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俗话说,“要读万卷书、要行万里路,要阅人无数、还要自己感悟”。在人的一生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左右着我们人生的旅程。与其站在唯心的角度说是命运选择的结果。不如站在唯物的角度说是环境塑造的对等产物。其实唯心与唯物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需要对现实环境的实事求是。人的性格成形,一部分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另一部分取决于客观环境所形成的对等效应。所以在人的性格成形期,是可以创造好的环境,或模拟好的环境,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性。我们称之为性格塑造的过程。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游学,游而实习之。就是在实践中去认识各种各样的环境,各种各样的文化,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从而去探索和追求知识的无限性。而不至于闭屋造车,坐井观天,盲目自大。仅用自己的视角去想像各种事物环境发展的可能性。最后变成纸上谈兵。娱人娱己而已!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游学,最早出现于我们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文化理论的大发展。尤以儒家和道家。周游列国,既创立了游学的理论,更是实践的先行者。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在旅行的途中,除了可以饱览沿途美丽的风光之外。也可以了解各种人情风俗。学习大自然。也称为体验式教育。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你的所有感观,触觉系统远没有亲历者那样深刻。本身理论与实践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大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很多专家也在仔细聆听着亲历者的娓娓道来。因为亲历者讲述的是事实的还原,那怕只是部分事实。而没有亲历者只能通过各种信息的堆砌而形成想像的事实。是有相当大差距的。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回到现实的环境。国外重实践,而我们国家更倾向于重理论。其实,这两样都应该同样重视。才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既要读好万卷书。也要行好万里路。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出生在如今的小孩,体验与接触教育远不如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们。那时候物质匮乏,生产力落后,大部分居于农村。天天与大自然打交道。各种感观与触觉系统都锻炼得非常灵敏。技术生产力的落后,更需要人们懂得天时地利人和,才会获得更好的收成。而且更容易形成吃苦耐劳和节俭的美德。是今天的小孩所不能比的。当然,以前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远没有今天的高。这是相对应的环境所形成的结果。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各种相对应的环境所带来的利弊现象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现在的小孩普遍衣食无忧。所以养成普遍懒惰和挑食的习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很多小孩把多余的乐趣转移到了电子产品上。很少踏足户外。去亲近大自然。自然导致感观与触觉系统的弱化。当然,这是相对应的生存环境对他们的无意识影响。不完全是小孩自愿选择的结果。但最终却形成了养尊处优的劣习。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另外,家庭教育对小孩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非常关键的。看看我们的父母又在做什么呢?“居安不思危。潇洒过一生”。大部分的人沉迷于丰富的物质生活。整日对着手机、电脑的目的不是工作,而是寻找乐趣。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灵魂的归处!想像一下,你都无魂了,何以给小孩灵魂的洗礼!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试问?每个父母的行为都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也在无时无刻影响着他。小孩也会在相对应的环境中去学习和受到相对应的影响。所以,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除了要懂得各种环境对小孩的影响外,更要模拟和塑造一种有利于小孩成长的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大自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游学释义」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对于小孩的教育。如今身为父母的我们,任重而道远!知识无界限,活到老更要学到老。莫要言我已学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