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轉稅漩渦:國務院已表態,中小企業急尋生存法則……

“社保轉稅”的制度安排引發各界強烈反響。9月6日,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強調,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徵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

社保徵管體制改革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幾何?對上市公司的衝擊有多大?企業社保繳納壓力加大後有何應對措施?證券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專家、多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小企業有關負責人,以求多角度看看此次改革進程中將會激起怎樣的漣漪。

一、“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進入現代社會,繳納社保便是“養兒”。根據國家安排,從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述“社保轉稅”的制度安排引發各界強烈反響。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基調是,可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總體不增加企業負擔。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經過多方調查獲知,圍繞社保轉稅展開的博弈已日趨激烈,目前業界尚未形成統一共識。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社保轉稅”已進入倒計時。

強制養老

社保轉稅漩渦:國務院已表態,中小企業急尋生存法則……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明年新個稅法實施後最顯著的影響,就是統管各項相關數據的稅務部門接手社保費用徵收,企業將失去在兩部門給職工申報不同工資標準的‘操作空間’,無法再鑽漏洞了。”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稱,這個漏洞存在於社保繳納核算機制間。

據政策規定,企業參保職工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個人實際工資總額為基準,若高於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則最高繳費基數按不超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確定上限。若低於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則最低繳費基數按不低於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確定下限。

當下,國內確實有不少企業不以職工實際工資繳納社保費,而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給職工繳費。甚至有些企業老闆為了降低成本,想方設法逃避繳納,使得員工各項保障沒能得到充分保護。而由稅務部門接收之後,稅務部門的徵管能力要遠高於社保局,對不合規定的繳納情況會進行全面、嚴格的監督。

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給員工繳納社保,甚至部分員工不繳納社保,早已是十分普遍的行為,存在不合規操作的現象比例基本超過7成,但新方案實施後,之前的‘空子’不好鑽了。

”採訪中,不少企業談及社保徵管體制改革對自身影響時頗為謹慎。

河南地區一上市公司高管劉傑(化名)告訴記者,近期已多次接到機構投資人電話問詢改革影響,企業也已組織專人核算相關成本提升幅度,雖尚無明確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後企業人力成本必然大幅提升。

他表示,雖然此前河南地區的社保也是繳到當地地稅,但稅務部門只是替社保局代收社保費,由於兩個部門信息共享不便,因此未能詳細將社保信息和繳個稅的工資進行比對,多數企業就可以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繳納社保,即使是財務管理相對規範的上市公司,也多存在這一問題。而且,上市公司作為地方納稅大戶,都或多或少會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此前地方政府更關心企業納稅總額,對社保繳納額度情況並未有過多關注。

“此次改革對於製造業企業影響將最明顯。由於勞動力密集,人員構成和各自需求複雜,此前沒有按照實際工資核算社保,甚至不繳納社保的人群比例會更大。”劉傑表示,企業繳納社保時,往往也會參考員工的需求。

劉傑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公司基層生產員工多來自農村,在當地都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每年僅需個人繳納幾百元,就也可享受醫療保障,因此這些員工很多強烈要求不繳納社保,企業也不得不尊重個人意願。操作方面,這些員工此前都走第三方勞務派遣方式,但這種人數比例也有限制,不能大面積使用。新方案實施後,這些不願意繳納社保的員工,也必須被納入繳費體系內,等於變相強制養老了。

成本提升

社保徵管體制改革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幾何?

按照最嚴格的標準測算,改革後企業人力成本增加會達到10%。但因為公司成本結構裡,本來人員工資佔比就比較低,社保成本提升後,總的成本增加並不明顯。”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公司成本中主要是原料成本,人力成本本身佔比不到5%,社保需要多繳的又只是一個增加值,因此在總成本中增加不足1%。平時生產經營過程中,其他因素的波動往往都能超過這個增加比例,所以這部分成本增加對企業影響並不大。

他認為,社保成本提升,對於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企業壓力更大。養殖行業雖屬勞動密集型行業,但要考慮成本結構因素。如果人工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比達到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那有可能受影響就比較大。

