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没帮上你的忙,我很内疚

01

前段时间和同学大陆聊天,他和我抱怨道:我感觉我每天活在别人的世界好累啊!

别人找我帮忙,我不好意思拒绝,最后忙没帮上多少,心里又觉得很内疚。

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个优秀善良的人。在父母眼里,他是个好孩子,乖巧懂事,在老师眼里,是个自己努力的好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同学眼里,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伙伴。

生活中,当他遇到了问题时,纵使再艰难,也都自我消化。从来不敢向别人提出要求,更害怕麻烦别人。他也从来不提意见,因为害怕不合别人的心意,更不会去反驳,因为害怕对方会不开心。在很多事上都选择委屈了自己,从不敢把自己最真实的反驳意见说出口。

他说活着太累了,可是纵使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他却还是没有办法说出“拒绝”两个字。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他一直扮演着讨好别人的角色。

这种性格,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健康的社交应该是双向的,不是一味地讨好他人,委屈自己,而是学会拒绝,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努力做自己。

对不起,没帮上你的忙,我很内疚

02

前段时间,“天才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分享了关于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故事。

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赞美与荣誉中成长。直到有一天,朋友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跟朋友产生过很真实的关系?”

她才发现自己不但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不会表达真实情绪,蒋方舟说自己曾经有这样一段两性关系,对方一直打电话过来骂她,她没有一丝愤怒反而觉得很恐惧,对着电话足足道歉了两个小时,在最亲密的爱人面前,也是一味避免发生冲突,不想让对方不高兴。

从小,我们就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他们教育我们做人要有礼貌、要谦让、这样才讨人喜欢,久而久之,我们便学会了迎合: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被爱,也都会时不时的做出一些讨人喜欢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乞讨者。

为了摆脱“讨好型人格”,蒋方舟独自在东京呆了一年,她不介意别人的眼光,纯粹为自己而活,也学会了更好的看待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他独特的价值,在他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中,他有可能是张牙舞爪的,他有可能显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弃了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那其实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你吸引来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赏的人,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对不起,没帮上你的忙,我很内疚

03

三毛在西班牙留学的时候,为了尽快跟宿舍的人建立友好关系,经常无条件地帮助其她同学,承包了宿舍的杂事,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当公共财产。

然而良好的关系没有随之而来,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欺负,直到有一次宿舍的几个女孩子偷了望弥撒的甜酒,都挤到她的床上横七竖八的喝着,被前来查房的院长逮个正着,而那些喝酒的同学却冤枉三毛拿的酒,忍无可忍的三毛拉住了扫把对着那一群同学打了下去。自此以后,没有人再欺负过她,那些经常使唤她干这干那的同学们,竟然约好似的争抢着帮她干活。

一味地讨好和忍让并没有换来友谊,还使得对方越来越过分,最终的奋起反抗,反而为她赢来了尊重。

停止讨好,不代表收起善意,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请不要讨好任何冷漠。你就是你,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对不起,没帮上你的忙,我很内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