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小女孩直播死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怎麼了?

最近網絡上流出一張不知真假的截圖:

十歲小女孩直播死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怎麼了?

一個看上去不過十一二歲的女孩,媽媽被車撞死了,居然開起直播號稱自己“直播死媽”,看到這張圖的一瞬間我感覺我的道德觀已經被突破了,我難以想象互聯網上居然還有這樣的直播。

無論是不是炒作,無論是什麼目的,我都覺得這樣的行為突破了我的底線,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樣的行為。只能說這個女孩是想紅想瘋了。

想紅

早年有人說中國人“笑貧不笑娼”事實卻也是如此。

在如今中國人的價值體系裡只要能賺錢的就是好職業,甚至民間還出現了不少頂著“厚黑學”的名頭,大肆鼓吹那些打貪打掉的大老虎,覺得他們有本事。

而每逢值得推崇的好人好事,卻總有人說假。

這樣的社會現象也逐漸過渡到了孩子的身上,這些孩子包括00後、05後和10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問起00後一代他們的理想是什麼的時候,答案總是讓人震驚。

記得筆者曾經去到廣西的一個鄉村展開支教活動,當時問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夢想是什麼的時候。

我以為會像是小學課堂上老師問我們的時候,我們說“科學家”、“作家”、“軍人”這樣的職業,因為當時的筆者考慮到“孩子”和“落後鄉村”的雙重屬性,他們的回答應該更加質樸,也比城裡的孩子更加具有理想性。

十歲小女孩直播死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怎麼了?

也許反而是筆者活得太理想了,至今仍然記得那個農村的小女孩,她說她想成為網紅。

當時的筆者一時之間竟不知道如何接話。

我問她為什麼。

她說網紅有粉絲,有粉絲就會有錢。

站在我面前的那個孩子,明明才十歲啊,她可能背不出很多首唐詩宋詞,她也不懂什麼大數據,不懂什麼粉絲經濟效應,不懂什麼營銷,但她直截了當地明白,有了粉絲,就會有錢。

我問她那你想不想做老師和科學家啊。卻不料得到卻是一句諷刺。

“只有傻子才做那些。”

那時候我再看這些孩子,這哪裡是孩子,分明是一個個被社會慾望填滿的成年人。

什麼時候在我們的價值取向中,網紅這樣的職業已經能夠被擺上理想的檯面,引發無數人的嚮往了?

這樣的職業類似於戲子在古代是下九流,賺再多的錢也難以上得了檯面,因為他們只是單純的供富人消遣,並沒有創造社會價值。

那些踏實能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奮筆疾書人和挺直脊樑的人才應該真正的受人尊重,受人追捧。

古有清官守孝,萬民十里送之。

今卻常見網紅感冒,百萬留言關懷。

十歲小女孩直播死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怎麼了?

(網絡主播)

孩子想紅的目的很簡單,他們只是單純都是受人追捧,單純的想要活在鎂光燈下,這份單純既叫人害怕,又叫人心寒。

說到底他們是沒錯的,人終究是一個社會性動物,喜歡被人關注也希望被人追捧,涉世未深的孩子更是這樣。

但是如今社會什麼樣的人會被人追捧呢?會被人喜歡呢?

網紅還是那些堪稱脊樑的人。

這時就需要一把叫做道德觀的尺子。

可惜在如今社會的尺子上站在頂端的是“網紅”是“明星”而不再會是科學家,不再會是作家,不再會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再無為民請命,再無奮筆疾書,唯剩下譁眾取寵而已。

這把道德觀的尺子終究還是歪了,歪的嚴重。

筆者明明記得我們小時候的價值觀明明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我們涉世未深,男生心心念唸的想成為英雄,女生心心念唸的想談一場戀愛。記得第一次看到課本中的雷鋒故事,我們那一代的小孩心中都說想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人,那時的我們都認為這樣純粹的與人為善是真的,是不摻雜任何私慾的。

那時的我們嚮往的可能比較天真,甚至可能是幼稚地做“正義的夥伴”,但是現在的孩子,卻會覺得這樣的價值很可笑,我不確定這究竟是因為他們早熟還是因為什麼?

前段時間有個母親分享自己的經歷,還在上小學的女兒不知道怎麼的,在飯桌上聊天居然張口說的便是,小三、原配、墮胎之類的話題,讓人難以相信。

說到底與如今的社會環境有脫不開的關係。

你見過媒體報道過科學成果嗎?你見過媒體報道過好人好事嗎?

現在似乎早就沒有了,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明星八卦、明星緋聞或者雷人雷事。為什麼?因為這些事情吸引眼球啊。一個數十萬字的科學論文和學術報道對比起xx明星又和哪位小鮮肉傳出緋聞了誰更刺激,相信誰都清楚。

媒體都是逐利的。

想起那句經典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媒體總是會關注那些獵奇的,那些自帶流量的明星,甚至現在老師也不會在課堂上給學生講“雷鋒故事”了,也不會給孩子講“好人好事”了,因為就連他們自己都覺得“假”,覺得孩子不願意聽。

之前傳出四川某初中的老師上課氛圍特別好,學生成績也不錯。但是去瞻觀了她的一堂課之後卻發現這個老師在課上和學生聊明星八卦,甚至把八卦新聞和課文放在一起說。

比如說講到作文裡“金屋藏嬌”這個詞語的時候,她居然用明星分手做類比,下面的學生一片鬨笑之聲。

這樣的名師,談何教書育人。

價值觀偏了,社會就偏了。

曾有一個老學者看到如今的網絡現象感覺十分的驚訝,在網絡上寫了一篇長文,說為什麼“掘你祖墳”、“墳頭蹦迪”、“靈堂K歌”這樣的詞語居然會成為網絡熱詞,甚至會成為人們的談資。他也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吹捧投機取巧的人,反而覺得那些踏實能幹老老實實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很幼稚,很落伍。

那麼在中國社會什麼才是跟得上潮流呢?

譁眾取寵?投機取巧?掘人祖墳?

當那位老學者發文之後,卻被網絡噴子噴為老學究,說成不懂年輕人玩梗,說成上綱上線紅衛兵。

唉,這些上綱上線的人,玩梗玩著玩著就成了真的,道德最終還是淪喪至此。在這樣浮躁的社會環境裡,直播死媽這種突破底線的行為,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