除企業成本結構影響外,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所受影響也不盡相同。

“上月末鄭州稅務部門就已開始著手將過去企業採用的金三系統,變更為自然人管理系統。過去金三系統對於申報工資數據記錄不是特別準確,而新系統上線後,要求企業每個人都必須按照實際工資錄入,這或也是為後續依規繳納社保做鋪墊。”鄭州一小型工程設備企業財務負責尚捷(化名)稱,中小企業往往人員流動性更大,此前對於社保繳納的規範性欠缺,對比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大型上市公司,本次改革對於中小企業的衝擊會更加明顯。

她表示,由於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強,而辦理社保手續繁雜,公司常常一個員工剛辦好社保不久就面臨離職。此外,雖然社保按規定是可以跨省聯網,但實際辦理過程中也十分麻煩,有一些需要經常變化工作地的員工入職時就要求不辦理社保,而是回戶口所在地自行繳納。以她所在企業為例,公司員工總數有60多人,但目前實際僅為20多人辦理了社保,且均是按照最低繳費基數進行核算。而如果60多人在改革後都需按實際工資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將是沉重負擔。

尚捷簡單為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算了筆賬。2018-2019年鄭州市企業職工按2017年1月至12月月平均應發工資作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低於2017年度鄭州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即3524.3元)的,按3524.3元/月確認基數;高於2017年度鄭州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即17621.5元)的,按17621.5元/月確認基數。

按照規定的2018-2019年鄭州市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比例,養老保險公司繳19%,個人繳8%;失業保險公司繳0.7%,個人繳0.3%;工傷保險公司繳根據行業,個人不繳;生育保險公司繳1%,個人不繳;醫療保險公司繳8%,個人繳2%。

以工傷保險企業繳納1%算,一個月收入6000元的員工,此前公司按最低繳納技術,每月需為其繳納的社保費用為1046元,而按照實際工資,每月則需繳納1782元,多出736元。而對於此前沒有繳納社保費用的員工而言,企業每月將多支出1782元。

這樣算來,這個60多人員工的企業,每月在社保費用方面就需較先前多支出近10萬元。

在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高級合夥人周洪濤看來,改革後企業成本增加是必然,且對於很多企業成本增長幅度要超過10%。

“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這方面繳費相對規範,因為每年醫保部門還會對這些單位有稽查,監督是否按照實際工資繳納社保,不合規會有處罰,但民營企業以往默認是放開了,且每年社保繳納的最低基數本身就不低,企業負擔較重。”周洪濤表示,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不願意上市,就是因為社保問題。因為上市企業的相關規範要求,企業在上市過程中就面臨大額的社保補繳。對於人員少、利潤率高的高科技公司而言影響不大,但對於向建築、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是難以承受之重。

周洪濤稱,國家一直說降低稅負,但企業感受是稅收增長率連年提高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家加大了稽查力度。因此企業不可存僥倖心理,需依照規定繳納。會計單位接觸最多的就是企業,能看到一些企業如果按照新規就要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局面,沒有利潤可賺,只能無法為繼或者另闢蹊徑。社保徵管體制改革的消息去年就已傳出,一些企業已經提早核實準備,稅局也會做出相應提醒。對於企業來說,目前財務核算上已經需開始調整。

分歧較大

社保繳納規範化的初衷,是國家保障民生,監督企業擔負員工養老等義務的手段。目前,多繳多得是我國社保繳費的基本原則。在職時社保費繳得多,退休後養老金也會按比例拿的多,反之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就會縮水。不過,由於社保繳納基數提高,個人負擔部分增大,調整後員工到手收入或也會出現減少的情況。

“新個稅法8月31日實施後,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個稅改革與社保徵管體制改革同時實施,員工到手工資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劉傑測算,以鄭州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社保的企業員工而言,2019年新的個稅改革與社保徵管體制改革實施後,核定工資為6000元的員工到手收入將減少174元,核定工資為30000元的員工到手收入將增加839元。

社保轉稅漩渦:國務院已表態,中小企業急尋生存法則……

到底是多繳社保,多拿退休金划算?還是少繳社保,少享受保障划算?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群,對於社保觀念的千差萬別,直接影響了改革對個人的作用。

