中學校長)家,間亦行醫及講學。公元1939年8月,在弟子張竹銘醫師贊助下,先生又創辦了《仙學月報》,共發行30期,1941年因戰爭停刊。

1945年夫人吳彝珠去世,從此先生子然一身,居處無定,往還於親友、學生之家。

被譽為“當代的太上老君”,修仙之人必讀陳攖寧


1949年上海解放,他已年近古稀。1953年,先生由上海去杭州,住學生胡海牙醫師家,為其講授《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經》,並研究針灸原理,探討經絡學。同年10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聘請為文史館館員,並請他在杭州屏風山療養院授靜功療養法。

1956年秋,創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先生被邀為籌備委員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國道教徒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當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當時他已77歲。1961年當選為第二屆中國道協會長。

被譽為“當代的太上老君”,修仙之人必讀陳攖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