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系列(一):天朝锁国

清朝闭关

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古老的中国正在极盛转衰的封建社会末期挣扎。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郑成功孙郑克塽投降,清军平定台湾。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

雍正元年(1723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皇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实行广州一口通商,使得外国商人只能将广州作为指定通商口岸。由于重农抑商思想严重,官方不与外商直接接触,且要防范民众与外夷交往,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货物都必须通过特许行商、公行之手。

第一次鸦片战争系列(一):天朝锁国

广州十三行

英国外交挫败

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通过直隶总督向乾隆皇帝递交呈文,希望清朝开放多个通商口岸。呈文中所控条款有关广州海关勒索陋规,行商拖欠货银,保商制度多弊,被以“勾结奸商,代为列款,希冀违例,别通海口”罪名,圈禁澳门三年。

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英国派遣乔治·马戛尔尼为特命全权大使,随员80余人,包括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等,由东印度公司承担费用,由兵船护送,随船所携包括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等在内的总计600箱礼品,以彰显英国工业文明。这个曾被任命为全权特使赴俄国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商谈结盟事宜、后来成为伯爵的人,被寄予厚望。

第一次鸦片战争系列(一):天朝锁国

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 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北京。清朝以为英使是为向八十多岁的乾隆帝贺寿而来,称使团带来的礼物是贡物。面对天朝上国的皇帝,英使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礼,坚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礼,非但不是为贺寿而来,还以书面列举请求浙江、天津开埠通商,准许来华商人在舟山、广州居住,明定海关税则,减免税费,乾隆帝大为不悦,清朝严正拒绝。

嘉庆二十一年 (1816年) ,英国政府再应东印度公司之请,决定再派大使来华,人选为阿美士德,主要使命仍为维护通商利益、获取通商自由、推广通商口岸。但终因阿美士德拒行三跪九叩之礼,嘉庆皇帝以“中国为天下共主,岂能如此侮慢倨傲”为由将阿美士德驱逐出国。

对外局势紧张

嘉庆七年 (1802年),英国兵船在广州外伶仃洋面试探清朝防御力量,试图登陆,被两广总督逼退。

嘉庆十三年 (1808年),清朝水师击退13艘侵扰清朝东南沿海、闯入虎门之英国兵船。

道光五年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英国资产阶级在国内加紧压榨工人,在国外掠夺殖民地,鼓吹战争。

道光十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1832年2月26日)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东十三行派遣间谍到南澳、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威海卫等口岸测绘地形,搜集政治、经济、军事情报,递交英国外交大臣。情报中提及上海市场区位的重要性堪比广州,同时也对海防能力提出质疑。

道光十三年 (1833年) ,英国国王任命一位上议院议员、海军将官律劳卑为驻华商务监督,东印度公司对华关系转变为英国政府对华关系。

随着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需求与清朝闭关锁国现状的矛盾不断加剧,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业文明之间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正步步逼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