“我們這一代養老得到了較好的保障,還是得益於社保體系的完善。過去工資低,每月社保繳納費用不過幾十元,而如今退休後,每月退休金可以拿到三五千元。”談及對即將施行的社保改革看法,鄭州地區一棉紡廠已退休職工李芳認為,繳納社保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存款行為,也可抵禦貨幣貶值。社保費用中個人只支出約三成,企業出七成,改革後企業的負擔確實會加大,但對於個人而言還是利大於弊。

與之類似,鄭州市民黃玲也認為社保繳納有助於保障長遠利益。在家做全職主婦的她,5年前從公司辭職後依然按月自行繳納社保。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繳納社保需要將在職時企業繳納部分也全部由個人負擔,每月繳納金額一千多元,但繳社保還是考慮為自己未來的醫療、養老提供保障,且如果需重回職場,社保繳納也可保障持續性。

不過,同樣沒有單位保障,自由職業者胡剛更傾向於自行購買商業保險。在他看來,目前市場化保險機構眾多,產品多樣,完全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購買不同種類,不同額度保障的商業險以防後患。相比社保需根具國家政策履行,個人可支配限度不大而言,商業險更能貼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對於工資較高,沒有房貸、車貸等家庭負擔的人群而言,按照更高基數繳納社保,是好事,不過對於當前月工資較低的年輕一族,改革後每月到手的工資降低,生活壓力會加大。” 周洪濤稱,目前普遍年紀在四五十歲,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群,對社保更為重視。一是在這個年齡段已經具備一定原始積累,有多餘的閒散資金,同時離退休較近,可享受後期福利的希望也更近。而對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一族,養老對於他們還很遙遠。每月工資僅夠支付日常花銷的話,對於社保再多投入就無疑增加了生活壓力。目前企業中主動提出不願繳納社保的,也多是這部分人群。

上市公司對社保轉稅實際上也很敏感。目前,上市公司主要持三類觀點:

一,已為員工全額繳納社保,無實質影響;

二,預計職工薪酬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整體可控;

三,尚未收到相關文件,無法識別其影響程度。

具體看,精鍛科技、涪陵榨菜、長春高新、永興特鋼等公司明確表示,公司原本即全額繳納社保,因此基本不受影響。

截至目前,較少有公司對影響程度進行具體測算,捷捷微電是少數作出量化說明的公司。捷捷微電稱,目前公司給員工參保的繳費基數約佔實發工資的60%多,據現狀估算與未來人員配備等因素分析,預計對企業的影響不會超過1000萬元,約佔成本的2.5%左右。

此外,社保新規實施細則尚未出臺,不少公司的回應還比較“模糊”,多家公司表示:“公司堅持規範運作,目前相關政策尚未落地。” 、“公司社保嚴格按照當地規章制度執行”、“公司為每個員工都買了社保,至於購買基數調整情況,會依據國家新的政策執行,具體情況請關注公司定期報告。”

社保轉稅漩渦:國務院已表態,中小企業急尋生存法則……

改革沒有回頭箭據《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數據顯示,2013年,僅31%的企業合規繳納社保(按照職工工資實際核定繳費基數),統一按最低基數繳納的佔比近1/3。2016年,社保繳費基數完全合規的單位僅佔25%,接近75%的企業未按照職工工資實際核定,其中36%的企業統一按最低基數繳費。2017年,基數合規單位佔比又進一步下滑至24%,其中23%的企業統一按最低基數繳費,還有11.3%的企業按固定工資部分不算獎金繳納。

而另一方面,自2017年起,養老金要求的財政補貼將持續攀升,2016年中國養老金空賬達到3.6萬億元。據數據顯示,養老金2016年收不抵支的省份增至7個。據清華大學人口和人力資源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在未來的5到10年當中,養老金缺口大約是8到10萬億元。

“社會保障體系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若需體系建立健全,相關監管必須落實到位,改革推進也是必然之舉。”宋向清稱,當然,改革的推進勢必會對過去的企業生存環境進行改變,會出現經營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難以為繼的局面。社保改革如何推進、如何更適於企業和個人利益均衡發展,還需要政策在推廣過程中不斷探索。

他表示,對比發達國家,目前我過的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偏高,這對於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及其職工,確實會形成一定負擔。因此未來我國的社保費率或有向下調整的空間。

