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人寧願買簡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

WdLsp_緲


近年來關於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對比,越來越多,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升級,毫無疑問國產車的質量得到了歷史性的提升,但面對對比這個話題,似乎國產車總是敗下陣來。而這個結果導致的現象就是國人寧願買簡配的合資車,也不願意買高配的國產車,即便國產車甚至要更加便宜。

或許有人說,國產車現在也賣得相當不錯,然而事實上合資車型的銷量一直壓著國產車一頭,就在過去的8月份,各大廠商的銷量公佈,在前十名中只有一家國產車企,那就是五菱。而各大榜單最走量的依然是10萬級車型,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提及的簡配合資車和高配國產車。

我們接下來拿幾款車型舉例,首先是賣得最好的五菱大哥,五菱宏光。它其實並非10萬級的車型,而購買五菱宏光更多是因為商業性質的需求,同時它又兼顧著乘用車的屬性,此外它也是預算不足時一個很好的選擇。在10萬以下的車型,都是購買合資車型預算不足的選擇。

而購車的預算去到了10萬,就要在國產和合資車型中作出選擇了,比如豐田的卡羅拉,CVT低配12萬,那麼它有什麼配置呢?手動座椅、手動空調、織物座椅,沒有倒車影像、倒車雷達也沒有ESP車身穩定系統,多媒體系統也只有CD機,但是呢?它只要加上倒車影像就可以賣得很好。

12萬的價格我們看下國產的SUV銷量王哈弗H6,1.5T+7速雙離合的動力總成,底盤是四輪獨懸,三大件的硬件方面已經不錯,再看看配置:無鑰匙進入、自動駐車、電子手剎、仿皮座椅、電動調節、8英寸多媒體中控屏、LED日行燈、分區自動空調可以說達到了合資車型20多萬的水平。

當然性價比十足的哈弗H6是賣得很好,但和它配置不相上下,三大件實力也不錯的國產車型非常多,而銷量方面則不是那麼如意了。這麼說配置或許不是國人需要的?那麼這個級別的合資車型唯一的優勢是三大件嗎?顯然開過的朋友都知道,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頂多合資車型同排量情況下比較省油一些。

那麼最後只能歸結到品牌上了,論品牌力確實合資車型歷史悠久,技術先進,可是這些都能體現在10萬級車型上嗎?或許很多朋友不知道,在這個價位的合資車型,大多數都是中國特供車而非全球車型,技術平臺老舊,或者換句話說是比較可靠,但事實上對比國產車型並無太大優勢。

所以說,這種現象更多是因為品牌力問題,而這背後其實只是國人的消費慣性,固有印象式消費到底多久才能夠有所改善呢?


SUV大師


國人寧可買簡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大家還是更願意購買合資車的,尤其是中高端車型。看看自主品牌價格超過15萬車子,銷量往往比較的慘淡。是自主品牌的不給力,還是國人輕視國產了呢?



誠然自主品牌汽車近年來有了不錯的發展,各方面也有了不錯的提升,有些車子銷量驚人頗受消費者的喜歡,包括哈弗H6、五菱宏光等。但是仔細分析,銷量好的車子要麼比較的便宜,要麼配置非常的豐富。以吉利博越來說,電子手剎、轉向隨動大燈、定速巡航、全景天窗、自動空調等等配置一應俱全,可以說10萬多的吉利博越有些30萬合資車的配置。以配置換市場的做法在國產自主品牌汽車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消費者願意選擇合資車,一方面是合資車確實是在質量穩定可靠性、燃油經濟性、保值率等方面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汽車的成長,但是合資車同樣沒有止步不前。另一個方面車子作為一個代步工具,三大件的質量是優先考慮的,而不是一大推配置並且很多配置也是比較雞肋的,而這方面確實是自主品牌的弱勢。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對汽車的理解,用車需求等存在不同,在購買汽車上也是會有不同的表現。不論是購買合資車,還是自主品牌汽車都是被理解的。購買自主品牌汽車不是犯傻,購買合資車也不是崇洋媚外。但是購車還是需要儘量選擇質量穩定可靠,保值率高的車子。



