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內便民網點社區覆蓋率達92%

上半年新增提升蔬菜零售網點253個,利用騰退空間大力發展便民商業設施,滿足市民的差異化需求……目前,北京正通過多種方式加快織密便民商業網點,增加老百姓的獲得感。按照市商務委規劃,今年全市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在城市社區的覆蓋率將達到92%左右。

樓上樓下轉一圈 基本需求都滿足

週日下午4點多,王大爺來到家附近的新街口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採購,一層鮮果區擺著剛從平谷進貨的大桃,對面就是品種豐富、新鮮便宜的蔬菜區,肉食區都是二商大紅門的排酸豬肉……十幾分鐘的工夫,一頓飯所需要的食材就採購完畢。自打有了這個服務中心,住在新街口街道的居民生活方便了很多。在這個經營面積1500平方米的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內,集中了蔬菜零售、維修、百貨等十多種生活服務項目,連鎖品牌取代了以往的雜貨店,老百姓樓上樓下轉一圈,基本的需求就都能滿足。

在此前的“對話一把手”訪談中,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曾透露,到目前為止,全市專門的生鮮超市、菜店有4700多家,再加上一些搭載蔬菜的便利店、郵局等,全市大概有6200家,面積300萬平方米,基本可滿足老百姓的買菜需求。像新街口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這樣的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全市有50多家。

騰退空間重規劃 洗車房變身超市

市商務委還探索利用新模式、新業態去補齊供需差距,滿足市民的多樣化消費需求。過去一些存在佔道經營、無序經營現象的餐飲、洗車等業態被疏解後,騰出的空間也被重新規劃建設。八里莊北里小區附近的超市發以前就是一個佔道經營的洗車房,海淀區響應附近居民需求,關閉洗車房並在原地打造了便民超市,自2月開業以來受到周邊居民的歡迎。

疏解騰退的實體空間加上互聯網技術,就能把洗衣、家政等功能也搭載進去,建設成“小而精”的社區商業E中心。市商務委也鼓勵發展“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20餘家新型生鮮商超門店,包括盒馬、京東7fresh、美團小象生鮮等,消費者通過APP線上下單,就可享受周邊3公里範圍內最快30分鐘配送到家的服務。

便利店開進社區 中心城區全覆蓋

除了大型超市,體量更輕的便利店也正在加速開進社區。今年,市商務委、市工商局等四部門印發了《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對納入試點範圍的17家連鎖便利店試行“一區一照”登記管理方式,即試點企業在同一行政區內選擇一個“總店”作為管理機構,新開門店時可以不再辦理單店營業執照。僅今年上半年,北京就新增便利店242個。按照規劃,到2020年,北京的連鎖便利店數量將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中心城區2000家以上,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全覆蓋。

據初步統計,今年1月至6月,全市共新建和規範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等7類基本便民商業網點約742個,已完成全年任務量的53%,其中新建542個、規範提升200個。分業態來看,共新建和規範提升蔬菜零售網點253個,佔比超過三成。

網點服務更精準 滿足差異化需求

按照市商務委規劃,今年全市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在城市社區的覆蓋率要達到92%左右。如何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滿足市民的差異化需求是便民商業鋪設的下一個目標。

2018年3月,市政府辦公廳又印發實施了《關於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明確“合理規劃佈局生活性服務業設施”的重點任務,要求各區結合自身實際,在充分聽取市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編制本區生活性服務業設施規劃,分業態、分社區研究制定補建提升措施,把規劃細化落實到每個街道(鄉鎮)、社區(村)。

目前,東城已編制完成本區生活性服務業設施規劃,延慶基本完成初稿,其它區也在積極編制,以更加精準地促進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建設。本報記者 孫文文 J1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