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考点及历年真题

考点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按来源分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蛆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考点及历年真题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考点及历年真题

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

[2013年真题]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下列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是()。

A.电焊作业产生的烟尘

B.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

C.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D.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答案:D

[2014年真题]根据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间噪声是物理因素,乙车间电焊烟尘是物理因素

B.丙车间射线是物理因素,丙车间苯系物是化学因素

C.乙车间噪声是物理因素,丙车间苯系物是生物因素

D.甲车间高温浇铸件是物理因素,丙车间苯系物是化学因素

答案:B

[2015年真题]某水泥熟料生产线,在煤粉制备、水泥配料、生料粉磨工段存在砂尘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窑头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等危害,在回转窑处存在高温、辐射热,设备运转中存在噪声危害,按照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考点及历年真题

A.砂尘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B.高温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C.噪声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D.一氧化碳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答案:B

考点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考点及历年真题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有:

①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③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放射性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他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依法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④职业病防护设施应纳入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

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程度,控制职业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

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包括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一级预防是理想方法,比二三级投入少,效果好。

[例题]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下列属于“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的措施是()。

A.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B.定期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C.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

D.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答案: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