個人覺得,購買合資低端低配車型不如購買自主品牌的汽車。合資低端車型不僅配置不高,很多技術也是比較老舊甚至在國外已經淘汰的,比如說大眾;在一個就是配置不高,包括安全性配置和舒適性配置。中高端車型,個人還是比較推薦合資車的,一方面我們自主品牌汽車中高端車型選擇的空間小車型少,另一方面這個級別的合資車各種配置還不錯,並且很保值。


小強說說車


近幾年國內自主品牌發展迅速,像吉利、長城、長安這類品牌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線,並且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向合資品牌看齊。但是定價方面卻一直是個難題,如果定高了,那勢必會有大量原本打算購買自主品牌汽車的消費者轉去購買合資品牌的車,在多數消費者心裡,同價位的合資品牌車在行駛品質以及車輛的可靠性方面都是優於自主品牌的。

但是像吉利的博越、博瑞,長城的H9,廣汽傳祺的GS8等一些優秀的產品為什麼還是不受待見呢?這個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心中始終把自主品牌的產品放在最低位,也就是如果同價格可以選擇合適的合資品牌車,那就不會去考慮自主品牌,就算是隻能買個合資A級車,但是可以買個自主品牌的B級車,消費者也還是會選擇購買合資A級車。

吉利和長城已經意識到自家產品不夠高端,所以在17年都推出了自家的豪華品牌,領克和WEY,走高端路線並且定價比較親民。就早些上市的WEY來看,目前市場表現比較出色,WEY的兩款產品,VV7和VV5自產品上市半年來,交付到客戶手中的車輛已突破5萬輛,取得相當好的成績。當然在18年或許WEY以及領克都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消費者不願意買國產車還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國產車都只是純粹的喜歡堆配置,喜歡外觀美化得漂亮點,喜歡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但是就是不喜歡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也就是發動機和變速箱以及地盤各個部件的調教。但是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喜歡花裡胡哨的東西的,很多消費者都越來越注重車輛駕駛以及乘坐的品質感,還有就是產品的耐用性,很多自主品牌的車在用了三五年之後整體性會比較差,也就是駕駛起來比較鬆散,跟新車時的差距太大,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

總之,自主品牌還需更加註重內在的優化,多在發動機、變速箱方面下功夫,這樣子消費者才會為你買單!

各位朋友覺得我說的有理的或者沒理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並且可以關注我一下!感謝!


CarTalk


前不久,有個朋友開著某款國產車上高速,速度一快,車身就會晃,而且噪音特別大,基本過了一萬公里的國產車都這個樣子,朋友後悔不已,當初買車時沒有沉住氣選合資品牌。

合資品牌和國產品牌最大的區別在於發動機,這相當於人的心臟。

現在合資車的發動機技術和產品都比較成熟,合資車一般只在發動機之外做些簡單配置,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考察合資車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發動機,在合資車價格上接受是為了不受國產車出了問題那樣鬧騰。

很多國產車在品牌宣傳時,一般會避談發動機的問題,喜歡大張旗鼓的搞些概念,比如說這車有智聯繫統,在中控屏和車輛空間等方面來增加賣點。

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平時都用不上或用的比較少,對於國產車來說,增加賣點也就是增加賣價罷了。

目前,國產車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同時也要看到,現在很多國產車性價比已經很高了,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在代步工具選擇上,多會選擇這些國產車。


斑馬消費


首先可以告訴你的是,本人一直使用的是國產車,而且越來越發現國產車的可貴可愛之處,越加鍾情如意於國產,和題主說的恰好擰著幹了。

沒錯兒,外來品合資車貌似優勢強大,可以在國內為所欲為,暢行無阻。我要說的是,那是在以前,而不是現在。

誰都記得山寨這個詞兒吧?

中國曾經一度的山寨大國,什麼都能模仿,什麼都敢創造,現如今,還有誰再提這個詞了呢?恐怕是沒人了吧?

人們憎惡山寨,討厭山寨,甚至摒棄排斥山寨,是因為山寨過於水貨,沒有什麼含金量,只是拿來主義為我所用。但現如今的中國製造已經成功晉級世界強國之列,誰還敢藐視、睥睨國產製造?

