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豬」最後都到哪去了?

田間小云娘


“種豬”最後都去哪了?



種豬,顧名思義就是拿來進行配種的豬,即家豬中專門用於繁殖的雄性和雌性親豬。之所以叫它種豬,只是區別於其他肉豬而特殊命名,在豬的繁殖當中,種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選擇優良的種豬也是生豬生產經營很關鍵的一個環節。



種豬最後的命運都會比較悲慘,很多企業會對沒有繁殖能力或者繁殖能力弱的母種豬進行屠殺,並經過深加工,製作成各種肉類製品進行銷售,比如肉丸子、香腸、肉餃子等等,而公種豬由於具有一股難聞的騷味以及肉質達不到標準,一般不可以進行銷售,可以加工作為飼料或者給肉食動物餵食。




“種豬”可謂命運多舛,至從被優選出來作為種豬培養以後,它就兢兢業業,為了完成它的繁殖而奮鬥。然而公種豬的使用年限並不長,一般2年左右就會被淘汰,最終由新的年輕力壯的新的公種豬替代,而且淘汰率在48%左右,主要表現為公豬的生殖能力低下,經過調教和藥物處理後仍然沒有改善,那麼就將會被淘汰。



最後就是種母豬的淘汰原則就沒種公豬那麼大,一般淘汰率30%左右,對於一些年齡較大、生產能力下降以及患病的種母豬淘汰掉。


鄉村波比


“種豬”最後都到哪去了?

種豬在我們農村老家又被稱為“角豬”,是專門用來給母豬配種的,在以前農村很多家裡養上一頭兩頭母豬的,當時又沒有現在這種成熟的人工授精,都是採用本交的模式,一般兩三個村就有一家養角豬的,專門用於給母豬配種的。

種豬數量本來就少,以前本交時規模化豬場30頭母豬就需要配一頭種豬,而現在上百頭母豬配一頭公豬即可,所以每年的種豬上市量也不高。

正常情況下種豬肉不好吃的,因為會有很大一股騷味,普通的烹飪方法很難吃。所以種豬肉的最大消費是被深加工了,比如我們平時吃的肉鬆、豬肉脯、火腿等深加工產品,因為其中要加入大量的調味料所以並不會有怪味,再加上種豬的豬肉纖維更高,做這些產品的產量更高,這些產品加工商也喜歡用種豬肉或者母豬肉。

有人說會被加工成牛肉,或者被飯店、早餐店等地方消費掉了,當然這種可能也不能排除。只是大家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畢竟種豬肉依然是健康豬肉,並不會含有其它有害物質,起碼比病死豬肉好很多。



要是烹飪方法得當,甚至有可能種豬肉比普通豬肉更好吃,因為種豬的生長週期更長,體內的肌間脂肪含量更高。



果然悠


相信不少人會認為種豬的“豬生”會非常幸福,然而種豬的“豬生”卻無比悲催,下面答主便詳細介紹一下種豬從出生到被端上餐桌的種種經歷。

俗話說“母豬好好一窩,種豬好好一坡”,因此種豬的選育十分嚴格,必須有著好的血統,也就是父母代、祖父母代甚至更高祖代都必須擁有優秀的生產性能,然後再從它和它的兄弟中百裡挑一,而沒有被挑中的豬仔則免不了“襠下一涼”。被選中也不一定百分百就能成為種豬,還需要看各個階段的生長髮育,若有不合格便會被無情淘汰,命運和沒有被選中的兄弟一樣,將會被送到屠宰場。

經歷層層篩選最終有幸成為種豬一定會很幸福嗎?其實不然,現代化養豬多采用人工授精技術,種豬並不會和豬場的小母豬有過多的親密接觸,平時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根木樁和一張母豬皮而已,但它們卻沉浸在自娛自樂當中。

成為種豬之後,它們的利用年限一般僅有2~3年,然後便會被後輩種豬所取代,等待它們的命運可以說無比悲催,奮力工作到最後還是免不了被送到屠宰場。大家都知道種豬肉纖維粗且具有濃烈的羶味,一般消費者肯定不會購買,所以種豬肉多會進入食品加工企業,被加工成肉餡、肉丸以及香腸等,也有部分人利用種豬肉纖維粗的特點,將其加工成假驢肉、假牛肉。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快樂養殖


種豬最後都到那裡去了?我在農村長大,這個事情略知一二。

種豬:指的是專門用來繁殖小豬的母豬和公豬。在7一一8十年代的農村,少量的農戶,生產隊養豬場都有母豬繁殖小豬,個人為了賣錢,生產隊為了飼養。種豬要選用優質品種,只有優質的種豬才會產仔多,生長快,瘦肉多。我國的優質種豬品種很多,象“杜洛克",“約克夏",“長白山",“三元",“大白”等。

以前一頭公種豬要管方園3一一4裡地的配種,誰家母豬發情要配種了,都是飼養人登門預約,而後公種豬飼養人趕著公豬前去配種。說來也怪,去配種時公豬不需要你指路,它知道往那條道走到達配種地,原來母豬發情時會散發出一種氣味,母豬飼養人身上就帶有這種氣味,在來預約時也會將這種氣味留在路上,公豬就能識別出這氣味準確無誤的來到它要來的地方。

種豬肉不是不能吃,而是口味太差,煮不爛,羶氣味重,人們不願意吃罷了。那麼最後淘汰的種豬都到那裡去了呢?以前農村人都是這樣處理的。生長正常要淘汰的種豬請獸醫痷割後再飼養一段時間,肉的顏色營養成分會有提高,這時再將其宰殺,便宜賣給賣肉的充仔豬肉賣。

而哪些因生病而無法治好的種豬,宰殺後因肉色,氣味等厡因無法出售,只能讓一些專門上門收購這些肉的人收走,三文不值二文的給幾個錢,這些人收去再賣給燒烤攤烤肉串,假牛肉製造點造假牛肉,工廠進行深加工,加工什麼你懂的肉鬆,種豬最後到那裡去,反正不會白扔了。





百花爭春我為先


如果自然交配一次只能配一隻。

人工取精,然後可以給n多母豬人工授精。

公豬眼神不好,用個鞍馬一樣的東西騙它,然後讓它趴上面,然後就擼出來。

公豬的那貨很細的。

麻蛋,我大學居然學過這個[捂臉]


老妖怪47653341


我能悄悄告訴你~~“種豬”最後也被人吃了嗎?