劉傑也表示,中國企業社保費率位居全球高位,企業用工成本較高。目前70%左右的企業未按照職工工資實際核定繳費基數繳納社保,未來該部分企業的社保繳納壓力進一步加大。企業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的緩衝政策或措施,能夠為企業緩解經營壓力。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2015年全球典型國家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比例中,中國合計為29.25%,而智力為4.5%、美國為8.25%,平均值為16.256%。

“對於社保改革,目前不少企業還抱有觀望心態,或者考慮以低報工資額減少社保繳納費用。但企業最終是要考量到利潤總額上的,如果納入報表的工資低的話,勢必增加企業的利潤總額,也就是增加稅負。”周洪濤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我最近跟企業溝通時,觀點都是勸大家不要抱有僥倖心理。社保改革推進是社會制度完善的必然,企業只有盡力提升經營業績來緩解成本壓力,鑽空子不會是長久之計。

二、中小民企尋求生存之道

在多位企業人士看來,雖然國務院常務會的表態對部分企業負擔的加重預期形成一定對沖,但“社保稅徵”新政的祭出,對於包括餐飲物流、建築施工、勞務派遣、物業安保等在內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預計會帶來較大影響,尤其做小稅基和偷逃稅費等行為存在於不小比例的中小規模民營企業中,隨著社保追繳和嚴格徵管機制的到來,如何實現成本轉嫁,將成為它們的新考驗。

但中小民企並非完全無策。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經過對部分民企採訪獲悉,隨著“社保稅徵”機制的臨近,不少新的企業用工模式也在加緊醞釀。預計受到衝擊的企業通過靈活機制實現用工成本再平衡的步伐,已經在悄然提速。

徵收“通道”

按照部署,未來各項社會保險費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而不是目前多地已經採用的“代收模式”。有稅務部門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稅務針對此項政策的相關部署和變動措施,已經開始加快速推進。

王峰(化名)此前在河北省任丘市稅務局工作,今年7月國地稅合併後,被調往下屬分局。他介紹說,“國地稅合併後,河北多地稅務專門成立了非稅收入科或者非稅收入部,為徵收社保費做好準備。”

對於“社保稅徵”的原因,王峰解釋說,一方面,社保基金收支兩條線,將徵收職能從人社部門分離出來,有利於人社部門集中力量來做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發放.

另一方面,稅務部門最容易掌握用人單位的經營狀況和工資發放情況,對那些不給員工上社保、不全額上社保的企業最方便做到“精準打擊”。

因此,整體來看,部分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以及此前通過做小稅基和偷逃稅費的企業,將面臨較大壓力。

王峰介紹說,不少民營企業都知道繳納社保的成本壓力較大,基本上公司報多少就按照多少來收,除非是有人舉報或者投訴,或者每年會核查抽查一些企業,而即便這時候涉及到實際工資的核定與實際人數的核定,仍然還有人為的操作空間。因此,儘管過往的社保的法律標準很高很嚴格,但是實施的時候執法力度是比較弱的。而社保局、各地的勞動局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去掌握企業的實際的勞動力情況。

“整體來看,稅務部門更像是提供一個‘通道業務’,所徵得的資金最終還是會流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不會出現用作它途的情況。”王峰解釋。

“社保稅徵”新政雖然有種“橫空出世”的感覺,但也並非空穴來風。王峰表示,近期正好是國稅地稅合併落地期,因此是一個實現徵收主體轉移的好機會。

此外也有審計機構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分析,多部門此前就曾聯合發文,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民航、火車,裡面就提到“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參加社保、未如實申報社保繳納基數、拒繳社保的,其責任人都將被納入失信名單,坐飛機都將受限”,因此,她認為本次改革是一個較大的系統工程。

頭部競爭

改革雖然仍未落地,但其影響已經在發酵之中。

首先各路分析師,特別是服務類、零售類、製造業等行業分析師紛紛出馬,試圖將政策對行業及公司的影響量化,各類研報也層出不窮。

其中國泰君安的研報最為引人注目,其測量全國總量最終影響表示,在徵管體制改革後,企業與個人將補繳共計近2萬億元。

社保轉稅漩渦:國務院已表態,中小企業急尋生存法則……
社保轉稅漩渦:國務院已表態,中小企業急尋生存法則……

另外,不少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分析師和機構紛紛來詢問事件影響幾何,給個指引”。目前已經有數十家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渠道給出回應。但董秘也顯得頗為無奈,其中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表示:“這事兒上市公司很難指引:預測多了現在是利空;預測少了,以後是利空,外帶傷了朋友。關鍵是即使測算準了又能怎麼樣?

