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孩子们容易发生的4种错误行为和背后目的

正面管教:孩子们容易发生的4种错误行为和背后目的

作者|娄桂岩

出处|海风家长读书会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是集小天使与小恶魔于一身的。

保持和善而坚定非常难,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的错误行为。有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错误行为或不良行为”,但是作者却说,在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比如刚刚学会拿勺子吃饭的孩子会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第一次尝试帮妈妈洗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出现

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孩子淘气、粗心、不听话,而是他们的身体或大脑还没有发育到成人觉得理所当然的程度。

孩子的行为更像是冰山的一角,大人看到的只是表面。如果,单纯从表面上去判断,我们根本无法完全理解孩子的行为,也就很难有效引导和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孩子们容易发生的4种错误行为和背后目的

那么这冰山之下到底是什么呢?《正面管教》的作者将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和目的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大致包括四种:

(1)第一个错误行为是寻求过度关注也就是孩子觉得只有时时刻刻都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回应,自己才能感觉到归属感。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和归属感,但是,有些时候孩子会用一种让人头痛的方式来获取关注。比如,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打岔,搞得妈妈没办法协调好电话的两头,妈妈先是试图安抚女儿,让她安静,后来干脆失去耐心,让她住嘴。

事后,孩子很伤心,妈妈很内疚。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来应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您是这位妈妈,您可能会怎么做。作者给出了一个有用的小方法,我在这里卖个关子。

(2)第二个是寻求权利对于寻求权利的孩子来说,他们觉得我自己要说了算,我不能任由大人发号施令。

比如,不管妈妈怎么强调脏衣服要放到洗衣篮里,孩子还是会把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你要我向东,我偏要向西。

(3)第三个错误目的是报复这个词乍听上去有点吓人,小小的孩子怎么会报复?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来看一看。

在电影《克莱默夫妇》中,爸爸总是忙于工作,顾不上理儿子,儿子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

这一天,爸爸正在赶一份文件,但是儿子偏偏把一杯饮料撒在了爸爸的文件上,爸爸顿时怒火冲天,在对抗中,儿子愤怒地喊道,我恨你!

于是爸爸抱起儿子,把他扛回房间,扔在床上,还朝他大喊了一句:我也恨你!

父子关系一下子剑拨弩张。

受到伤害时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但这种天性也使得报复不断升级,在一场谁都不肯让步的争吵中,爱最终却以恨的方式表现出来。(4)最后一个错误目的是自暴自弃如果孩子觉得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肯定和关注,他就会放弃。

这样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不会,我不知道。

他们不是通过示弱来引起关注,而是他们真的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助又无能为力。

正面管教:孩子们容易发生的4种错误行为和背后目的

虽然,作者只归纳了四种类型,但要识别孩子的错误行为和目的并不容易,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不但交织在一起,而且孩子也可能以同样的行为来表达不同的目的。

比如孩子不做作业。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孩子很懒、不爱学习。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孩子的想法可能是我不写爸爸妈妈就会一直催我,一直关注我,所以,他们可能通过不做作业来获取关注;孩子也可能是在反抗,显示权利,在想你就是管不了我。

他们也可能在报复,觉得既然爸爸妈妈觉得成绩比我重要,这让我很伤心,那我就不学习,让你们也伤心。

也有的孩子可能是无能为力,他们真的觉得自己不会做。

那么情况如此复杂,我们要如何辨别孩子究竟是出于哪一种错误目的而产生错误的行为呢?

作者给了我们两条线索,看大人的反映和看孩子的反映。

读《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有感

领读:娄桂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