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蒋方舟:三代人的求学梦

对话蒋方舟:三代人的求学梦

内容来源丨北京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

主持人:姚迪

嘉宾:《新周刊》副主编、青年作家蒋方舟

对话蒋方舟:三代人的求学梦

对话蒋方舟:三代人的求学梦

从“天才少女”到“青年作家”,如果用几个词总结这一段的人生经历,你会如何总结?

第一个词是曲折,虽然别人看到了很多开挂的一面,但自己知道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的;

第二个词是成熟,因为确实在过早的年纪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所以可能成熟来得更早一些;

第三个词是天真,因为我觉得成熟和天真是并不矛盾的品质,我也非常努力的去保持着自己身上的天真。

在未来的人生中,我希望我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是一个坚定的人,是一个清醒的人。

总之,我希望我是一个这样的女性。

接近而立之年,你还会给自己设定梦想吗?

我到现在依然会给自己设定梦想,也确实有一个中长期的目标,希望能够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书写者之一。

现在人其实都挺不愿意去谈自己的野心的,好像野心被暴露出来不是一件特别光彩的事情,但是野心正是因为你反复的对外言说,才会变得格外坚定。

所以现在还是希望能够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书写者之一,希望重复是有力量的。

对话蒋方舟:三代人的求学梦

如果能够回到某一个时代,你希望自己是“几零后”?在国家深刻变革的几十年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非说能够回到某一个时代,其实我还是愿意去重复的。我在80年代末出生,千禧年前后开始写作,我觉得这个道路走来是没有任何遗憾的。

因为其实这段时间是中国变化最快、发展最快的时代,我们什么都赶上了。

一方面,捕捉到了这种变化,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国外信息,像外国的小说、电视剧等等,而且国内的创作井喷也同样都赶上了。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还没有那么的发达,所以自己的创作还能在一个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进行,也是因为在孤独、缺乏互动的情况下去创作,所以反而能够去维持很长时间。

所以,我觉得这一路走过来,尤其是跟这个时代的结合过程,自己还是非常非常幸运的。

你的经历让你感受到了社会哪些深刻的变化?只用纸和笔跟这个世界和社会打交道会不会稍微有点力不从心?

一方面,我觉得在今年的快速变化中,其实也有某种回归,比如说大家开始去要求所谓的干货,包括你会看到很多的IP不再像往年那样炒出一个天价,人们希望看到有质量的文化内容。

哪怕图书这几年大家一直都纷纷唱衰,但是实际上一直都是逆势上涨的。因为人们还是希望去从书里面获得一些更为坚实的东西,也许他们没有在社交平台和公共平台那么活跃,但他们是内心坚定并且在不断增长的一个群体。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做文化的人应该被这种坚定和回归所鼓舞,应该沉下心、脚踏实地的做点事了,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抱怨不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人也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方式去迎接新的趋势,电子阅读也好,把自己的内容做成音频、视频也好,或者是以各种层面的声音去表达你的看法也好,我觉得这都是大家应该主动去拥抱的一件事。

对话蒋方舟:三代人的求学梦

如果让你用一首歌曲总结自己这一阶段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你会选择什么?

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是《My Back Pages》。

它里面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翻译成中文,就是“昔日我垂垂老矣,今日我风华正茂”。

虽然我虽然年近30岁,但是在最近两年我确实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像一个年轻人,这一点是我特别特别为自己骄傲的一点。

欢迎下载听听FM客户端,收听《教育面对面》相关专辑,还有更多精彩等你收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