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兩代三院士 地質泰斗李四光

前幾天瀏覽新聞,西南石油大學5位師生赴新疆野外考察遭遇泥石流,把生命永遠停在了阿克蘇。為之惋惜心痛之餘,深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讓我想起了中國地質學的奠基人李四光,他也曾無數次走過祖國的大河山川,為地質事業殫精極慮。

百度搜索李四光三個字,就會彈出李四光是什麼家?李四光是哪個朝代等這樣的問題,這讓人不禁感嘆,對這樣一位偉大的地質學家,我們瞭解的太少,而除了作為赫赫有名的地質學家,他還是一位教育家,活動家及音樂家。他是中國同盟會年齡最小的成員,孫中山去世,為他抬棺的六個人中,就有李四光。圍繞著這許多光環背後的,一連串的傳奇故事。

一家兩代三院士 地質泰斗李四光

1

出生貧寒 勤學善思

李四光出生貧寒,祖上是北方的蒙古族,後遷居湖北一帶,改李姓,父親是一位秀才,雖然他思想開放,博學儒雅,但缺少功名的他只是一位私塾先生,緊靠著他一人微薄的薪水,養活膝下七個嗷嗷待哺的孩兒,顯然是捉襟見肘,所以,教書的空檔,父親也和別人搭夥耕田,風調雨順的年頭,勉強能讓一家人填飽肚子,但若遇上收成不好,餓肚子也是常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李四光懂事格外的早,一邊用功讀書,一邊幫母親做各種家務,挑水洗衣做飯,凡是能做的,他就搶著做,這樣就能為母親減輕負擔,母親雖然辛苦,但倍感欣慰。

年少的李四光比別的孩子更加喜歡觀察,熱愛思考。有一天和同伴們一起捉迷藏,躲在一塊巨石後面的李四光很快就被找到了,但此時,他的心早已不在遊戲上,居然對著眼前的這塊巨石發起了呆,他好奇,這麼一塊平整的平壩上,怎麼會有如此大的一塊石頭,它周邊再沒有其它石頭,這一塊石頭顯得如此突兀,好奇的李四光問了見多識廣的陳二爹,問了博學多才的父親,但都沒有得到他滿意的答案。於是,這樣一塊在別的小朋友看來再也平常不過的石頭,在李四光心裡卻充滿了疑問,他知道,只有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解開他的疑惑。

作為私塾老師的父親,在李四光的啟蒙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六歲的李四光在父親的私塾讀書,作為教書先生的孩子,李四光在課堂上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怠慢,相反,他比其他任何一個孩子都更加用功,他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寫作文忙個不停,他很快就通讀了《四書》《五經》這些國學經典。但父親給他的最好的教育,是來自課本之外的東西——一身的浩然正氣和愛國之情。

有天課後,李四光看見父親並未出去散步,對著一篇文章若有所思,他好奇的上前去問父親在做什麼,只見父親噙滿淚水的眼裡充滿無奈,用憤慨的講出了甲午海戰的一系列經過,“民族的恥辱!”年少的李四光聽完事情的經過及脫口而出,這樣的話從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嘴裡說出,父親甚至都有些驚愕了。他隨即勉勵李四光:“記住甲午海戰的教訓吧孩子,但是現在你需要做的是發奮讀書。”父親這句勉勵的話,成為李四光後來取得一個個舉世矚目成績的最初也是最大的動力。

一家兩代三院士 地質泰斗李四光

△ 青年李四光

遠渡重洋 求學深造

為了解開那塊石頭背後的謎團,為了父親的那句發奮讀書,為了能造出打敗日本軍艦的大船,他決定去更大的地方求學,報考了當時在張之洞的支持下創辦的新式學堂,在三百多學子當中,李四光以第一名的成績如願以償的成為了武昌新式學堂的一名學子,這時的他勤儉節約,

唯一不變的是用功讀書,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當時學校有規定,根據考試成績排名,前三名依次可以派去美國,英國和日本留學,儘管李四光屢次考第一,但由於學校的“關係戶”,加上當時的校長看不起李四光的出生,只派他去了日本。

可是,即使是日本也好,只要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於是,李四光在學校的安排下去了當時日本的弘文學院就讀,他瘋狂的學習數理化和日語,但速成班一年就結束學業了,李四光並不滿於此,他決心報考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因為這裡的造船專業是當時日本最好的。這個學校對中國的開放名額只有10個,同場競爭的中國學子達1000餘人,報考難度可想而知,但他依舊順利通過考試,成為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舶用機關科一年級新生,本年級共19名學生,李四光是唯一的中國人。