比如這車。國產高配樣樣齊全,完全碾壓合資車,某種程度上說,完全是吊打合資車,外來車系與國產高配兩下相較,簡直就是寒門對士族,烏鴉配鳳凰,低端得不能再低端,簡略的不能再簡略,但就是有人偏偏說國產不好。只要是外來車系,哪怕是一個底盤拴上四個軲轆,簡陋得如破瓦寒窯,也會有人說還是外來的好,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沒辦法,崇洋媚外自古就有,而今更甚之,如此而已。

當初買車之際,就有好哥們兒言之鑿鑿地告誡我說,日系車最經濟,德系車最安全,美系車最大氣,法系車最優雅,與它們相比,國產車就是渣子的代名詞。我卻不以為然,用事實給了他們一個最有力的回答——我前後買車兩次,第一部是國產,第二部還是國產,而且感覺並非不堪,卻越來越得心應手。

不必說什麼力挺民族工業的大話,但國產品牌的蒸蒸日上應該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打一個比方:

一頓美味珍饈的大餐,對一個低聲下氣的薯條漢堡,你會選哪個?你更鐘愛哪個?

我看是有些人實在病得不輕,該吃藥了。


龍吟148119260



的確如題主所言,自主車配置高的離譜,各種五花八門的功能層出不窮。但即使是這樣,自主車的銷量還是很一般(個別品牌的銷量還是非常不錯的),那麼是麼原因導致了國人不願意為高配置的自主車買單呢?本人認為無非有以下幾點:品牌、品控、性能、故障率、品牌繁雜。

隨著汽車逐漸走入每個百姓的家庭,大夥對汽車的認知也逐漸的提高,過去大家對功能感興趣,認為功能多就好,在各行各業都是這種思路,而如今朋友們發現對於一輛車而言,最重要的是性能,功能多有什麼用?難道我們要在車裡面過日子麼?對我個人而言,我買車只看是否是後驅、造型是否好看、功率是否夠大,只要符合這三點的就OK,至於其它什麼的座椅通風、音響等一系列功能我都不會考慮,每次換車我都是直接套座套,座套一上,座椅通風也就是擺設了,很遺憾的說,對於自己的Q50快3年了,絕大多數功能我都沒用過,而對於其他車友也是如此,買車時都是奔著功能去的,買到手才發現很多功能都用不上,所以隨著消費者的越發理性,以配置高為賣點的自主車並沒有什麼競爭力。


其次呢就是品牌度,自主車的品牌度當真心有些低,做什麼都一樣,那就是品牌很重要,我能買起合資車、進口車,我為什麼要買自主車呢?有名牌不買,誰會去買不知名的呢?就好比李寧永遠賣不過阿迪、耐克一樣,李寧的配置也很高,又是弓、又是劍、又是鎧甲的,一樣不行。

近幾年自主車的品牌更新的太快了,國內的各路自主品牌加到一起甚至比全世界的品牌還要多,完全不在乎品牌的沉澱、傳承,層出不窮的品牌很容易造成曇花一現的效果。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自主車的特點:“換牌不換代”?自主車就是這個樣子,很少有換代的,造就一個品牌賣的好就可勁造,賣的不好就直接把這品類直接淘汰掉。。。給消費者了一種自主車都是一命貨的感覺。。。後繼乏力,沒有血統、沒有傳承。


而在技術層面上,沒幾家企業願意沉下心來搞研發,研發燒錢太多了,沒個小10年看不到利潤,所以呢紛紛採取了拼湊的路線,比如在三菱啊、FEV採購發動機,在到日本的IHI採購渦輪(現在主流渦輪嘛),在買套“博格華納翰德”的五代四驅,最後到格特拉克搞一套DCT變速箱,OK一輛自主車所需要的大件就齊全了,設計個殼就完事了。先不說自主車企本身在設計一輛新車中做了什麼,就說這麼多采購回來的各種“大件”,自主企業能匹配、調教的明白麼?造車就是一項“三分靠技術、7分靠調教”的活,不能把各路部件匹配到一起,匹配到一起又不能調教的好,那麼對於這輛車來說後患無窮,這也是調教的魅力,造車可不是把一大堆零件組裝上就完事了,差的遠呢。拼湊出來的產品,調教還不行,自然不會有任何性能(電動除外)。

