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之死,其实另有玄机?

东芝之死,其实另有玄机?

关于前几天东芝把电视业务卖给海信的那个事儿,有较真的朋友可能会说:慢着!东芝这不还没死吗?它还有电脑业务,还有一些非消费业务也在支撑。

其实不用这么较真。东芝卖给海信的是电视,我们知道电视业务在东芝是举足轻重的,已经超过了百年的历史,我们说“百年东芝”往往提到的都是它的电视。然后电脑呢,我想起大学毕业那会儿,大概是20年前吧,东芝的笔记本还是全球的No.1,但是现在呢,它也快卖给联想了。当东芝把消费电子的产品、这些业务都卖掉以后,剩下的基础设施这样一些业务也就跟消费者没什么关系了。它有点儿像爱立信、诺基亚这样的,东芝的品牌呢,其实在消费者心里就已经死了。

那么媒体关于这一事件呢,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已经讲到了,那么我就不多啰嗦。对细节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去搜一下。但是所有的报道呢,都把东芝的衰退归结到一个前提、一个原因上来,什么呢?就是11年前东芝对核电业务的投资。也就是指的2006年东芝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去拓展核电业务这样一件事情。我们说本来这个投资无可厚非,但是一场9级大地震引发了福岛危机、福岛核危机,实际上今天还有一些余波。从而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日本人,对核电站的观点和态度,于是乎东芝这场投资搞得是血本无归,再后来年年都要承受巨额的亏损。那么经过一段时间恶性循环之后,才有了以后的做假账事件,两年前的吧,也才有了今天卖儿卖女求生存这样一个困境。所以媒体都说东芝就死在核电投资上。

东芝之死,其实另有玄机?

那么这事儿呢如果像这样解读未免太狭隘了一些,在我看来,东芝的死,其实另有玄机。什么玄机?我先给大伙儿还是讲个故事,大伙儿能够更明白一些。

这故事叫做《相约萨迈拉》。故事说古时候,巴格达有个老板,叫仆人出去买东西。一会儿工夫,仆人慌慌张张地就回来了,急匆匆地要找老板借一匹马。老板当然就问他,你这是要去哪儿?仆人说,哎呀您不知道啊,刚才在市场上我在人群里头不小心撞到一个人,转头一看这人是死神,关键他还冲我做了一个鬼脸,吓得我半死。所以我趁着人多,赶紧逃了回来。把你的马借给我吧,我要赶紧离开巴格达,回到萨迈拉的老家去躲一躲。老板当然借了马给他,仆人飞驰而去,就奔萨迈拉去了。不一会儿呢老板来到了市场上,恰好就看到死神。然后就问他,说你刚才干嘛要吓唬我的仆人呢?死神很委屈地说,我没有吓唬他啊,反倒是他把我吓了一跳。那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我今天晚上跟他是在萨迈拉是有约呀,没想到在市场上碰见他,我得赶紧赶回萨迈拉去。

东芝之死,其实另有玄机?

大伙儿听明白了吗?有意思吧。其实东芝当年就跟那个仆人一样,恰恰是为了躲开他所在的行业发展的困境,半导体行业呀、PC行业呀,等等,都已经是一片红海了。它就为了躲开死神,才去投资的核电领域。那么东芝以为这是一匹好马,能够带着自己远离死神的召唤。谁知道呢,恰恰死神就在东芝要去的路上等着他。

我知道有人要说什么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作死”这个词儿,什么叫作死呢?同样一些行为,成功了我们说那叫开拓,失败了大家就把它叫“作死”,这个其实是中国哲学的一种圆滑,马后炮。不作死,难道我们等死吗,对吧?柯达就是不转型等死的典型。作死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富士就很成功。其实乔布斯当年也是因为太喜欢作死才被赶出了苹果,但是苹果没了乔布斯,死得就更难看了,所以乔布斯的回归又拯救了苹果。那么在我看哈,东芝不应该卖儿卖女来维持自己上市公司的这样一个资格,这次卖电视业务,卖PC,都是为了维持自己上市公司的这样一个资格。其实它反而可以想想办法,比如说私有化,中国还有句古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对吧?就是说,既然你跑到萨迈拉不能躲开死神,那索性一骑绝尘,一直奔跑下去,直到你踏上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康庄大道。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告别保守的日式思维,那么用我们的方式,叫做“用发展来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