所謂的“種豬”,就是專業用來配種的公豬。這種豬一般來說具有“體型大、性慾強”的特點。由於它在交配的過程中體力消耗較大,且從事交配的次數太多,所以,它的肌肉結構比較緊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比較老,可以放在鍋裡久煮不爛。另外,由於它經常“春心萌動”,從而導致它的肌肉組織內都滿含“性慾”,也就是說,它的肉充滿尿騷味,如果不經過特殊處理,一般人是難以入口的。反正我是吃過一口,啊,呸!以致於今天想起來還有反胃的感覺。


按照規定,種豬在死亡後是要做無害化處理的,它的肉是禁止銷售的,更是不能食用的。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大部分種豬最後都流向了餐桌,並且,被不知情的人吃掉了。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有尿騷味兒的肉人們吃不出來嗎?如果吃出來了,人們還會吃嗎?

據說,最簡便的方法是切成碎塊兒油炸;複雜的方法是用化學原料處理的。總之,是不會讓人吃出來尿騷味兒的,否則,人們肯定是不會吃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餐飲業是良心企業。千萬杜絕“種豬”肉端上餐桌也是良心的一種發現。


鄉鄉鄉鄉下人


種豬即用於繁育的公豬與母豬,到了一定年限,繁育力下降,或者公豬精子質量不高、品種過時,母豬母性不好、下崽少、豬價過低時,均需要提前淘汰,吐故納新。那麼,淘汰的種豬最後都去了哪裡呢?

公豬性成熟以後,從肩胛處的外皮開始,會生成一層堅硬的外殼,稱“蓋”,並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漸增大增厚,最後形成膘即皮、皮即膘、膘皮不分的硬塊。公豬肉煮熟後有濃郁的騷味,且日齡愈大騷味愈重,故淘汰的公豬隻能以鮮肉的形式餵食食肉動物,或加工動物肥料,不能以任何方式作為人的肉食。

母豬有老嫩之分,國家允許掛牌銷售。一年齡的淘汰母豬與肉豬差別不大,一般作為鮮肉銷售;一年半至兩年半齡的淘汰母豬,因為皮硬,一般可以去皮後作為鮮肉銷售;三年以上的老母豬,肉質很硬,不容易做熟,只能絞成肉餡,或加工成火腿腸、午餐肉銷售。


北大屠夫陸步軒


給諸位長長見識:現在養豬場好幾千頭母豬,就一頭公豬,還是用來給母豬參觀的,母豬發情了,到能受精時,就把它牽出來拉到公豬圍欄前,母豬一看見公豬就站立不動了,剩下的事就是人動手,母豬意淫,公豬可望而不可即難受了


$¥青春鬥¥$


種豬分為種公豬、種母豬。

先與大家分享一組數據。種公豬的數量很少,不足50萬頭;種母豬數量較多,能繁母豬存欄在3300多萬頭。每年淘汰母豬在1000萬頭左右,公豬淘汰量很少。至於總出欄量,2017年我國出欄生豬6.89億頭。可以看出,種豬的出欄數量佔比極低。

種公豬飼餵時間長,有明顯騷味,越是使用年限長的公豬,騷味越大。種公豬淘汰後主要用於飼料,成為肉食動物的口糧。

國家允許經檢疫合格的種母豬屠宰後上市售賣,但必須要明確標識是母豬肉,但標識的人不多,國為消費者會不買單。另外,母豬肉並非有些人說的肉質很差,事實上一兩年的小母豬肉質要比普通肥豬好。但多次生產的老母豬肉品質確實要差一些。

通過市場上消化的母豬肉並不是主渠道,更多的母豬是被食品企業採購用於生產肉質品了,比如火腿腸、午餐肉等,大家都懂得。另外,有些母豬肉會“變身”為牛羊肉,被愛好燒烤的吃貨們消費了。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關注、點贊和轉發哦。


畜牧大集網


所謂“種豬”,就是留作種用的豬,又分為公豬和母豬。公豬主要負責和發情母豬交配,使母豬懷孕,母豬主要是培育下一代,增加豬場產仔數,給豬場產生效益。 公豬母豬都是選品種優良,品相好的豬留作種用。

公豬使用年限一般以產生精子的品質來決定,主要包括精液品質,跨爬能力次數,性慾強弱等來決定是否淘汰。母豬飼養年限一般是3~4年,原因有產仔數量,大小不均,哺乳能力,身體狀況等因素來決定去留。 公豬肉肯定不好吃,皮燥肉硬,煮不爛,羶氣味太重,母豬肉相應來說要好一點。

具體淘汰種豬都去了那裡,具說主要是深加工吧,我們這裡有專門收購淘汰豬的,收滿一車後,就送往某一深加工廠。

豬的平均壽命是20年,可實際上活過5年的豬很少,相應來說,野豬命運要好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