再有呢就是故障率高、品控差、做工粗糙,很久之前就有這麼一句俏皮話是說自主車的:遠看幾十萬、近看十幾萬、拉門一看就幾萬,當然這指的也是過去的一段時間,現在來看做工也都相對精良了。至於故障率嘛還是有些高,原因無外乎還是用了大量人家的東西,卻沒能力去匹配好,自然對可能產生的問題無法提前做出預判,逆向研發也是這個道理,是按人家的機器進行設計的,但卻沒搞懂人家為什麼這麼設計。。。這樣一來,故障率自然是不可控的,只有自主企業真正的自主了,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故障率。


總的來說,自主車配置的確高,但是我覺得咱們的自主車終究是把路走偏了,高配置救不了自主車,只有潛心研發、沉澱,把最基礎的東西做到即可,就像日系車,沒什麼配置、用料也不足、利潤還比德系車高,可日系車故障率低,能用住啊!而我們的自主車為什麼不拋棄高配置,而把一輛車最重要的品質做好呢?還是那句話,我們總想彎道超車,結果在不該跑的時候,跑了起來。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自主企業也逐漸在崛起,比方說長城、奇瑞、吉利等,這些品牌打造的產品還是相當優秀的,尤其是哈弗H6的熱賣對於自主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只是希望其它的自主品牌也能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吧。


非專業車評


這個問題有失偏頗,同價位情況下很多人也會選擇國產車,並不一定非得選合資,否則,哈弗H6連續15年銷量冠軍是怎麼來的?

對於一臺汽車來說,什麼是你最在乎的?

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還是配置、內飾、外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側重點,有些人在乎發動機的性能,有些人在乎外觀是否漂亮,有的在乎技術先進性,還有的在乎牌子是否響亮。選擇權在用戶手中,我喜歡,我選擇!


國產車的三大件有很大進步,但是還有很大差距

客觀來看,國產車的進步是很快的,早期,國內只有吉利、奇瑞等少數幾個企業算是自主研發以外,其餘的包括早期長城的都使用過瀋陽航天三菱的4g63/4g64系列發動機,瀋陽航天三菱建廠以來,共售出500多萬臺發動機,這些發動機雖然技術老舊,但是銷量依然火爆,國內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車企,只能使用這個發動機。現在,大部分國內車企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發動機,儘管技術參數和合資品牌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逐漸在縮小,從無到有,這個進步應該看到。

另外在變速箱方面,早期國內車企普遍匹配的時手動或者落後的4at,而且這個4at有時候還不能及時供應,隨著雙離合技術的普及,國內車企都紛紛推出自己的雙離合、CVT,國內變速箱廠盛瑞8AT已經量產,據說13at已經研發出來,在國外重重的專利壁壘的圍堵下,能做出這樣屬實不易。但是,客觀的說,變速箱方面在可靠性和油耗、頓挫感等方面還是與國外先進的技術有很大差距。


同價位的合資車的確不如國產車的配置豐富:

三大件沒有競爭力,那麼只能從其它方面做文章,而提升性價比、提升配置、提升服務,就成為國產車手中為數不多的可以打的牌了,國產車普遍配置豐富、性價比高,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厚道,很多車企在售後服務方面甚至推出100萬公里的質保服務。而相應的,合資車由於其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在日常配置方面根本就不需要提升配置,就已經有足夠的競爭力了,所以也根本不用談什麼厚道不厚道,無商不奸,商人的本質就是利益最大化,能賺1000絕不會良心發現只賺800。

當前國人對國產車型還有一些顧慮

汽車對國人來說是一個大件,每個人買車都想要買性能高、壽命長的,可是這方面卻是國產車的劣勢,因此,從品牌經營和品牌信譽方面來說,國產車還要努力!


隨著國產車的進步以及關稅的下降,合資車也不得不增加配置以提高競爭力

關稅降了,合資車現在日子也並不好過,上擠下壓,中間的日子不好受,可以預見的是,合資車型也終將會低下其高傲的頭,不尊重國人,等到國人有選擇的時候,一定會給它個臉色看看!另外,國人購車也越來越理性,從早期的炫耀成分居多,到現在的實用夠用即可,我們可喜的看到,國產車從早期的簡單模仿到重視設計,一大批原創高端、高品質車型逐漸推出,尊重用戶,尊重用戶需求,在未來國產車型一定會迎來輝煌的明天!


