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2018年9月8日零时30分,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便为白露。

节气释义

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时节,气温渐凉,水汽在地面或近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清晨人们可以在地面草木间看到白色的露珠。进入白露,送走高温酷暑,也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白露也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

我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和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飞,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

  天气气候

自白露节气开始,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接管,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即在形容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到秋天。我国华南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这时,我国各地的平均日较差(昼夜温差)低可以达到8℃以下,高则16℃以上。其中,新疆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的昼夜温差最为明显,达到16℃以上,昼夜温差很大。

这一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南方的伏旱、夏旱则需要一定的雨水,否则会形成夏秋连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第一场秋雨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汇,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所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也是不利的。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高发期。

  节气农事

进入白露节气,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黄淮、江淮及华南等地要抓紧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白露期间,华南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且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防范华西秋雨影响

华南和西南地区在白露节气后常常秋雨绵绵,平均2~3天就有一个雨日,四川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量的秋雨对农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将有害。

主要受影响作物及农事指导:

一.棉花

棉花裂铃防治方法:

1.早发棉田摘早蕾运用棉花自身较强的调节补偿功能,在早发的基础上,通过摘早蕾新技术,将棉花结铃盛期调节到最佳时期和最佳部位上,可使烂铃大幅减少。

2.因地制宜及时化学调控在多雨年份和水肥条件好的杂交抗虫棉,化学调控尤为重要。

3.搞好整枝和推株并垄对发生郁蔽棉田,用打边心、去赘芽、剪空枝、打老叶、推株并垄、拔除空棵等办法,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烂铃发生发展。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棉花裂铃防御方法。

二.玉米

玉米防护,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生长过程中要合理除草、施肥、浇水、除虫,喷施农药加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

玉米收获期是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要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防止受热而发病,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晒干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

三.大豆

1.利用近两日晴好天气,抢收大豆,对已收大豆要及时归仓,避免发芽霉变,力争丰产丰收。

2.严格控制入库水分大豆长期贮藏水分不能超过12%。大豆收获后,要在豆荚上充分晒干再脱粒。入库后水分偏高的大豆,可采取日晒处理,但要摊凉后才可入仓。

3.适时通风,散热散湿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上大豆的后熟作用,堆内湿热容易积聚,引起发热霉烂,因此要适时通风,散热散湿。

  民风习俗

白露时节,我国就真正进入了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可以明显感觉到“一场秋雨一场寒”。因此,白露时节的习俗大多与“补露”有关,通过吃一些事物来补充身体能量,为进入寒冬做好准备。

品“清茶”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祭禹王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太湖地区祭禹王

相传每年白露时节,蒹葭苍苍中的太湖渔家有祭拜大禹的传统。《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

虽然神话被视为虚妄,但其中却有人们最真诚的向往。一年一度的秋季祭典就在白露之后举行。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为了能在随后的捕捞季获得好收成,为了能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太湖两岸的渔民在白露时节赶往位于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祈祷神灵的保佑。香期内,这个水中孤岛成了盛大的庙会,千帆云集,商船罗列,因着人气聚集起来的商贩在小岛上叫卖着各类杂货和生活所需。最热闹的要数为酬神而搭建的戏台,民间的草台班被渔民们请来排演折子戏,既是酬神,也是人们难得的娱乐。其中,《打渔杀家》则是必演的一出。

  健康养生

白露过后,气温逐渐转凉,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因此穿衣不能赤膊露体,以防寒邪侵袭。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因此,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或是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注重耐寒锻炼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时节,大气环流开始调整,由夏半年的夏季风逐渐调整为冬半年的冬季风,北方地区冷空气的侵入也逐渐频繁,加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越来越短,白天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加快,致使气温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气象专家称,“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一个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10℃左右,因此要注重耐寒锻炼,预防感冒。

保暖头腹足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以后,天气时冷时热,“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非常突出。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保健要诀。讲究秋冻的原因是,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一些身体部位如头、脚、肚脐等应被排除在秋冻之外。在秋天风大、气温下降之际,一定要注意保护头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等。

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因此,秋季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

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预防秋燥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时节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白露饮食宜“养心肝脾胃”为原则,可多吃酸味食物以养肝,但不宜进食过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老人与小孩饮食更应注意少量多餐,而且以温、软食物为主,不可过食生冷、硬的食物。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秋燥,可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科普问答

网友:白露时节,气温降低,为何此时是全年温差最大的时期?

象博士:答案与“云”有关。

由于此时副热带高压退居至西太平洋,加上大陆高压阻挡,南方的水汽很难向北输送,进而天空由水汽凝结成的云也减少。

云量的减少会造成两个作用,一是云层像大地盖的被子一样,少了云层的保温作用,夜间降温明显,因而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二是白天太阳直接到达地面的“阻力”也相对减少,虽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光照时间比夏天短了,但白天在太阳光照增温的作用下,人们还是会有正处于夏日的感觉。

这样一来二去,昼夜温差就拉开距离了。

  网友:白露节气来临天气还会热吗?

象博士:从气候变化规律来讲,白露节气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天,各地都略显“凉意”。但不乏一些地方仍然会出现晴朗云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秋老虎”。

一般来讲,秋老虎最容易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华南北部,少数年份中,黄淮地区以及华北等地也能寻觅到秋老虎出没的踪迹。而时间上,秋老虎最早下山通常是在8月底到9月初这段夏秋交替的时节,最晚则会出现在9月中下旬到10月初。秋老虎发生时,高温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4天,最长时间可能达到10天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