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識破二手交易平台套路:惡意砍價、以次充好,買家賣家都被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場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惡意砍價、以次充好、吞吃押金……究竟是買賣雙方誠意不夠、還是平臺本身存有漏洞?二手交易平臺又有哪些陷阱需要警惕?小編今天為你一一解析。

閒置轉賣平臺遭遇起投訴凸顯野蠻生長弊病

記者在百度進行搜索“閒置專賣”,兩頁上輕易可見消費者投訴在二手閒置交易平臺受騙的經歷。百度貼吧的吧友也反映了許多問題,比如:驗機不專業、保賣價格虛高、客服回覆慢,沒有客訴電話。

其中有某平臺虛高報價坑了的消費者的案例,直指該平臺通過投放“平均超出市場回收價51.8%”和“通過萬人同時在線競拍,拍出最高價”的廣告吸引消費者,使消費者把商品放在APP上進行拍賣,最後到手價錢卻不是當時的預估價。由於此前看到的各種預估價、歷史成交價只是“參考”,消費者只好吃啞巴虧。

記者整理發現,也有買家在該平臺交易後,出現了拒絕退貨退款、投訴無門情況。段先生於6月9日在該二手交易網購買了一部二手iPhone5手機,收到貨時發現手機根本用不了,然後聯繫賣家退貨,賣家一直拒絕退款。備感受傷的段先生找到平臺:“平臺給出的意見是讓我們賣家買家雙方商量,商量好了再退款。本人的訴求是能夠予以公平裁決。”

教你識破二手交易平臺套路:惡意砍價、以次充好,買家賣家都被

無獨有偶,汕頭大學學生小余在另一平臺上看到,原價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車只賣400多元,賣家還是“發燒友”,小余興奮不已。“發燒友賣的貨肯定沒錯。”小余說,他確認了照片中車架上的品牌名後就果斷地買了下來。可高興沒幾天,自行車腳蹬就壞了。修車店的老闆告訴小余:“這個車只有車架是這個品牌的,其他配件都被換成了不值錢的。”

“這個‘發燒友’賣家可能是假的。”網購達人小袁告訴記者,“自我包裝”是二手交易平臺賣家的慣用方式。

二手交易平臺寬鬆的交易環境,也給了一些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空間。事實上, “二手交易市場的問題在於誠信缺失,這是由來已久的弊端,並不會因為形式從線下到線上、從電腦到手機就會有什麼改善。”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互聯網投資金融領域律師董毅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二手市場亂象其實是已經持續很多年了,裡面有二手交易商品的的質量問題、維權問題、安全問題,在法律層面其實就沒有完全界定。然後整個交易的流程、習慣也沒有相應的規範程序。事後產品質量問題和投訴爭議解決機制也沒有建立起來。才導致整個體系亂象產生。”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已達5000億元,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可以達到萬億元。在二手市場崛起的同時,國內也誕生了閒魚、轉轉、拍拍二手等二手交易電商平臺。遺憾的是,卻沒有一家巨頭。

記者調查發現,二手交易平臺交易套路頗多。

以次充好,偷換配件

廈門工學院學生小劉曾在二手平臺上購買了一個充電寶,商品描述和充電寶機身上寫的都是2萬毫安。但使用後小劉發現,這個充電寶給手機僅充一次電就會“筋疲力盡”,還不如舍友5000毫安的充電寶電量足。

教你識破二手交易平臺套路:惡意砍價、以次充好,買家賣家都被

轉場交易,吞吃押金。

記者調查到,一些受訪者被騙後面臨申訴難,不少是由於交易脫離了原本的平臺。安徽阜陽某中學的小張在網上看到一部價值900元的小米手機,賣家說自己急需用錢,價格可降至800元,前提是小張要先用微信轉賬400元當作“預付款”,餘款等貨到結清。小張轉賬後,卻遲遲沒有收到手機。

到手“刀”,貨物到手再砍價

廣東的石先生曾在二手交易平臺以150元的價格售賣一部手機,一名買家很快就下單,並付錢到交易平臺。但買家收到貨後,卻以手機內部防水標籤變紅為由,要求石先生退還80元。石先生很不滿意,因為他的手機根本就沒有進過水,便向客服申請仲裁,客服回覆稱要兩人自行協商解決。苦於沒有留存證據,石先生和買家僵持一週後,無奈同意了買家的請求。“我查了他的買賣記錄,發現買家是個手機販子,挑毛病把我150元的手機砍到70元錢,又轉手200多元賣了出去。”石先生說。

