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佃貴

李佃貴,1950年7月生,河北張家口人,中共黨員,河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科技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評審專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首屆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濁毒論

以濁毒論名世的李佃貴教授,從醫50多年,從公社衛生所的基層中醫幹起,從喜歡中醫,到酷愛中醫,到痴迷中醫,俯身臨床,精研臨床,昇華臨床,在脾胃病領域不斷鑿深掘進,以中醫病因學的理論為基礎,探究總結濁毒發病機理,最終形成了中醫基礎理論中獨立的濁毒學說。

國醫大師——李佃貴

師古不泥,精研創新;濁毒理論,獨樹一幟。李佃貴的代表性學術成就是首倡的"濁毒論"。他從認識論、方法論的高度,獨立闡發了濁毒致病的病理機制,並大量應用於脾胃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療,豐富了中醫病因病機學說。

國醫大師——李佃貴

謂吾何求 不離臨床

從基層中醫到國醫大師,50餘載路漫漫,李佃貴的從醫生涯有著怎樣的成功密碼?"酷愛中醫,痴迷臨床",是他的自我評價,也是同事、學生們的公認,"有時間就看病,幾十年沒有無故耽誤過臨床"。

2005年,因省內院校合併,省裡本來另行安排他出任衛生系統外的某省直部門主要領導,但他主動提出,"我還是選擇做醫生,搞專業,能看病就可以"。此後至今,他仍舊保持每日半天門診或查房的工作節奏。"他只要有時間就扎到臨床",這是他給同事和學生們最為深刻的印象和感動。

國醫大師——李佃貴

李佃貴特別注重臨床,關於臨床重要性,他說,"對於一個醫生來說,最好的研究項目不在實驗室,而是在診室,患者的病症就是最好的研究項目;最大的研究成果不在證書上,而是在患者的身上,救治病人就是最大的研究成果;最優秀的論文不在雜誌上,而是在患者的心裡,患者感激的笑容就是最優秀的論文"。

學醫經歷

1950年出生的他考高中時選擇就讀縣裡辦的中醫徒弟班。學醫一年畢業,隨即被分配到一個公社的衛生所。

"當時衛生所八九個人,大部分是中醫,其中有一個老中醫李思琴,我就跟著他抄方,他如果不在門診,我也會開一些方子,打打針"。邊幹邊學邊用,李佃貴用中醫中藥治療了不少當地常見病,像慢性胃病的治療效果就不錯。

國醫大師——李佃貴

至今他記憶猶新的是,當時農村衛生條件差,膽道蛔蟲病多發,尤其是青少年多患,他掌握了用烏梅湯治療此病的方法,可以將蛔蟲從膽管內驅至腸道排出,有效降低急腹症風險,臨床屢試不爽。雖是十六七歲的"小醫生",可在三鄉五里很快小有名氣。為此,他還被推選為縣裡的"學毛著積極分子",到"千人大會上"做典型發言,並被安排到外縣演講。"頭一次上主席臺,緊張得臉紅目眩。"後來,人民日報記者也來採訪他。文章見報後,他收到全國各地的來信,不少是求方求藥的。

國醫大師——李佃貴

傳道授業 醫人濟世

2016年,李佃貴被評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17年獲評國醫大師稱號。他是最年輕的國醫大師,也是唯一一位"雙師"獲得者。此前,他還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中醫院院長、河北省十二大名中醫的殊榮。

作為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收徒教學堅持"三不分"原則,即不分門派、不分地位、不分地域。他給學生立下四條基本原則,"講醫德,讀經典,重臨床,看療效。"

他要求弟子必須都要熟背《大醫精誠》等"杏林三篇",並身體力行。

國醫大師——李佃貴

情繫患者 大醫風範

"病人離不開醫生,醫生也離不開病人。""病人應當是和我們乘同一條船的戰友,我們為人類的健康並肩作戰。對待戰友,我們的付出應當是無私的。"這是李佃貴常講的話。

無論管理、科研、教學工作多繁忙多緊張,只要進入診室,李佃貴總是輕聲慢語,耐心細緻地詢問,傾聽,解答,安慰,鼓勵。

李佃貴十分看重患者的"口碑"。多少年來,他的門診時間"都不是按點來的",只要有患者,都要看完。

國醫大師——李佃貴

國醫大師——李佃貴

國醫大師——李佃貴

國醫大師——李佃貴

走基層 觀現狀 做傳承

傳遞中醫最真實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