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公元前123年,汉朝再一次派出卫青远征匈奴。在此的前一年,卫青刚刚取得大胜,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男女共计1.5万人,牲畜成千上万,不可计数。这是汉匈作战以来,汉朝取得的最大战绩,卫青也因此被拜为大将军。

因此,紧跟着的一年,汉朝再一次攻打匈奴就不足为奇了。汉匈的形势已经逆转过来,以往骚扰边境的匈奴人却时时刻刻处在担惊受怕之中。汉武帝像上瘾了一般,继续对匈奴施加高压态势,非要为后世子孙铲除这个隐患。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在这一仗中,卫青仍然是主帅,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阵容可谓十分豪华。卫青也非常争气,在第一次接触战中,就斩首三千多,打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接下来的一个月,卫青将几名将领编组,让他们四处寻找匈奴的所在,也寻找自己的功绩。还是卫青自己的运气好,他从定襄出发,又找到了匈奴的主力部队,歼敌一万多人,再次取得大胜。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正在全军欢呼的时刻,卫青突然接到了一个情报,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所率领的部队,却被打败,还是全军覆灭的惨败。诺大的部队,竟然只有苏建一个人逃了回来。

原来,赵信和苏建的运气实在不好,他们领着骑兵三千,在茫茫沙漠中找了很久,好不容易发现了匈奴的部队,便一拥而上。结果,这竟然是匈奴单于的主力。赵信和苏建统领了三千骑兵,如果遇到别的匈奴骑兵,可能横扫沙漠,但此时匈奴单于有一万骑兵。

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赵信本来就是匈奴人,看到形势不对,接受了劝降,带着八百骑兵回到了匈奴。这样,雪上加霜的苏建自然无力支撑,最后拼死血战逃了出来。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苏建的回来,给卫青出了一个难题——到底如何处置他。汉朝的法令沿用秦律,治军非常严格,有功必赏,一个士兵也可以封侯,但有过也必罚,即使将军也不能免罪。临阵脱逃,按照大汉法律,就应该处死。

卫青将这个问题交给随军的文官商量。议郎周霸首先表示:“将军自从出征以来,屡立战功,但还没有处罚过副将。现在按照法令处死苏建,是彰显大将军威严的好时机。”

军正闳、长史安却连忙劝道:“大将军千万不能如此,苏建本来就兵少,奋力拼杀了一天一夜也很不容易了,这没有什么可丢脸的。如果处斩了他,那么将士们将会寒心,以后谁打了败仗还敢回汉朝?”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各有各的理由,但卫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是外戚,不愁没有威严。现在我的权力可以诛杀有罪的大将,但是在国境之外杀人我还是不敢的。我决定就将苏建送给天子,让他裁定,也是向天子表达我不敢专权的心迹。

于是,苏建又被装进了囚车,送回京师长安。汉朝当时为了打匈奴,国库已经空虚,因此很多罪可以用钱赎买。苏建也就利用这条法令,交足了金钱。汉武帝本来就不打算处斩他,便顺水推舟,免除了苏建的死罪,将他贬为庶民。

此时,苏建有个儿子才八岁,也就是汉武帝和卫青的容忍,才没有失去父亲。有过了二十三年后,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在一次出使的时候,被匈奴人扣留作为人质。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卫青和汉武帝不杀此人,他还给汉朝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无论匈奴人如何威逼利诱,他终究死死握着作为使者的信物,不肯投降匈奴。在北国的冰天雪地之中,他饱经了严寒、饥饿和孤单的考验,始终不忘记自己是个汉人,始终不改其志。

直到十九年后,汉匈关系缓和,他才被汉朝人用计谋营救出来。他的名字叫做苏武,虽然没有如同卫青、霍去病那样在疆场上征服敌人,却同样以宁死不屈的行为彰显了华夏儿女的气节。苏武回来的时候,投降匈奴的李陵无不羡慕的说: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后来,苏武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苏建获释,为汉朝奉献了一名千古流芳的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