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有害因素分類和職業衛生工作方針與原則考點及歷年真題

考點一:職業性有害因素分類

按來源分類

1)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學因素。包括:生產性粉塵,例如:矽塵、煤塵、石棉塵、電焊煙塵。

化學有毒物質,例如:鉛、汞、錳、苯、一氧化碳、硫化氫、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例如:異常氣象條件(高溫、高溼、低溫)、異常氣壓、噪聲、振動、輻射等。

③生物因素。例如:附著於皮毛上的炭蛆桿菌、甘蔗渣上的真菌,醫務工作者可能接觸到的生物傳染性病原物等。

職業性有害因素分類和職業衛生工作方針與原則考點及歷年真題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職業緊張。

③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

④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⑤長時間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自然環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職業性有害因素分類和職業衛生工作方針與原則考點及歷年真題

②作業場所建築衛生學設計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換氣不足。

[2013年真題]職業病危害因素是危害勞動者健康,能導致職業病的有害因素。下列職業病危害因素中,屬於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是()。

A.電焊作業產生的煙塵

B.接觸到的生物傳染性病原物

C.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D.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答案:D

[2014年真題]根據職業危害因素分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車間噪聲是物理因素,乙車間電焊煙塵是物理因素

B.丙車間射線是物理因素,丙車間苯系物是化學因素

C.乙車間噪聲是物理因素,丙車間苯系物是生物因素

D.甲車間高溫澆鑄件是物理因素,丙車間苯系物是化學因素

答案:B

[2015年真題]某水泥熟料生產線,在煤粉製備、水泥配料、生料粉磨工段存在砂塵等職業性有害因素,在窯頭廢氣中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等危害,在迴轉窯處存在高溫、輻射熱,設備運轉中存在噪聲危害,按照職業性有害因素來源分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職業性有害因素分類和職業衛生工作方針與原則考點及歷年真題

A.砂塵屬於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B.高溫屬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C.噪聲屬於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D.一氧化碳屬於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答案:B

考點二:職業衛生工作方針與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遵循職業衛生“三級預防”的原則,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不斷提高職業病防治管理水平。

職業性有害因素分類和職業衛生工作方針與原則考點及歷年真題

第一級預防,病因預防。是從根本上杜絕職業危害因素對人的作用,即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合理利用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以減少工人接觸的機會和程度。

屬於第一級預防措施有:

①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②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③醫療機構可能產生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其放射性職業病防護設施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其他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由建設單位負責依法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建設單位組織的驗收活動和驗收結果的監督核查。

④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納入工程預算,並與主體工程“三同時”。

第二級預防,發病預防。

是早期檢測和發現人體受到職業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進行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和對接觸者的定期體格檢查,評價工作場所職業危害程度,控制職業危害,加強防毒防塵,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監護,開展職業健康檢查,早期發現職業性疾病損害,早期鑑別和診斷。

第三級預防,是在病人患職業病以後,合理進行康復處理。包括對職業病病人的保障;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保障職業病病人享受職業病待遇,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

第一級預防是理想方法,比二三級投入少,效果好。

[例題]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遵循職業衛生“三級預防”的原則,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不斷提高職業病防治管理水平。下列屬於“三級預防”中一級預防的措施是()。

A.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

B.定期對接觸者的定期體格檢查

C.加強防毒防塵,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

D.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答案: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