眾口說車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為什麼國人寧願買減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我想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品牌影響力差

國產車的品牌影響力和合資車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主要還是看品牌下菜碟,一臺車品牌不行,即使產品力再好也不怎麼受歡迎,比如說沃爾沃s90,在各方面都非常強悍,就是銷量上不去,因為品牌不如bba,再比如說皇冠,品質穩定,舒適,但更多人還是會去選奧迪a4,沃爾沃s90,皇冠尚且如此,國產自主品牌就更不用多說了。品牌決定了面子,開一臺國產很難談的上面子,滿足不了消費者普遍存在的虛榮心。

二,固有印象

很多人提起國產車,第一感覺就是low,品控差,小毛病多,開幾年之後除了喇叭不響到處都響,確實前幾年國產車的質量讓人非常不放心,做工用料,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都處於較低水平。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開始有了國產車差勁的印象。名聲壞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影響國產車的銷量,這種不信任感依然揮之不去。

不過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崛起,有越來越多的車型可以和合資品牌一較高下了,像吉利的博越,帝豪,奇瑞的艾瑞澤5,哈弗h9,奔騰b50,名爵6,傳騏gs8,等等。各大自主品牌也都有了自己的拿手技術,奇瑞的發動機,比亞迪的新能源,吉利的變速箱,所以也不一定合資品牌就一定好,自主品牌就一定差。

還在考慮買合資車還是自主車的消費者主要是集中在10萬左右的價格區間,事實上在這個級別中合資和國產也體現不出真正的差距,而且國產車還能省錢,配置還更加豐富,保養更加便宜,內飾,空間等通常也更有優勢。

當人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熟,不再為了面子去買車時,就會有更多的人因為確實能獲得更多的實惠而去選擇國產車了。


李老貓說車


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換車的話肯定要換合資車。

可能他們買車的時機比較早,那時候的國產車還不是很成熟,產品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但老實說,我們得感謝我們的國產車,正是有了國產車的存在才把合資車的價格拉了下來。

尤其是最近幾年,國產車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每種車型都有拿的出手的作品,比如說轎車鄰域的帝豪、艾瑞澤系列,suv有哈佛系列,mvp有寶駿730比亞迪宋max等。

國產車的三大件都沒什麼問題了,有的只是一些小毛病而已。如果只是家用的話,國產車就可以,沒必要買簡配的不能再減的合資車。

而且買合資車的人,很多是為了面子,或者聽了別人的道聽途說,連國產車都沒有試駕過。

總之,我們還是要多支持自己的民族品牌。一汽、東風這些企業已經淪為了外資品牌的代加工廠。但是,像奇瑞、長城、吉利、比亞迪等民族車企還在積極搞研發做新車型。

所以,總體來說,國產車現在的性價比挺高的,質量也不錯,如果手頭預算不多的朋友,買車的時候不妨考慮一下國產車。

書緣作者:淡淡翠 兩把刷子寫作特訓營學員


書緣眾籌網


支持歸支持,選擇面前依然被拋棄!說說國人為何不買自主車?

現今的國內車市門檻極低,如果你口袋有10萬塊的購車預算,那琳琅滿目的合資車、自主車輕鬆閃花你的眼睛。作為成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時代的青年人,提到國產車,二師兄周圍的朋友們都是充滿著激動與自豪,將慷慨激昂支持國產掛心間。但低頭想想自主車型可能會存在的質量問題,默默開回的八成是一輛合資品牌車。二師兄不禁要問諸位,您身邊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景?

