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末雙休歷史不過20年,國外又有了「一周三休」,但真的好嗎

“休假”是人們一直以來普遍關心的話題,在現代社會中它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休假”一詞從何而來呢。

中國週末雙休歷史不過20年,國外又有了“一週三休”,但真的好嗎

早在漢朝時便開始制定休假制度,這是為官員回家沐浴放的假,因此也被稱為“休沐”,制度規定每五天休一天,並且冬至、夏至均有假。到了唐朝,將“休沐”改為了“旬假”,增至每十天休一天,在此時出現了法定節假日,各種節令都會有假期,甚至春節時可以休7天,還出現了探親假,根據離家的距離對假期的長短以及週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在宋朝時建立了專門管理休假的機構,一年下來官員們各種假期加起來有一百多天,可謂是極度寬鬆,並且對於軍隊、學校甚至丁夫都規定了旬假。

中國週末雙休歷史不過20年,國外又有了“一週三休”,但真的好嗎

明朝朱元璋在位時較為嚴格,只有冬至、元宵及皇帝生辰才有假,後因實行效果不好,於是規定在十二月時休假一個月,明朝中後期一月固定休三天,廢除了探親假。清朝時沿用明朝的制度,因為西方傳教士的影響,出現了“禮拜天”,在辛亥革命之後,規定每七天休息一天,每週的星期天成了休假日。從1995年起,中國正式實行一週雙休制,一直到如今不過20幾年。現在社科院又提出了建議,到2030年實現一週三休,然而這個真的可行嗎。

中國週末雙休歷史不過20年,國外又有了“一週三休”,但真的好嗎

在日本企業中,一週三休制度正在興起,企業想用此制度來減少員工的辭職率,該制度不改變原有的薪酬,但是每天的勞動時間增加了。因此有部分人會覺得不如一週雙休,既能保證每天的休息量又不會因為休假時間太長而荒廢自己。

中國週末雙休歷史不過20年,國外又有了“一週三休”,但真的好嗎

根據“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人每天的平均休息時間比部分外國人少一半,為2.27個小時,人們需要更多的休閒時間。而從週末雙休來說,有75.2%從業人員可以享受得到,16.1%只能休一天,還有一部分的人週休不能保證,週末雙休制度會受到行業和公司的影響。並且帶薪休假制度還沒有落實,大部分公司和單位沒有帶薪休假制度,部分人公司有該制度,但是因為工作太忙或者行業競爭的壓力不敢休,或者是因為加班費豐厚以及害怕領導的批評而放棄休假。經過社科院對北京市居民的調查,能夠落實週休、法定節假日以及帶薪休假三類休假的居民只佔34.2%。

中國週末雙休歷史不過20年,國外又有了“一週三休”,但真的好嗎

對於中國來說,首要的問題還是要先認真落實這三種休假制度,而不是急著去追求一週三休的制度,畢竟盲目的推出休假制度或許並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