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娘炮”之风,这个办法或许有用

最近,有主流媒体发文抵制娘炮,得到不少响应和共鸣。

娱乐圈“娘炮”大行其道固然有所尴尬,“少年娘,则国家娘”的呼吁也固然值得警醒,但如果深究一下,现在中小学普遍男老师缺乏,是不是其中一个还算深刻而容易被忽视的根源。

抵制“娘炮”之风,这个办法或许有用

之前看到人民网一则新闻,收入低认同感差 拿什么留住你男教师?

里面提到,一位学生家长跟记者抱怨,“我家孩子刚升6年级,开学报到时我发现上课的又没有男教师。从一年级开始,除了体育教师,孩子就没遇到过男教师!”

文中还讲到,很多省份男教师数量都比较匮乏。在武汉,截至去年9月10日,义务教育段男女教师比例约为3:7;学前教育阶段,比例约为2:23。在青海,初中阶段的男女教师比例为3:7,小学为2:8;学前教育阶段则为1:9,甚至在有些地方全是女教师。

抵制“娘炮”之风,这个办法或许有用

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是性别意识和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男老师的缺位,势必对小孩,特别是男孩雄性特征的培养和磨炼带来决定性的不利影响,即便女老师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开展教育,但出于男女生理特征差异及外在表现的自然属性,跟男老师言传身教的效果无法相提并论,反而还可能给小孩带来误导。因为女老师本来就应该温婉贤淑,洋溢柔性之美,男老师应该开朗奔放,充满阳刚之气。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小孩的影响是举足轻重又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贾宝玉只能是贾宝玉,成不了“战狼”的原因。

抵制“娘炮”之风,这个办法或许有用

我对老师的待遇不甚了解,反正肯定有人会说也不低,其实我更多觉得导致现在中小学男士缺乏的主要原因还是职业认同度和社会认可度不高。从自身来讲,男教师在事业发展空间不大,大多数就是一辈子甘于寂寞从事教学,成绩突出者外调从政或者当校领导毕竟是凤毛麟角。从社会来看,抛开待遇,中小学老师的社会地位比不上大学老师,但教学任务和压力比他们要重,容易心理失衡。

另外,这些年,不断爆出的老师课外开班收钱,个别品质败坏的男老师跟女学生的情感丑闻,学生和家长动辄打老师等种种事件,都是老师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原因和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师重道,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应该先从提高老师待遇、职业吸引力和社会地位开始,当然前提是把好进口关,切忌滥竽充数。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娘炮横行,世风不古,还要看到背后的一些东西。存在即是合理,这种合理必然有其支撑和基础。斩草还得除根,扫除他们赖以存在的土壤。除了加强娱乐圈管理整治,亟需解决当下学校男老师缺少的问题,加强男老师的培养激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及行为意识。否则,抵制“娘炮”之风多是治标不治本,就怕风声过后,春风吹又生,死灰又复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