據某上市公司深圳代理財務人員介紹,最近在他們的工作群裡各種“關於社保改革的講座和論壇”不斷出現,領導也曾想讓他們去聽一聽,記者在網上也看到一些“社保入稅,人力資源大咖教你如何應對”等的講座宣傳。

對於社保徵收劃歸稅務徵收這一改革,南方某出行類上市公司管理層人士表示:“對我們這種類型的企業成本應該增加不少,會有一定衝擊的,尤其是處於轉型期的企業,面對新競爭者的增多,企業研發投入等各項費用會增加,如今人力成本再增加,那麼無疑會對企業增加負擔。”

據介紹,該企業目前正常繳納員工社保,只是標準相對比較,而此項改革具體會讓人力成本增加多少,上述管理層人士表示:“目前改革措施還未具體落地,具體成本增幅還不好測算。”但她表示:“改革方案最終落地後,作為上市公司肯定會合規執行的,這在某種程度也會倒逼企業不斷提升內部運營效率、工作效率、人力產出比等但是對公司肯定不會造車威脅,就這麼點事,作為企業管理者肯定希望成本低。”

“政策變化改變不了”,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表示,“長遠看,這事真沒那麼重要,或許對短期損益有影響,但不必糾結於此,紮紮實實做好預案,把管理做精、實力做強,你就是剩著,剩著為王。對於整個個行業而言,人工成本的抬高,將進一步清楚弱小競爭者,同時阻擋了潛在的進入者。”吳士君稱,對於行業頭部已經建立了壁壘的公司,相當於稅務替你掃清了馬路,發展環境可能更加有利,市場份額反而增大,事件影響很快消化,“短期無大礙,長期有大利。”

其中,某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在社保新政改革方案頒佈後,對醫藥零售這一員工人數較多,被認為受社保改革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進行研究。該券商人士分析指出,增值稅改革以及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變動等可以部分對沖社保入稅調整帶來的風險。據他測算,補繳社保的差額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比例在8%-19%之間,對公司淨利潤率影響在0.44個百分點-1.23個百分點之間;但增值稅降稅+小規模納稅人改革有望帶來0.7億-1.7億的業績增量,對公司淨利潤率影響在1.45個百分點-2.36個百分點之間。

上述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短期來看,目前社保入稅的具體執行細則及執法細則仍未有定論,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估計實際影響額度相對較小,同時還應考慮增值稅改革帶來的風險對沖;另一個角度來看,上市公司相對規範,如完全嚴格執行社保徵收則中小連鎖面臨的壓力更大,中小連鎖資產價格有可能下降,利於大型連鎖進行收購兼併,更有助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用工新模式

社保基數核定轉由稅務局管理,不少民營企業表示,已經感受到壓力。

東北地區某家A股上市公司董秘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公司上市後,絕大部分運營主體都是按照實際繳納的,但江浙某生物質子公司沒有實繳,初步測算未來每年將增加公司成本100萬元。

北京一家民營建築施工公司負責人則表示,對於行業來說,1%的成本增加,都可能意味著讓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甚至出現停工的情況。“倘若政策落地,我預計行業內的一些企業可能會出於成本考慮進行裁員。”

王峰認為,未來社保要按實際工資繳納,對私營中小企業影響最大。“大企業、國企、事業單位此前經營比較規範,福利也好,社保往往只多不少;相反,各地中小企業‘欠保’情況則或多或少的存在,新政對這些企業帶來的壓力最大。”

面對這種擔憂,民企並非束手無策,部分新的用工模式正在醞釀。北京某地產中介公司,就準備把員工變成個體戶的“內部合夥人計劃”。

該公司負責人透露,“我們考慮把門店專門去註冊成一個合夥制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取得營業執照後,總公司通過支付服務費給合夥企業,從而走正常的增值稅發票通道。”