教你識破二手交易平臺套路:惡意砍價、以次充好,買家賣家都被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賴明明認為,二手市場具有“檸檬市場”特點,即信息不對稱,產品的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這導致交易中容易出現欺詐行為。“二手交易平臺對商品的真假負有相應審查義務及法律責任。”賴明明認為,真正合理可行的做法是,交易平臺與二手商品售賣方共同擔責,當出現販賣假貨等情況時,交易售賣方擔主要責任、平臺擔次要責任,具體分責比率可進一步商榷。

專家提醒:這些“套路”也要當心

風險押金:讓你先交錢的交易要謹慎

分析:通過在交易之前先交納保證金、押金、風險金等各種名目的錢實施詐騙,在二手網絡交易中屬於較為常見的手法。而且以170開頭的手機號碼多為網絡虛擬號碼,一定要謹慎。警方提醒,銀貨兩訖,切勿在沒見到貨物時提前付款。

改號軟件:兩人同行被支開的交易要當心

分析:這是一種將網絡二手買賣與電信詐騙中改號軟件相結合的詐騙手段,這種騙局想要成功有三個必要條件,一是買家必須是兩人同行,一般賣家會選擇外地買家交易,這樣一般都會有同行人員,賣家也會事先試探性詢問“幾個人來看貨?”若得知是一人,便會以種種理由拒絕交易;二是貨物一般都是較大金額,不便進行現金交易,而且多是摩托車、電動車這種不便隨身攜帶,需要驗貨的物品;三是不法分子會通過種種理由獲得同行人員的手機號碼,比如通話時故意裝作信號不好,讓買家換一部手機通話,從而獲得同行人員手機號碼。交易時,不法分子會以驗貨為由,將二人分開,同時以沒時間取錢等理由讓買家通過轉賬形式付款,之後便通過改號軟件冒充買家與其同行人員通話,以看車滿意為由要求轉賬。

教你識破二手交易平臺套路:惡意砍價、以次充好,買家賣家都被

空手套白狼:頻繁變更信息的交易要注意

分析:近年來,個人網絡賣家這一群體數量激增,針對賣家的詐騙案件也呈現高發態勢,一旦在交易中出現以下情況,請賣家們提高警惕。一、付款一段時間後,提出更改收貨地址。雙方買賣意向達成,在拍下寶貝到未發貨的這段時間內,若買家聊天工具被盜,不法分子可能會從聊天工具發送信息要求更改收貨地址,特別警惕的是地址從A省換到了B省,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建議賣家通過之前收貨地址中的電話信息與本人核實。二、規避常規的網絡交易流程。在淘寶、閒魚、微店上進行的交易都有第三方平臺作為擔保,但不法分子會找各種漏洞規避正常交易流程。一種情況是從聊天工具入手,可能是通過QQ也可能通過微信,就是不通過網購平臺專有聊天工具;另一種情況是進行線下交易,通過直接轉賬或是掃描二維碼進行錢款流轉,使交易得不到第三方平臺保障。

行業規範需要漫長的週期

當下二手電商平臺仍面臨信用缺失的尷尬,在二手交易需求瘋狂增長的另一面,信用體系未建立、灰色產業等問題,成了阻礙行業發展的攔路虎。

教你識破二手交易平臺套路:惡意砍價、以次充好,買家賣家都被

2018年第一季度,轉轉APP已達到5288萬的下載量。然而,轉轉也沒有跳出行業盈利的痛點。轉轉方面表示:“ 目前中國二手交易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轉轉希望給中國的消費環境帶來新的可能,做更專業的二手交易平臺,讓資源重新配置,讓人與人更信任。因此,在目前階段,轉轉並沒過多考慮自身盈利,更希望能讓更多的用戶瞭解和使用二手交易平臺。”

沈萌也認為:“轉轉並不一定作為一個獨立業務考慮盈利,而是作為58利用自身用戶規模向二手交易市場滲透、提高用戶粘性的一個工具。”

“此次監管部門的介入其實是個良好的開始,能夠真正規範這個市場,當然也需要給平臺和商家包括用戶一些時間,因為一個真正的規範二手市場的形成,可能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週期。” 董毅智說。

針對二手交易痛點,轉轉表示,未來仍將在交易高頻的手機品類上著重佈局,不斷鞏固自己的行業領先地位,投入10億元打造二手手機回收行業質檢標準。同時,轉轉還會繼續探索其他二手品類的行業標準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