平心而論,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十年前如果我們大談特談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差距,還可以一本正經的扮成個專業人士,因為那時不論是轎車還是城市SUV,放眼望去都是進口和合資品牌的天下。但是現在如果你還講國產車的弱小,那不說你OUT啦,起碼是非常片面的。走進車市,特別是SUV市場,自主品牌發展之迅猛,單純的從銷量看也是讓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典型的如長城哈弗H6,截至今年6月已經連續51個月蟬聯SUV銷量排行榜冠軍,月均銷量穩定在3.5萬輛以上。

國產車和合資車孰優孰劣,這個問題如今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如果非要說兩者的差距,只能說在各個級別和價格區間裡,國產車與合資車各有優勢。如10萬以下國產車的配置和操控性比同價位合資車要高一大截;18萬元以上區間就是合資車的天下,國產車目前在這個價位很難與合資車抗衡。而10-18萬元之間,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非常小,自然成為兩者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了。

支持國產卻買合資,內心究竟什麼想法?

對於許多工作剛起步的年輕消費者,儘管手裡積蓄不多但又確實需要一輛合適的代步車,在預算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很多人在強烈表達一顆支持國產品牌的愛國心之後,依然從4S店駕著合資車回來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思來想去,其實他們的內心想法也是現在大多數國人的縮影。無外乎以下三點:

首先,傳統印象根深蒂固。如果在街頭對國產車的印象做個現場調查,估計還有不少人會說廉價、設計感差、品控不行,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售後服務跟不上等等。可以說,國人對國產車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十年前的狀態,奇瑞QQ、吉利金剛、比亞迪F0,僅僅是個車而已,但凡手頭寬裕點,是不會考慮這些質量不保險的廉價車的。再者說,國人攢錢是不容易,願意因為一顆愛國心而把血汗錢押在讓人心裡不踏實的國產車上的人就更寥寥無幾了。

其次,主觀上不恰當的對比有失偏頗。大部分的人並不是汽車專家,對廣大國人來說,買車就喜歡拿外形相似的車做比較,比如吉利帝豪和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對比。既然是對比,就要有相同的比較基礎,這對國產車來書並不公平。以吉利帝豪為例,網報價格區間是6.98-10.08萬元,這個區間我們拿買菜神車本田飛度來做比較,那優劣顯而易見,顏值、內飾、發動機效率甚至是降噪處理,帝豪甩飛度不知道幾條街!

第三,依然是面子心理在作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好像在國人心裡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了。1886年德國人朱卡爾·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樂就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輛車的專利權,而國內車企業發展壯大才不過近十幾年的時間。十幾年怎麼和別人上百年的積累相比?什麼吉利、長城、長安,怎麼能與奔馳、寶馬、奧迪甚至大眾同日而語嗎?就是這樣的愛面子心理,國人寧可購買乞丐版的合資車也不願買同檔次高配置的國產車,換句話說,買個移動的車標,面子有了心裡更踏實。

勇於面對,自主品牌應該往何處去?

雖然自主品牌發展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但起步卻並不像國外那樣從零開始,畢竟萌發於世界汽車產業的成熟期,可借鑑的積累太多。

就現在的發展來看,國產車有三個優勢:使用空間大:用同樣的銀子買到國產車絕對比合資車至少高一個檔次;配置前衛豐富:國產車同樣用一些接地氣的土豪配置作為賣點,而同檔次的合資車,基本都是乞丐級別,甚至做工都不如國產車精細;保養費用低:這才是國產的特質,自己生產的產品心裡有底,配件通用性強,更換零部件輕而易舉而且物美價廉,這是合資品牌無法比擬的。如同蘋果手機,你敢摔壞屏幕去蘋果店裡換麼?換個新屏可以買個國產中檔新機了。

當然,現實是自主品牌依然不那麼受待見,必然有其客觀原因,這也是國內車商應該努力改進的方向。首先是動力總成還比較弱,目前可以自主研發的車企並不多見,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完全的自主開發;其次是小型車市場發展水平不高,中國地大人多,小型緊湊車實際上很有潛力,但合資車進入早,自主車起步晚就更難分得一杯羹了。

二師兄總結:客觀來說,國產車品牌在外觀設計、整車質量、生產平臺、供應商體系構建、甚至廣告宣傳方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短期內我們無法全面超越合資品牌,但要看到國內車企的不懈努力。通過在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中不斷進步,相信國產品牌會贏得世界的矚目和認可。作為愛國的消費者,我們也要對國產品牌充滿自信。

版權聲明:本文由自媒體二師兄玩車創作,轉載請與二師兄聯繫,購車養車用車玩車等福利活動,關注頭條號二師兄玩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