王峰分析,這相當於將此前的僱傭關係變成承包關係,而合夥制企業則可以通過經營所得分紅替代此前的工資。“如此,既能夠留住員工保證此前體系的正常運轉,又能儘量對沖新政可能帶來的成本上升。”

前述審計人士認為,待政策落地實施後,不少新的用工模式有望出現。“比如,改為非全日制用工、計時工、勞務用工等方式,都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規避社保帶來的壓力提升。”

王峰認為,即便民營企業會出現多繳納社保費用的情況,但因為是全行業的同時提升,只要擁有產品、服務方面的話語權,企業就可以向下遊消費市場進行成本轉嫁。“以快遞公司為例,尤其對於已經上市的快遞龍頭而言,即便不採用新的用工模式,通過快遞費漲價實現轉移成本,也相對比較容易。”

本次的社保改革,用工較大的私營企業被認為是受影響較大的主體。但記者採訪發現,面對改革,中小企業反而較為淡定,但卻並非真的“按規執行”,而是尋求各種“生存之道”。

上述某上市公司深圳銷售代理財務人員介紹,公司一線銷售和安裝人員較多,目前是按最低的工資標準來繳納社保,“2015年的時候,人事部就提過是否需要按照實際的工資繳納社保個稅,但是一直沒有實施。如果真要全額繳納的話,公司成本會增加很多。安裝人員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基本只在乎到手工資多少,銷售人員是看提成的,流動性也比較大他們也不願多繳的。”

不過該財務人員還稱:“公司相關負責人對這一改革並不著急,稅務人員稱‘怎麼繳稅就怎麼繳社保’,十月份才開始報稅,到時會怎麼應對要等領導們研究後才能決定。”不過她也記者表示了公司的“稅務風險”。

東莞某小型工廠主也是頗為淡定,“影響多大等政策落地才知道,到時候看別人怎麼弄,反正現在沒人提這事該怎麼過還怎麼過,”他對記者表示:“我們就沒有給員工繳社保,工廠有二三十人但只向上報十人,這種小規模企業一般都沒交或者就是員工自己繳,我們只是代繳”。

“基礎員工大都不想買(社保)的,到手的錢少了”,一位長期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從事鞋業加工的務工者趙先生也對記者表示:“小廠是個別人員有買(社保),大廠和股份制的會全買(社保),像我們廠23個人,好像只有3個人繳個稅,而買社保的個人一般都是想入戶或者有小孩上學等需求的。”對於如果明年改革實施,老闆會不會將成本轉嫁到工人身上的擔憂,趙先生稱:“會,但不會太明顯,招工難。”

除了淡定的小型企業,部分較為規範的中小企業也較為淡定,當記者提出採訪需求是他們表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通過側面反應,“不管政策怎麼變總還是要生存的”,是這部企業的態度。

而尋求專業人士幫忙便是他們“生存之道”的一種,深圳某律所人士馮先生介紹,最近他們和一些會所都比較忙碌,不少客戶找來尋求做一些“應對措施”,他表示:“我們的籌劃(針對社保改革)目前主要是針對既有客戶做的,主要是一些人力較多的企業,比如IT程序外包等行業企業。方法主要是將僱傭關係變更為合夥關係,將發工資變為分紅,用來規避政策轉變而多繳費用的情況。”

據瞭解,在政策變化之時,有些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勞務派遣公司(人力資源中間商)將員工招為自己人,在低工資地區辦理聘用社保發薪水,再派人到企業工作,向企業收費!這中間機會利潤很大,所以,國企事業單位,外資一直以來大量使用勞務派遣人員!現在稅收社保政策,更會促進大量民營企業使用勞務派遣。

但不得不說新一代員工的保險意識已經明顯增強,某擁有數萬名員工的新能源製造行業上市公司90後員工稱:“我們公司五險一金福利真的是大坑,總共三四百的樣子”,並給記者曬了扣費截圖“醫療保險8.35元(每月繳),坑得要死”,而她的工資則是過萬的,為了給自己和家人足夠的保障,她又專門為自己買了意外保險、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險等幾份商業保險。深圳某美髮連鎖企業90後員工也對記者表示:“我們員工沒繳社保的,只有店長繳了,但我自己的媽媽會在老家給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