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先帝恩杀了皇帝

历史上很多皇帝驾崩前,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所以会留下顾命大臣。但是顾命大臣不好当,因为他是代行皇权,权力太大,很容易引起继任皇帝的不满,最后落个灭门的下场。连一代名臣霍光死后,霍家也被灭族了。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先帝恩杀了皇帝

同时,因为顾命大臣有摄政的权力,先帝选择的顾命大臣太少了,这个人很容易就会僭越皇权,改朝换代,像后周的托孤大臣杨坚就篡夺了自己外孙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隋朝,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和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可顾命大臣人数多了,他们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又会内讧自相残杀,像清朝曾经有过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佐康熙,结果鳌拜杀了苏克萨哈全家,自己又被康熙除掉。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先帝恩杀了皇帝

不过历史上曾有有过这样四位顾命大臣,他们非常另类,互相结盟,文武分工,既不争权夺利,也不内讧自相残杀,反而齐心协力,一起把他们应该辅佐的皇帝杀掉了——还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江山社稷!

这四个人,就是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留下的顾命大臣徐羨之、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四个人都是刘宋的开国元勋,为了刘裕的开国立下赫赫功勋。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也就是刘宋少帝。刘裕对顾命大臣的选择是很有针对性的,可以说几乎完满。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先帝恩杀了皇帝

徐羡之是寒门,与刘裕有两对儿女亲家,是同样寒门出身的刘裕的绝对亲信;傅亮,二流士族出身,主要负责情报以及机要工作,他和徐羡之一起控制朝政;谢晖,高门士族谢氏的后人,谢安的孙子,门阀代表,负责禁卫军权;檀道济,刘裕北府军起兵时的老战友,一起打天下的军功实权派,负责军权。从刘裕的角度看,门阀寒门亲信军权,面面俱到,互相制衡,一起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哪怕有问题,也是谢晦这个门阀代表搞事,但其他三个人还是可以搞定他的。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先帝恩杀了皇帝

可刘裕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顾命大臣们是很负责,可他的儿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他的儿子刘义符继位的时候刚刚十六岁,正是最好玩的年龄,每天就是游猎和沉湎于酒色。每天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都不放在心上,连敌国北魏率军来讨伐,他也不关心。

本来按理说,权臣们是喜欢这种年龄小好控制的皇帝的,他们可以大权独揽。然而,刘裕留下的这四个辅政大臣却负责过头了,他们不但违背了辅政大臣互相制衡争权的潜规则,还一起商量,觉得刘义符这样玩乐,实在是太对不起他英明神武父亲宋武帝刘裕了,刘宋的江山不能交到这种人手里!

于是,这四个人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先帝恩杀了皇帝

一合计,直接发动政变,废掉了刘义符的皇位,不久又杀死了少帝。但他们是为了报答先帝刘裕的托孤之恩才杀掉皇帝的。所以他们也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想法,继续立了刘裕的另一个儿子当皇帝,也就是宋文帝。宋文帝统治时期,是刘宋乃至南朝国力最强的时期,可以说这四个顾命大臣没有选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