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旧日本帝国海军利根级重巡洋舰?

那些心酸的日子


利根级重型巡洋舰是旧日本海军继最上级之后也是日本最后一级建造完成的条约型重型巡洋舰,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主炮前置,后甲板用于航空作业,而且其长宽比非常大,舰体修长,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高速航行。



它刚开始也是和最上级一样是设计成轻型巡洋舰,不过后来随着日本退出条约便将155mm口径改成203mm口径,直接老母鸡变鸭轻巡变重巡。和其他它级别的重型巡洋舰不同,它的定位是跟随航空母舰机动编队并提供加强侦察能力。所以利根舰体的后部都是搭载水上侦查机的(6架),既保持了较强的火力,同时也兼顾了突出的航空能力。


不过在中途岛海战中利根号的水上侦察机因为发生了故障晚出了半个小时导致的后面未能及时发现美国航母而直接造成战术上损失四艘航母的失误。

在海战世界中利根在7级房里是一个强者的存在,在防空、视野、侦查、射程能力在重巡里最强,不过四门主炮(而且前置的只有两座),单次弹药投送量不是很高。毕竟,不能所有便宜都让它占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利根号重巡洋舰

利根级重巡洋舰,是旧日本海军服役的最后一级重巡洋舰(在它之后的伊吹级重巡洋舰,在建造期间被改为航空母舰)。该级舰共建造两艘,首舰为利根号,二号舰为筑摩号。该级舰十分注重航空搜索敌方的能力,因此在外形上与之前所有日本重巡洋舰有很大差异。它在火力上要差,例如之前的高雄级和最上级,均装备有5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而利根级只搭载了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它牺牲了火力,只为能多搭载几架水上飞机。


利根号重巡洋舰模型,可以看到其主炮布置方式

利根级重巡洋舰,将主炮全部布置在舰艏(一三四号炮塔装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号炮口向前,三四号炮塔炮管向后。二号炮塔位置要比其他三座炮塔都高),这样的布置方式虽然可以将装甲集中起来,加强防御力,但同时也造成了命中率低下的问题。根据利根号的第二任舰长大西新藏的说法,利根号的主炮在发射后互相影响,造成散布面积过大,命中率低下。这就说明利根号要进行远距离炮战的话,命中敌舰全靠信仰。

利根级重巡洋舰舰尾部分的水上飞机弹射装置

将主炮全部集中到舰艏,只为在舰尾布置更多的水上飞机。计划该级舰搭载6架水上飞机,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几乎从来没有搭载过6架水上飞机。战前的情况是,2架三座水上侦察机或4架双座水上侦察机,到了1940年,是1架三座水上侦察机及3架双座水上侦察机,而在莱特湾海战时为5架零式水上侦察机。

日本海军舰艇研究员

福井静夫曾评价利根级是日本海军最理想的重巡洋舰,但是很有可能该舰在实际运用中并非理想。利根级之后的伊吹级,在设计上重回前三后二的主炮布置方式,如果利根级真的很理想,那么它下一级为何还要回归之前的常规布局呢?

利根级二号舰筑摩号


历史救生圈


重巡洋舰相比装甲巡洋舰有什么优势?

重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最大的区别就是,重巡更注重机动性和火力的持续性,而装甲巡洋舰更多的注重装甲防护和主炮口径的大小。一战结束后,迎接各国的是各处殖民地的冲突和远洋的领土利益。而装甲巡洋舰虽然防护能力强,主炮威力大。然而其续航能力和巡航速度却因此受到了很大的牺牲,以英国一战建造的米诺陶级装甲巡洋舰来看,其只有15节的巡航速度实在难以从本土出发后可以及时的到达英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

而这时,巡航速度一般在20节以上的重巡洋舰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而且相对于打不过战列舰,还跑不过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巡洋舰来说,重巡的最大航速和机动性上可谓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由于并没有像装甲巡洋舰那样安装大量的火炮,重巡洋舰在船体宽度更窄,船体阻力也因此减少。所以使得重巡洋舰的试航性和高速性能上都要比装甲巡洋舰要更胜一筹。而且重巡洋舰由于没有像装甲巡洋舰一样安装本不适合自身平台的大口径火炮,反之使用了倍径更长的203MM舰炮,不仅火力的持续性上有所提升,在威力上也不逊于装甲巡洋舰普遍装备的短倍径254MM火炮。所以重巡洋舰替代装甲巡洋舰也就并不奇怪了。

而且二战中的重巡洋舰也可以安装像战列舰那样的塔桥式建筑用来作为舰队指挥平台使用。并且对于美国这种没有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国家来说,像这种可以碾压轻巡洋舰并且能进入战列舰编队发射弹幕掩护主力舰作战的重巡洋舰可谓是取代战列巡洋舰建造计划的最佳选择。并且在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战列舰发展的年代,重巡就成了实验各种新技术,并且为日后的战列舰提供设计样本的最佳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