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白酒市场转型,“民酒”应运而生

自2004年中国白酒市场结束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低迷状态、实现产量的恢复性增长后,这种"黄金发展状态"一直持续到2013年,形成"黄金增长期"。

中国白酒"黄金时期"的的高速成长不是来源于品牌、品质的提高和成本控制,也不是靠优良的服务,而是靠"发酒疯"、三公消费等来推高白酒价格。名酒高高在上,离消费者越远,身份越尊贵。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按常理来说,名酒与民酒两个概念并不是完全不同的。

民酒应该是名酒的基础,一款酒应该先被消费者所认可,拥有大多数的消费群体之后才能成为“民酒”,继而不断发展成为“名酒”。

但如果“名酒”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买不起的奢侈品了,那也就不是“民酒”了。民都没有了,又谈何名呢?

正是因为名酒与民酒概念的割裂、甚至对立,今天白酒行业才有了所谓的“名酒向民酒”转型。

什么是“民酒”?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关于民酒的概念,白酒行业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那到底什么是“民酒”呢?

经过调查采访,我们发现消费者认为的民酒,应该具备如下要素:

1.价格便宜

2.酒质有保障

3.供货量大,渠道多

4.有一定知名度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简而言之,“民酒”就是老百姓喜欢喝、喝得起、买得到的好酒。

行业内的民酒品牌

说起名酒,就算不喝酒的人也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茅台、五粮液这些品牌。但说到“民酒”,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尽相同的。

01亲民形象深入人心的酒

说起民酒,消费者的首要认知还是价格亲民,而价格亲民的白酒首当其冲的便是二锅头了。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50年代,周总理为了让大家都喝得起纯正的二锅头,明确规定二锅头的而价格不得过高。

因为这一历史原因,二锅头从一开始就定位成了让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大众酒。

虽然刚开始只是京酒的代表,但因为其亲民的特性早已面向全国,不管是大型商超还是路边小店,随手就能买到。

市场上常见的二锅头品牌有老北京、牛栏山、红星等。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02区域酒

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在白酒行业,区域白酒就是地头蛇一般的存在。

因为大众的白酒消费除了单纯的品牌心理和价格心理,在消费的过程中还参杂着地方情节和由来已久的口感习惯。

这些区域白酒在全国可能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完全符合民酒的特征。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比如内蒙古的河套老窖,荣获巴黎国际金奖,拥有"窖香幽雅、绵甜醇厚、谐调甘爽、味净香长"的独特风格。

陕西的太白酒,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成名于太白山,闻名于唐李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河南的杜康,湖南的邵阳大曲等等。

03通过控制成本定价的酒

还有一些白酒,是从诞生之初,就瞄准了大众市场,通过各种方式减少成本,缩短销售环节,更好的适应大众消费。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光瓶酒和小酒市场的蓬勃发展就是如此,光瓶酒简化包装成本,价格自然低得多;而小酒不仅价格易于接受,小剂量装更是引导人们理性的饮酒,健康的饮酒。

也有酒企和电商直接合作,减少中间销售渠道,推出只在线上售卖的产品。

04知名品牌的低价位酒

一线名酒也没有闲着,也先后开始向“民酒”发力。

名酒喝不起,不如喝“民酒”

比如茅台的茅台王子酒,五粮液的绵柔尖庄,泸州老窖的泸州原浆,郎酒的小郎酒等等。

这些一线大酒厂都采用传统掐头去尾分段摘酒的工艺,优良的原酒品质,再加上品牌支撑,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也是很有保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