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吗?这个地方从9月份起,学生可以免费上“校内托管班”

羡慕吗?这个地方从9月份起,学生可以免费上“校内托管班”

01

对于北京的学生家长来讲,最近有一则好消息。

据北京日报报道,从9月份起,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内托管班”将覆盖全市,以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

“校内托管班”周一到周五开设,延续两个小时,从三点半到五点半,主要以体育、艺术、美育为主。允许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诊断、答疑、辅导等,“但绝不允许集体上课。”

“校内托管班”对家长和学生不收钱,主要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安全问题将通过购买保险来解决,老师可自愿参加且有一定薪酬。

看到了吧?学生放学后可以参加学校里面的“托管班”,老师给辅导、照管,而且还不要钱!

02

现在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小学越减负,家长的压力越大。

别的且不说,就说放学时间,一些学校三点半或四点就放学了,那时候家长还正在工作岗位干得热火朝天。

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自己或安排专人接孩子,孩子放学过早,自己的工作又脱离不开,很多家长只能让孩子去托管机构。

这恐怕也是托管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原因。

说实话,很多家长之所以把孩子放到托管班或辅导机构里面,一是为了让孩子学习,二是为了有人照管孩子。

但社会上的各种托管班和辅导班水平良莠不齐,一些不正规的机构安全性和专业性都不容乐观,放在那儿,家长也并不放心。

03

其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最安全的地方除了家里就是学校。对于学生家长来讲,最放心的地方也是学校。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社会人员很难进入校园,安全性非常有保障。

跟上社会上的托管班相比,孩子们不用出校门,不用过马路,不用去和陌生的孩子一起活动,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同学,熟悉的校服,由熟悉的老师带领,显然安全系数更高,也更容易适应。

而且,学校里有专门的场地、设备、器材,其软硬件条件也不是社会上的托管机构能够比的。

虽然校内托管服务不允许大范围补课,但学生有问题肯定是可以问老师的,而本校的老师也更了解本校的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辅导起来针对性也会更强。

所以,孩子放学后的托管,学校才是更适合的地方。

04

正因如此,教育部办公厅才在去年3月份就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

意见中要求,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意见中强调,要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从北京市的作法看,完全符合教育部的要求,由学校承担起了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政府出钱,不向学生和家长收费,同时给参与服务的老师以适当补助。

这样,家长没有了上班和接孩子的冲突,同时还减轻了经济负担,加班的老师也可以合法地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补贴。

这样的作法,是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值得大力推广。

05

当然,有人担心此举会变成强制加班,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对这一点,教育部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社会力量参与。

北京市也是多措并举,在老师自愿参加的前提下,以“引入社会体育、艺术和美育方面的优质民办机构资源;发挥公益组织力量,少年宫教师可派驻到各个学校去辅导学生,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共青团组织等也可参与”等形式,作为服务资源的补充。

一句话,如果学校的老师自愿参加,就让老师来,如果老师不参加或参加的人数不够,就从社会上购买或引入公益组织。

如果将来真的全国推广了,有哪个地方强迫老师参与课后服务,那只是好经被念歪了,不关这项政策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