回國後的他,滿腔熱血待報國,但國內混亂的政治形態並未給他過多的機會,眼看著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報國無望,於是,倍感失落的他再次選擇出走求學,他一直記得父親的勉勵,也沒有忘記孫中山的那句:“努力向學,蔚為國用。”這一次,他來到了離家更遠的英國伯明翰大學。而且放棄了之前的專業,選擇了地質學,原因很簡單,他覺得中國固然需要船尖力炮,但國家富強必須要有充足的煤鐵等資源,而中國正是缺少一線開採和冶煉人才。他的選擇,從來沒有離開愛國這個根本。

在環境優美的伯明翰大學,在專業上依舊十分用功,但他懂得勞逸集合,自學了小提琴,而他寫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機緣巧合成了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此外他又努力學習英文,閱讀了無數的原版英文著作,碩士畢業前,他用英文寫了長達387頁的畢業論文《中國之地質》,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一家兩代三院士 地質泰斗李四光

△李四光與妻子李淑彬結婚照

改革教育,潛心著述

六年的求學生涯結束,李四光委婉謝絕了導師的挽留,謝絕了其他老師的推薦,毅然決然回國,在蔡元培等盛情邀約下,來到了北大任教。他教書極其認真,每堂課前都要做大量準備,改革了以往教學的死記硬背,使課堂氛圍極為活躍,課外時間,他經常帶著學生到野外實地科考。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學生的嚴格,嚴格到連學生的走路也有要求,他對學生說,腳步就是丈量土地,計算岩石的尺子,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走路的每一個步子都大小相等,不多不少的0.85米。

再次回國後的日子卻也並不太平,國共兩黨一直內鬥,後又爆發抗日戰爭,顛沛流離的日子並未減退他的工作熱情,一身正氣,性格直爽的他並不擅長政治,蔣介石曾在數次名流聚會上邀請李四光,並把李四光的作為設在自己的跟前,但李四光一次都沒賞臉。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在此期間,他無數次登上廬山,黃山,九華山,太行山考察,他獨創了蜓科鑑定的十項標準,被中外學者全部或部分採納,他發現了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駁斥了此前西方關於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說法。奠定了《中國地質學》學說基礎,發表了一系列地質方面的研究論文。

一家兩代三院士 地質泰斗李四光

△ 李四光在做報告

嘔心瀝血 歸國挑重擔

新中國成立,李四光和其他中國同胞一同歡呼,這時的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在周恩來的部署及保護下,歷盡艱辛,終於回到了北京,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周恩來親自接見了李四光,同時對他賦予重任,經濟建設,地質先行。李四光深知人物艱鉅,但他沒有辜負重託。

1964年,中國第一科原子彈試爆成功,舉國沸騰,而這蘑菇雲的背後,李四光有著莫大的功勞。因為製造原子彈要用到必不可少的放射性礦物質鈾礦,而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派學生去廣西調查過鈾礦,後因戰亂,各種工作被迫中止。新中國成立後,核事業是受到領導人高度重視。有次會後,毛主席開門見山的問李四光:“中國有沒有製造原子彈的鈾礦?”李四光點頭,有次,拉開了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序幕,在他提出的三條東西構造帶上,陸續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鈾礦床。

他的功勞遠不止此。舊社會的中國,石油基本依賴進口,後來,美國的鑽進隊在中國幾經折騰,無功而返,“中國貧油”開始流傳。但李四光認為中國貧油並沒有事實依據,由他對中國光大地質地貌及豐富的學識判斷,他覺得中國地下石油的儲量確是非常可觀的。他的建議是:物探,鑽探一齊上!1958年,隨著吉林的第一個鑽井臺噴出工業油流,其他鑽井陸陸續續閃亮登場,“中國貧油”的帽子,自此被摘掉。

近些年來,網上一直流傳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的說法。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之後,其實準確的說法是,李四光預測了四大地震帶。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人民財產生命遭受重大損失,在隨後總理召開的座談會上,李四光獨排眾議,他認為地震是可以預測的,此言一出,舉座震驚。李四光晚年的幾次出行,都跟地震預測有關。年近八旬的他白髮蒼蒼,拖著病體到地震現場做勘探,當人們得知他就是地質部長李四光的時候,無不感嘆:“這是真正的人民科學家。”逝世前一天,李四光還曾真誠的對醫生說:“如果能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次日,李四光即與世長辭,享年82歲,他的離世,令國人,特別是地質界,無比遺憾。這也是李四光先生自己最大的遺憾,他後悔沒有早十年甚至二十年就開展地震預報研究。

一家兩代三院士 地質泰斗李四光

△李四光與妻子,女兒,女婿合影

自此,李四光光輝傳奇的一生畫上句號。他唯一的女兒李林受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了金屬物理學家,與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生物化學家鄒成魯結為伉儷,一家兩代三院士的美名傳為佳話。這位偉大的人民科學家,他的愛國精神,對科學知識的廣博精深,值得後來人讚歎,歌頌,永遠銘記!

溫馨提示

本文文字節由《家風論》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絡,歡迎閱讀,禁止抄襲,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如您喜歡,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