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病牀上堅持給學生上課,他36年耕耘在西北大地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與土壤打交道,我還會堅持下去,為大西北的綠水青山奮鬥一生。我還會帶領更多年輕人致力於土壤科學研究,爭取讓我們的下一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邵明安的肺腑之言,他也因為這句話紮根西北旱塬默默耕耘了36年,為研究水分在乾旱半乾旱土壤中的運動軌跡,他常年與荒山野嶺為伴,為黃土高原生態恢復做出傑出貢獻,將科學報國、嚴謹治學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播撒給一代代知識分子。

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病床上堅持給學生上課,他36年耕耘在西北大地

以堅韌之心深植西北黃土

生長在南方魚米之鄉的邵安明,1982年懷揣著一腔熱血來到了楊凌求學。當時的楊凌是一個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簡陋、每年都有大量科研人員“孔雀東南飛”的荒涼之地。但他卻在畢業後留了下來,針對西北旱區的特點,拓展了土壤幹層的相關研究。

通過對黃土高原植物——水分關係實驗獲得的大量數據,邵明安終於研究出來根據土壤水分的再分佈過程推求土壤導水參數的新方法,有效解決了困擾該領域相關參數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問題,其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國際土壤物理學界的肯定。

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病床上堅持給學生上課,他36年耕耘在西北大地

科研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1992年11月,邵明安被公派到美國開展合作研究,其間轉而攻讀博士學位。畢業時,面對導師的挽留,他態度堅決。畢業答辯剛一結束,邵明安就乘機飛回國內,甚至連畢業典禮都沒有參加。

西農大水保所研究員王力說,邵明安自1996年回國至今,僅在神木站就培養出碩博研究生50餘名。“邵老師總說‘科研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經常去神木站指導學生的實驗,讓遠離家鄉的同學們感受到溫暖。

為綠水青山奮鬥一生

邵明安經常工作到凌晨,夜深人靜時,他往往還要修改學生們的論文,整理科研項目的彙報材料。去年4月的一天,在連續幾個通宵指導博士生的畢業論文過後,邵明安準備駕車去中國科學院大學上課,但車輛剛一發動,他心臟驟停、陷入昏迷。20多分鐘後,他才在血泊中甦醒,發現汽車撞在停車場的牆上,油箱險些被撞壞,命懸一線。

就像是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邵明安曾在住院期間在病床上為學生講授“土壤物理學”,曾掛著心臟和血壓動態監測儀為研究生做關於“如何更好地做科學研究”的報告。同學和同事經常勸邵明安多休息、注意身體,邵明安總說:“人的一生太短暫,我想在有限的生命裡為國家多做一點事。”

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病床上堅持給學生上課,他36年耕耘在西北大地

紮根西北,無悔青春!邵明安幾十年來為我國生態建設默默付出,在他身上展現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良心與責任,同時秉承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誠樸勇毅”校訓,在未來,邵明安還會繼續奮戰在科研第一線,為實現他心中的理想而奮鬥!

歡迎大家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部分素材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