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改革:有望成为带编制的公务员?多地已实行?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穿警服的都是带编制的公务员,都是拥有“铁饭碗”的人,其实,在公安部门,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很少,绝大部分的辅警都是合同制的,只有那些通过真正国考、省考招警考试的人,才是有编制的。据统计,辅警人数基本是在在编警察的两倍不止,原因是国家对于编制没有设置那么多,但是警察执法办案的警力不够,所以会招一些人来辅助警察执法,所以每个地方都会大量招聘辅警,而且,国家财政支出有限,正式编制警察的薪资福利远远高于辅警,所以,为减轻财政支出,会大量招聘辅警。

辅警改革:有望成为带编制的公务员?多地已实行?

很多人都在说辅警工作辛苦,工作也具有危险性,和正式警察干的同样的工作,待遇差别太大,不管是薪资还是待遇上。而且辅警是为了缓解警力不足才会招聘,属于合同制,每三年还要考核一次,优胜劣汰,所以,做的不好的辅警会被辞退。所以辅警这个岗位既没有待遇支撑,也没有稳定性可言,所以很多人都在关心“辅警改革”的问题。希望有一天,薪资提上来,成为在编公务员。目前来看,转正比较困难,只能是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招警考试。

但是北京市出台了这样的方案: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辅警奖励实施办法》,获得辅警个人二等功的个人,符合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可招聘为文职。另外,获得辅警个人一等功的个人,成绩特别突出的,符合公务员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后,可特招入警。

而且,不仅北京市,还有广东省、大连市、内蒙古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分局等等都出台了对辅警的一系列改革,但是,要想全国进行改革,还需要等待。

职业不分贵贱,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做的优秀了,同样会赢得认可。怀着一颗平常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论你是要考试,还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才不会浑浑噩噩过日子,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最重要一点,不要忘记不断进步哦~

事业单位行测秒杀三段论

一年一度的事业单位考试又临近了,很多同学非常紧张,对于一些难点也理解的不够深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统考中常考题型三段论,它不仅会出现在必然性推理中,很多时候在可能性推理中也要运用到三段论的逻辑思维进行解题。

首先了解什么是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它包含两个直言命题构成的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构成的结论。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仅有三个词项,其中联系大小前提的词项叫中项,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项;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小项。它有四种表现形式:

所有A是B,所有B是C,则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则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则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则有些A不是C。

三段论在考试中常考的题型有两种:一、结论型题目,二、前提型题目。我们今天就对第一种题型结论型题目解题技巧进行学习。

前提型题目的题型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两个或者多个前提,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即需要我们从选项中选出一个选项为题干中前提能得出题干的结论。对于结论型题目我们要记住三段论的以下特性:

1、三段论包含三个不同概念,每个概念在推理中出现两次。

2、前提中有“有些”,结论中必然也是有“有些”。

3、前提中有否定,结论即为否定句;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句。

如何做结论型题目呢?我们常用的有两个方法:第一个,画文氏图;第二个,定位推导法。

可能性推理一直是行测考试中逻辑部分的一个重要题型,逢考必有,可见其重要性。求异论证在可能性推理中是一个比较重要但是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其重点部分依然是它的加强与削弱,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一下究竟什么是求异论证。

求异论证简而言之就是在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发现某情况也随之出现或者不出现,推测该情况是该现象的原因。

对于考试来说我们重点是找出这样一种论证的漏洞所在,从而对它能够进行削弱和加强。举例来说:A和B两个人在同一家公司,身材一样,学历一样,专业一样,兴趣爱好也一样,但是A比B帅,发现A的人缘比B的好,据此推测A人缘好的原因就是A比B帅。加强就是除了颜值其他条件都一样,而削弱相信大家都想到了,可能A比B有钱、A比B工作能力更强等。

递推关系和前两种关系稍微会有不一样的地方,递推关系更多的是通过找呼应点的近义词、一致词,或者是推断句义去做题,而推断句义也恰恰是好多考生所迷惑的,不知道从何推断,没有关系,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递推关系,只要推断符合原文,是有事实依据的,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可以了。

首先, 大家要明确什么是递推关系,递推关系的含义即上下文形成递进、因果、假设、条件或顺承等关系。那么平时在做题的时候我们怎样快速的知道此题考查的就是递推关系,从而运用递推关系的方法去解题呢?那就是在我们读题的过程中,要找到递推关系的判定标志。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递推关系中的一种判定标志——递进词,以下几个为常考的递进词,大家可以自己积累,甚至、竟、更、进而、以至、何况等。一旦出现此类判定标志就意味着这个判定标志前后为近义词或一致词,或者是与句义一致的词。

其次,找到呼应点,即在本题中,对于大家解题,提供暗示或者帮助的词语或者句子。

最后,找到呼应点的近义词、一致词,或者是与句义一致的词语。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空缺处出现在了此类判定标志的前面,那我们要找的答案一定要比呼应点的语义轻,反之,如果空缺处出现在了此类判定标志的后面,那我们要找的答案一定要比呼应点的语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